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第184章 愛養蠱的李世民
,最快更新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最新章節!

「公子,這是我新收的徒兒,名叫嫣兒」

「嫣兒,這就是救你出苦海的醫公子,快快見禮」

寧婉兒介紹著自己徒兒,滿眼的喜愛,也不無得意之色。

隨著她這番話,嫣兒立刻跪下來,恭恭敬敬地磕了幾個頭。

「見過公子,謝公子的救命之恩,嫣兒感激不盡」

說著,這小丫頭就已哽咽。

跟之前見到的那些小丫頭一樣,嫣兒的行為舉止間,也透出幾分風塵味,還有幾分江湖氣息。

由此可以看出,她被拐賣、被關在青樓裡的時間已不短,所以才沾染上風塵味。

至於那幾分江湖氣息,卻很新鮮,顯然是烈火劍寧婉兒賦予她的。

李醫看了看這個小丫頭,然後微笑著點頭說道:

「不必多禮,嫣兒,起來吧」

但是,這小丫頭卻沒有起來,而是哽咽著看向了自己師父。

寧婉兒頓了一下,隨即恍然。

緊接著,她就沖李醫拱手施了個禮。

「公子,嫣兒是個可憐孩子,很小就被那些挨千刀的人牙子拐賣到了長安」

「她連自己姓什麼都不記得了,嫣兒這個名字,還是老鴇子取得」

「一個月前拜我為師後,嫣兒就想換掉這名字,讓我給她起個新名字」

「但我想到,她是公子救出來的,取名字這事,還是公子更加合適」

「所以懇求公子,給嫣兒取個新名字」

聽到這話,李醫不禁愣了一下。

他看了看跪在地上、滿眼期待的小丫頭,又看了看寧婉兒,隨即陷入了沉思。

思索片刻後,

他這才點頭說道:

「讓我給嫣兒起名字也可以,但我想問一下,她是不是跟寧女俠的姓?」

嫣兒立刻點頭說道:

「公子,我願意跟師父的姓!」

李醫輕輕點了點頭。

「這樣就好,你們覺得寧思羽這個名字如何?如果不喜歡,咱可以再換」

「思羽的寓意是,能夠一展抱負,有所作為」

沒等寧婉兒給出回應,嫣兒已喜極而泣,並鄭重地磕了一個頭。

「謝公子起名之恩,我以後就叫寧思羽,不再是嫣兒了!」

說著,她又沖寧婉兒磕了一個頭。

「師父,從今往後,您不但是我的師父,也是思羽的娘!」

看得出來,這是一個非常聰慧乖巧的小丫頭,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她這一聲娘,瞬間破了寧婉兒的大防。

寧婉兒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就淚如泉湧,甚至有些手足無措。

闖蕩江湖幾十年,她哪裡體驗過這個啊,哪知道什麼是當母親的感覺!

但她畢竟也是女人,也曾無數次夢想過當母親的畫面。

當這一天終於到來、有人喊她娘了,她卻陷入了慌亂之中,不知所措。

就在此時,李醫突然微笑著說道:

「恭喜寧女俠,收了這麼一個粉雕玉琢的女兒、收了這麼一個驚才絕艷的好徒弟!」

蜀山五俠其餘四人也紛紛抱拳拱手,向寧婉兒表示祝賀。

「恭喜師妹,終於得償所願」

「恭喜師妹收了個兒徒,這可真是一舉兩得啊!」

話音未落,寧婉兒已蹲了下去,抱著寧思羽就痛哭起來。

看到這一幕畫面,大家都笑了起來,也為寧婉兒感到高興。

等這母女二人停止哭泣,站起身來,頓時就像黏在了一起一樣,再也不捨得分開了。

而此時的寧婉兒,滿眼的幸福,

渾身上下都放射著母性的光輝,哪裡還能看出半分烈火劍的影子。

片刻之後,這對母女的情緒才逐漸平復下來。

緊接著,李醫好奇地問道:

