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第187章 天馬行空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

上午,崇賢坊。

跟往日不同,今天崇賢坊的很多老百姓並沒有著急出門、去城中各處幹活做事。

他們將自家孩子認真收拾一番,然後紛紛帶著出門,如同潮水般湧向位於坊市中心的一座院落。

人們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很簡單。

又一所『春苗學堂』揭牌了,而這所『春苗學堂』就位於崇賢坊。

匆匆趕往學堂的途中,很多人都熱火朝天地議論著。

「聽說醫公子已在長安開了十幾所『春苗學堂』,據說還會開更多,說不定每個坊都會開一所學堂」

「而且每所學堂都是免費的,還給娃娃們提供中午一頓飯食,這事美的就像做夢一樣!」

一位三十歲左右的漢子說道。

在他身邊,跟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傢夥。

此時,這小傢夥穿著一件新衣,興奮的兩眼直放光芒,恨不能拉著他爹跑起來,唯恐去晚了。

他爹的話音剛落,旁邊一人就接茬說道:

「沒錯,這事的確美的不像是真的,卻是千真萬確的好事」

「光德坊的春苗學堂已經開始教娃娃們識文斷字了,學堂裡的環境更沒得說」

「跟額一起做事的老劉說,學堂裡的娃娃隔天就能吃到一頓肉食,比家裡吃得都好」

隨著這話,周圍立刻響起一片驚嘆聲。

「隔天就能吃到一頓肉食,想都不敢想啊,那得是啥日子?」

「也就醫公子,才能對咱老百姓掏心掏肺的好!」

說話間,大家已來到崇賢坊春苗學堂的門前。

此時,這裡已人滿為患,既有大人,也有很多孩子。

除了眾多崇賢坊的老百姓,這裡還有很多文人士子,以及長安縣縣衙的一乾人等。

墊著腳尖向裡看去,可以看到。

醫公子和長安縣令等人,正站在學堂前的台階上。

學堂大門上方、以及門口兩側的三塊牌匾上,都罩著紅綢。

現在長安人都知道,這是醫公子為圖個喜慶熱鬧,特意搞的揭牌儀式。

只要揭掉那幾塊紅綢,就意味著這所春苗學堂正式成立了。

今天為崇賢坊這所『春苗學堂』揭牌的,卻不是孔穎達和禮部侍郎等人,而是住在崇賢坊的幾位老太爺。

跟之前數次揭牌儀式一樣,李醫大聲介紹了一下春苗學堂,介紹了一下成立這些春苗學堂的目的。

介紹完畢後,他就將幾位拄著拐杖的老太爺請上了台階,畢恭畢敬的。

在他的提示下,幾位老太爺分成兩撥,站在學堂門前台階的兩側,輕輕扯掉了罩在牌匾上的紅綢。

隨著『春苗學堂』的牌匾呈現而出,幾位老太爺感動的眼眶都已濕潤。

除了自家兒孫和親朋好友、以及左鄰右舍之外,何曾有勛貴子弟這般尊重過他們,從未有過!

現在有了,而且這個人還是大名鼎鼎的醫公子、是當今陛下的嫡長孫。

醫公子非但尊重大家,還在如此重要的場合,讓自己這些老朽好好地露了一把臉。

這份深情厚誼,能不讓人感動嗎?

想到這裡,幾位老太爺都齊齊擦拭了一下眼角。

接下來,他們又顫顫巍巍地扯掉了罩在門口兩側牌匾上的紅綢。

做完這個動作、看著那副雋永而深刻的對聯,幾位老太爺再也忍不住了,轉眼已老淚縱橫。

雖然他們並不認識那些龍飛鳳舞的大字,卻知道那些文字的意思。

這幾天長安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春苗學堂,就是這幅堪稱千古絕唱的對聯。

身為長安人,幾位老太爺自然也聽說過。

非但這幾位老太爺激動不已,現場所有崇賢坊老百姓,又何嘗不是如此!