「寧女俠,我剛才看到思羽在舞劍,使得正是《清風劍法》」

「我發現思羽的《清風劍法》使得非常純熟,根本不像初學之人」

「這太讓人震驚了,看來穆大俠說的沒錯,思羽的確是個非常罕見的習武天才!」

聽到這話,寧婉兒頓時就笑開了花,思羽卻羞紅了小臉。

「公子說的沒錯,思羽的確是難得一見的習武天才」

「不過與公子相比,卻差了許多,還需要努力」

話音未落,寧思羽已抬頭看向李醫。

在這個小丫頭的眼睛裡,充滿了好奇,卻也有一絲不服。

李醫輕聲笑了笑,並沒當回事。

現在的寧思羽,根本就不在他的視野範圍內。

接下來,寧婉兒簡略介紹了一下發現寧思羽的過程。

寧思羽原本是平康坊一家頂級青樓的重點培養對象,目標是成為長安所有風月場所的花魁。

但誰能想到,李醫帶人砸了瀟湘閣、並將瀟湘閣強行奪過來後,又命令所有青樓將手裡的女童全部交出來。

再加上李醫後來一口氣殺光了整個倭國使團,所有青樓都被嚇破膽了,哪裡敢不交。

寧思羽所在的青樓也一樣,那家青樓的背景很深,真正東家的實力很強,在長安聲名赫赫。

但實力再強,還能強得過荊王李元景去?

無奈,那家青樓只能老老實實將所有女童都交出來,其中就包括寧思羽。

他們甚至連半點手腳都不敢做,唯恐李醫的屠刀落在他們頭上,那就徹底玩完了!

所有女童都被安置到這裡後,蜀山五俠就來到這裡,陪伴並教授她們武藝。

在此過程中,他們順理成章地發現了寧思羽這個習武天才。

寧婉兒如獲至寶般,直接將寧思羽收為了徒弟。

收徒之後,她才真正發現,寧思羽的資質有多麼傑出。

蜀山五俠花了幾天才學會的《清風劍法》,這小丫頭看上幾遍就記住了所有招式,練了半天就有模有樣。

這樣的結果,讓蜀山五俠全都瞠目結舌,也狂喜不已。

接下來,他們就開始重點培養這小丫頭。

寧婉兒乾脆搬過來,住在這裡不走了,悉心教導寧思羽。

聽完介紹,李醫也為之驚嘆不已。

隨後,他再次向寧婉兒表示了祝賀。

說話間,天色已近黃昏。

李醫隨即告辭,離開這座府邸,返回了太極宮。

他離開時,寧思羽和其餘那些女童都萬分不舍,淚雨連連。

不過她們的情況要比小燕子等人好很多,並沒有那麼強的依賴感。

……

轉眼之間,天已徹底黑了下來。

吃過晚餐後,李醫正在給兕子她們講故事,卻被李世民派人叫到了禦書房。

幾句問候過後,李世民直接進入了正題。

「醫兒,說說你在長安城中辦免費小學堂的事情吧」

「為這件事,今日的朝堂上都吵翻天了,反對的人可不少!」

李醫輕聲笑了笑,隨即不屑地說道:

「皇爺爺,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反對者主要是出身五姓七望等豪門的官員吧?」

李世民笑著點了點頭。

「你小子沒猜錯,反對最激烈的,正是四姓高門的那些傢夥」

聽到這話,李醫臉上立刻浮現出一絲冷笑。

「意料中的事,出身五姓七望的那些文武大臣,反對的也沒錯」

「孫兒辦免費小學堂的目的之一,就是打擊名門望族對知識和文化的壟斷」

「任由某些豪門望族壟斷知識和文化的事情,絕不能在大唐發生,大唐必須給貧寒子弟開闢一條寬闊的晉陞之道」

「只有這樣,大唐才能廣納天下英才,為我所用,而不是讓那些名門望族把持朝政,尾大不掉!」

「啪」

李世民猛地一拍茶幾,讚賞地大聲說道:

「好一個廣納天下英才,為我所用,說得太好了!」

「四姓高門想通過壟斷知識和文化,進而把持朝政,那是癡心妄想!」

「他們是嫌自己的脖子太硬、還是認為皇爺爺的刀不夠鋒利?」

說著,李世民眼中就閃過一片殺機。

李醫笑了笑,繼續接著說道:

「這次用來建造小學堂的錢,絕大部分都是長安老百姓前段時間捐的,也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以後這些小學堂的日常開支,都由大唐公司負責,不花一文公帑,別人有什麼可說的?」

「孫兒成立這些小學堂的主要目的,是要讓更多普通人家的孩童識文斷字,明白更多的道理」

「而這只是個開始,如果有可能的話,孫兒以後還會成立中學堂,大學堂」

「在這些學堂裡,不但要教孩童們識文斷字、教詩書禮易,還要教格物學,以及其它各種知識,……」

話剛說到這裡,突然就被李世民打斷了。

「說說這個格物學吧,聽你小子的意思,你所說的格物學,跟《禮記.大學》裡的格物致知並不是一回事?」

李世民好奇地問道。

「確實如此,皇爺爺,孫兒所說的格物學,涵蓋範圍更廣泛」

「這是一門相當深奧的學問,分為很多門類」

「比如望遠鏡為什麼能看到很遠的地方,水在什麼條件下才能結冰等等,都包括在內」

李醫點頭說道。

接下來,他就開始介紹自己提出的格物學。

但是,他也只能籠統地介紹一下,卻不能展開細說。

類似數學這種學科,李世民或許還能理解一點,可以認為是算學。

而像物理、生物、化學等這些還未誕生的學科,就完全超出他的理解範圍了。

即便李醫說的很淺顯,卻還是把李世民震撼的不輕,目瞪口呆的。

當他繼續追問,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時。

李醫卻雙手一攤,說自己了解的也不多,正在研究這些方面的知識。

而且在大量搜集各方面的書籍、包括來自異域番邦的各種書籍,找人進行翻譯,從中提取每一種新奇的、有用的知識。

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自己就能制定編撰出第一本格物學教材,真正用於教學,教給自己所成立那些學堂裡的學子。

隨著各種格物學知識的傳播和運用,整個大唐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巨大改變,也會變得更加強大。

聽著他所描繪的美好未來,李世民激動的雙眼直放光芒,倆眼珠子瞪得都快飛出來了!

接下來,他們祖孫二人繼續討論在長安、乃至在大唐各地建造學堂的事情。

沒一會功夫,他們就達成了一致意見。

鑒於目前的情況,先由李醫的大唐公司出面,在各地建造小學堂,教平民百姓的孩童識文斷字。

這可以算是一場社會實驗,只是規模比較大而已。

等李世民處理完周邊所有外患,就可以將重心轉回國內,由朝廷出面做這件事情了。

隨著各種學堂的建立,再加上新生不久的科舉考試制度。

應該能從根上斷掉五姓七望的根基,徹底打掉他們壟斷知識和文化、進而掌控天下的所有企圖。

這場祖孫談話,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方才結束。

臨近結束時,李世民突然轉移了話題。

「醫兒,在今天的朝會上,皇爺爺已決定,準備率大軍親征高句麗!」

「最遲年底,皇爺爺就會離開長安,趕去東都洛陽,然後從洛陽出兵東征」

「皇爺爺帶兵東征高句麗期間,將會由太子代為監國!」

「對於這件事,你小子怎麼看?有什麼想法沒有?」

說這番話時,李世民始終緊盯著李醫,想看看他會做出什麼反應。

有什麼想法沒有?

我應該有什麼想法?還是什麼想法都不該有?

老李家這套養蠱的法門,著實讓人頭疼啊!

李醫無奈地暗自吐槽幾句,卻沒有立刻給出回應。

思考片刻之後,他這才點頭說道:

「這是軍國大事,皇爺爺完全可以一言而決」

「要說孫兒有什麼想法,我始終認為對高句麗這一戰無可避免,晚打不如早打」

「而且要以雷霆萬鈞之勢把高句麗打疼,大幅削弱其實力,為接下來的滅國之戰做好準備!」

「皇爺爺親征高句麗是個很好的做法,肯定能震懾所有藩屬國,讓那些國家從內心深處畏懼大唐」

「此次皇爺爺親征高句麗,孫兒預祝皇爺爺馬到功成」

「至於太子監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無人可以置喙,孫兒也一樣!」

「這個小滑頭,真是滑不留手啊!」

李世民暗自忖道,隨即又接茬說道:

「皇爺爺東征高句麗期間,雖然是你九叔代為監國,但監國地點並不在長安」

「這個地點不能離遼東太遠,那樣不便於溝通,但也不能太近,那樣有些危險」

「在此期間,你小子可以放心留在長安,做你自己的事情」

話音落下,李醫再次陷入了沉默。

既然太子不在長安監國,那可是天賜良機啊!