此時,大家的眼中都噙滿熱淚,也充滿期待。

「老漢不是在做夢吧?咱這些泥腿子的後輩子孫也能讀書?也能關心國事?」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爺顫抖著說道。

說著,老爺子就擦了一把眼淚。

話音未落,另一位老太爺就接上了話茬。

「當然不是做夢,聽說醫公子已建了十幾所春苗學堂,條件好的沒話說」

「而且收的都是咱老百姓的娃娃,學堂裡所有娃娃都一視同仁」

「從此以後,咱老百姓的娃娃也能讀書了,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正說話間,李醫已來到幾位老太爺身邊。

「沒什麼不敢想的,幾位老太爺」

「只要咱家娃娃努力,足夠聰慧,未來說不定還能成為大唐宰相呢!」

聽到這話,幾位老太爺連忙擺了擺手。

「成為大唐宰相?想都不敢想啊!」

「額們的要求不高,後輩子孫能識文斷字、明白道理就行」

話雖這麼說,幾位老太爺卻都滿眼期待。

「老百姓家的兒孫又不比別人家孩子笨,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我來給他們創造條件和機會,能取得多大成就,還要靠他們自己」

李醫微笑著說道。

「這話在理,有這麼好的條件,他們要是再不努力,能對得起誰?」

「聽公子這話的意思,這春苗學堂不止咱長安有?」

「沒錯,老太爺,我打算把春苗學堂建到大唐每一個城鎮鄉村,讓所有老百姓家的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公子仁義,真乃老百姓之福,草民等人給公子磕頭了」

說著,幾位老太爺就要跪下磕頭。

李醫被嚇了一跳,忙不迭地攔住了他們。

「使不得,幾位老太爺,小子可受不起這份大禮」

緊接著,他抬手指了指面前的大門。

「幾位老太爺,咱們打開這所學堂的大門吧,去裡面看看」

說著,他就扶著兩位年齡最大的老太爺走上前去,輕輕推開了這所『春苗學堂』的大門。

看到這一幕,待在門外的所有百姓,瞬間都激動的熱淚滾滾。

在這些老百姓眼中,李醫和幾位老太爺推開的,並不僅僅是一所小學堂的大門,而是一條通往廟堂、通往更美好生活的的陽關大道!

站在門口看了看院子裡的情況,稍稍平復一下情緒,幾位老太爺方才走進大門。

李醫和長安縣令隨後跟進,之後是眾多文人士子。

再然後則是大批崇賢坊的老百姓、以及他們的孩子。

隨著大家的進入,這座安靜的院落頓時就變得熱鬧起來,驚嘆聲此起彼伏,處處歡聲笑語。

尤其那些孩子,不論男孩女孩,瞬間就愛上了這裡,看著哪裡都滿眼好奇,根本不捨得離開。

……

未時,李醫已乘車返回太極宮。

相比往日,今天回來的時間要早了很多。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明天就要離開長安,出去遊歷四方,自然要回來準備一番。

更重要的是,他要跟宮裡的很多人告別。

剛一回來,他就去了東宮,而不是回自己的小院。

當他抵達東宮時,李治正在書房裡跟於志寧和許敬宗等人開小會呢。

聽到李醫過來拜訪,幾人都感到有些詫異。

「這小子怎麼突然想到來東宮了?難不成有什麼事情?」

李治詫異地說道。

隨後,他又吩咐通稟的太監。

「讓醫兒進來吧,我也想看看,這小子又在玩什麼花樣」

「遵命,殿下」

那位太監點頭應道,隨即躬身退出了書房。

等太監離開,於志寧和許敬宗他們立刻站了起來,齊齊躬身說道:

「殿下,既然醫公子前來拜訪,臣等就先行告退了」

李治卻微笑著搖了搖頭。

「你們不必離開,站在屏風後聽著就行」

「醫兒這小傢夥此時來拜訪,肯定是有事情」

「你們不妨聽聽,並幫孤參謀一下,看看這小子在玩什麼花樣」

於志寧和許敬宗等人對望一眼,隨即點了點頭。

「遵命,殿下」

說著,他們就向不遠處的屏風走去

剛走出兩步,許敬宗突然停住腳步,然後低聲說道:

「據我所知,醫公子不但非常聰慧,而且武藝不俗,觀察力也非常敏銳」

「臣等既然要迴避,又不離開書房,那就要小心謹慎一點,不能留下什麼破綻」

說著,他就拿起了自己剛剛用過的茶杯,並觀察了一下椅子的位置。

於志寧等人愣了一下,隨即贊同地點了點頭。

那個小傢夥的能力究竟有多麼誇張,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但是,沒有人能猜透他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大到什麼地步!

「還真是的,醫兒那小子的確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是得小心一點」

李治感慨地說道。

話音落下,於志寧他們紛紛拿起各自的茶杯,將坐過的椅子擺正,然後才躲到屏風後面去。

轉眼的功夫,李醫已走進書房。

進門的同時,他也飛速掃視了一下書房裡的情況。

「侄兒見過九叔」

「不必多禮,坐下說話吧」

李治微笑著點了點頭,指了指旁邊的椅子。

他所指的椅子,恰好是許敬宗剛剛坐過的那把。

「謝九叔賜座」

李醫點頭應了一聲,隨即走到那把椅子前。

正當他要坐下,卻看到了椅子上留下的淡淡印跡。

他瞬間就意識到,書房裡應該還有其他人,顯然是太子的心腹手下。

但他只是輕笑一下,若無其事地坐了下來。

看到他坐定,李治立刻好奇地詢問道:

「你小子怎麼想到來看九叔了?往日這時候,你不是在外面四處奔波嗎?」

「聽說你小子在長安建了很多所春苗學堂,這些日子應該很忙吧?」

李醫並沒隱瞞,隨即說明了來意。

「是這樣的,九叔,侄兒明天就要離開長安,外出遊歷一番」

「這一去可能要很長時間,或許一年半載,或許兩三年」

「在此期間,侄兒就見不到九叔了,所以特來辭行」

「至於春苗學堂,確有其事,但侄兒手下人還能應付過來」

「啊!你小子要外出遊歷」

李治驚呼一聲,直接愣住了。

聽到這話,躲在屏風後面的於志寧和許敬宗等人,也差點驚呼出聲。

好在他們反應夠快,及時伸手捂住了嘴巴,這才沒有暴露行蹤。

緊接著,他們幾人飛速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滿眼疑惑和不解。

身為朝廷重臣,他們當然知道李世民準備禦駕親征的事情。

他們也知道,一旦李世民禦駕親征,十有八九會讓太子李治監國。

之前李世民曾跟李治私下討論過這些事情,並確定了幾個可能的監國所在。

在這幾處地方中,並不包括長安。

也就是說,過不了多長時間,皇帝和太子都將離開長安。

到時候坐鎮長安的,很可能是長孫無忌或房玄齡這樣的肱股之臣。

而對於李醫來說,這無疑是個發展自身實力的絕好時機。

以他的能力和手腕,借著這個時機,絕對能獲得巨大的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礎,為將來進一步的鬥爭做好準備。

但誰能想到,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居然要離開長安,出去遊歷四方,而且一去就是那麼長時間。

等他遊歷完回來,估計高句麗已經被滅掉,皇帝也帶著東征大軍凱旋而歸了。

想到這些,於志寧和許敬宗他們都長出一口氣,內心一陣狂喜,也感覺放鬆了不少。

這段時間以來,李醫的風頭之盛,給他們這些東宮屬官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壓得他們都快喘不過氣來了。

現在眼看這種壓力就要減輕許多,哪怕只是暫時的,也讓他們感到驚喜不已。

驚喜還未過去,他們又感覺有些彆扭,感覺哪裡似乎有點不對勁。

但具體什麼地方不對勁,一時之間,他們又說不上來。

這樣許敬宗他們都感到一陣疑惑,不明白李醫的葫蘆裡到底賣得什麼葯?