借著那段時間,自己可以放心大膽地發展、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為將來做準備。

等東徵結束,自己的實力肯定更上一層樓,變得更加強大!

想到這些,李醫不禁感到一陣熱血沸騰。

但是,這樣做似乎有些不妥。

思考了良久,李醫才做出決定。

他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沖李世民鞠了一躬。

「不知皇爺爺能否允許,讓孫兒跟在皇爺爺身邊一起東征?說不定也能出謀劃策一二」

李世民毫不猶豫地搖了搖頭,沒好氣地說道:

「你的年齡還太小,不能隨大軍遠征」

「這事你小子就別想了,老實在後方待著吧!」

李醫苦笑著點了點頭。

「就知道是這樣,那孫兒退而求其次,想請皇爺爺準許,讓孫兒出去遊歷一番」

「等忙完手邊的一些事情,孫兒就打算離開長安」

「我想出去好好欣賞一下大唐的錦繡江山,見識一下各地風土人情,開闊眼界,增加閱歷!」

「在遊歷四方的過程中,孫兒正好可以督促手下人在各地建造小學堂,普及初級教育!」

「啊!你小子要出去遊歷四方?」

李世民驚呼一聲,直接愣住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李醫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趁著皇帝和太子都不在長安,你小子不是應該留在長安,大肆發展自己的勢力嗎?

結果你小子怎麼也要遠離長安?這是玩得什麼花招?

「沒錯,皇爺爺,孫兒的確想去遊歷四方」

「在孫兒看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只有走出長安、親自去各地走走看看,孫兒才能對大唐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這對於孫兒的成長,必定有莫大好處」

話音未落,李世民猛地拍了一下巴掌,興奮地說道:

「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可謂一句至理名言」

「就沖這句話,皇爺爺允許了,你小子可以離開長安,出去遊歷四方」

「說說你小子都想去什麼地方,皇爺爺很想了解一下」

李醫微笑著點了點頭,隨即接茬說道:

「孫兒這是臨時起意,還沒來得及規劃遊歷的具體線路,但有幾個地方是必定要去的」

「首先是東都洛陽,那是大唐僅次於長安的第二大城,也是南下必經之地,自然不能錯過!」

「接下來,孫兒會一路南下,直抵長江,然後乘船一路東去,去揚州看看,那又是另一座大城」

「離開揚州後,孫兒就會趕去杭州,看看錢塘縣的情況」

「那裡是孫兒的封地,孫兒得去看看封地裡百姓的生活如何,是不是富足,這是我的責任,不可推卸」

「在杭州盤桓一段時日、解決一些問題後,孫兒打算乘船逆江而上,去趟黔州,看望一下父母,享受天倫之樂」

「接下來再去哪裡,孫兒還沒想好,或許會規劃一條線路,或許隨意四處遊歷,……」

聽著他番話,李世民不禁再次愣住了。

他甚至也被勾起了興趣,真想放下東征高句麗的事情,去遊歷四方,將足跡踏遍大唐的每一寸錦繡河山!

那樣的日子,想想就令人神往不已!

說話間,李醫已介紹完臨時制定的遊歷計劃。

接著又聊了幾句,他就告辭離開禦書房,返回了自己的小院。

留在禦書房的李世民,看著他離去的小小背影,卻暗自發起了感慨。

「這小傢夥真是太聰明,太懂得審時度勢了!」

「他知道自己這些日子風頭太盛,所以主動收斂鋒芒,打算出去遊歷四方」

「如此一來,無形中就向稚奴示了一下好,讓稚奴可以放心離開長安」

「借著遊歷四方,他又能將影響力迅速擴展到大唐各地去」

「一石多鳥啊!真是好算計,……」

感慨不已的同時,李世民眼中也閃過一片讚賞之色。

他雖然猜到了李醫的部分心思,卻絲毫不以為意,反而老懷大慰。

在他看來,這才是李家子弟應有的表現和素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