就在他們暗自猜度之時,李醫正介紹著自己的遊歷計劃。

他告訴李治,自己想去大唐各地走走看看,欣賞一下各地美麗的風光,增加一點閱歷和見識。

順帶著,也會巡視一下自己在各地的產業,看看經營情況如何,掌握第一手的資料。

但是,他並沒有說在各地建造春苗學堂的事情,還有其它一些事情,比如了解大唐各地實情的事情。

至於藉機將影響力擴展到整個大唐的事,就更不能說了。

隨著他的介紹,李治不禁被吸引住了,臉上也流露出了幾分神往不已的表情。

雖然貴為大唐太子,但李治離開長安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除了去過幾次並州之外,他幾乎沒去過其他任何地方,更別提遊歷四方了。

此時的他,甚至想取李醫而代之,去各地好好遊歷一番,而不是苦哈哈的天天忙碌。

沒一會兒工夫,李醫就已介紹完情況。

李治卻愣了片刻,這才羨慕不已地說道:

「你小子還真自在,在長安待膩了,就去其他地方遊歷,日子過得真逍遙」

「說實話,九叔還真羨慕你這小傢夥,我要是也能像你一樣,想走就走,那就太好了!」

李醫輕聲笑了笑,隨即躬身回道:

「九叔乃是大唐太子,肩負重任,當然不能像侄兒這樣隨性」

「確實如此,九叔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根本脫不開身」

李治感慨了幾句,隨即話鋒一轉。

「你小子在長安的產業那麼多,多的都快數不過來了」

「現在你去遊歷四方了,那些產業怎麼辦?」

「難道你就不擔心?沒有你來掌舵,那些產業會敗了嗎,或者被別人奪走?」

「那可是你的一番心血,你小子捨得嗎?」

李醫自信滿滿地搖了搖頭。

「九叔多慮了,即便侄兒不在長安,也能進行遙控,讓所有產業正常運轉」

「對於手下人,侄兒還是非常信任的,他們應該能管好各處產業」

「要說誰敢謀奪我的產業,侄兒相信,沒人有這個膽量」

「原因很簡單,侄兒今晚就會把所有產業都交給皇爺爺,讓皇爺爺派人監管」

聽到這話,不論李治、還是屏風後的於志寧和許敬宗等人,都不禁打了個哆嗦,暗自膽寒不已。

幸好這小傢夥說出來了,他要是不說,自己等人說不定都會被狠狠地坑一把。

就這小傢夥手裡的那些產業,誰看著不眼饞啊!

現在好了,有陛下派人給盯著,誰也別想打歪主意,除非活膩味了。

接著又聊了一會兒,李醫就起身告辭,離開了東宮。

走出書房時,他裝作不經意地瞥了一眼不遠處的那扇屏風,-輕笑了一聲。

他的這個動作,卻讓屏風後的於志寧和許敬宗等人打了一個哆嗦。

這些傢夥瞬間就明白,自己等人早已被發現,醫公子只是沒點破而已。

李治親自將李醫送出了書房,並再三叮囑,在遊歷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管到了哪裡,都要寫信回來,向大家報個平安。

李醫自然是點頭答應,並深深鞠了一躬,這才轉身離開。

目送他遠去後,李治轉身又回到了書房。

此時,於志寧和許敬宗他們已從屏風後出來。

剛一坐定,李治就詢問道:

「醫兒這小傢夥倒是逍遙自在,居然打算出去遊歷四方」

「對他的這個舉動,你們怎麼看?」

於志寧他們並沒有立刻給出回應,而是陷入了思考。

片刻之後,許敬宗方才說道:

「醫公子的行為天馬行空,微臣猜不到他的真實用意,或許他是真想去各地遊歷一番也說不定」

「以醫公子的年紀和心性,有這種想法倒也很正常,但具體如何,還要再做觀察」

說這番話時,這位千古陰人多少有點言不由衷。

他想到了一些東西,卻不敢肯定,也不敢冒然說出來。

於志寧也一樣,一副若有所思、欲言又止的模樣。

再看李治,卻陷入了沉默。

片刻之後,他突然說道:

「許大人,你的祖籍是杭州吧?」

「啊!」

許敬宗驚呼一聲,被嚇了一大跳。

不過他還是點了點頭。

「回稟殿下,微臣的祖籍的確是在杭州,是杭州新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