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第60章 溫情滿杭州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

府門外的這條巷子,已被眾多趕來拜年的老百姓堵了個水泄不通。

站在人群最前面的,正是李醫封地內的一些百姓,都是各家當家的男人,由幾位裡長帶領而來。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臘月二十九那天就曾來過這裏。

無一例外,他們每個人手裏都拿著禮物。

有些是剛挖出來的春筍,有些是鮮活的野雞、黃鱔之類的東西。

這些禮物雖然很普通,卻是一份濃濃的情義。

在這些封地內百姓的身後,是左鄰右舍,以及眾多聞訊趕來的其他杭州百姓。

看到這一幕,剛從府內出來的李醫,眼眶頓時就濕潤了,鼻頭也有些發酸。

「見過公子,吾等草民來給公子拜年了」

「祝公子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眾多百姓齊齊躬身施禮,送上了新年祝詞。

那些封地內的百姓,更是跪在地上,恭敬地磕起了頭。

李醫連忙邁步上前,將幾位老人扶了起來,隨即拱手高聲說道:

「各位父老鄉親,大家快快請起」

「值此新春佳節,我在這裏給大家拜年了,過年好」

「祝大家闔家幸福,五穀豐登」

隨著他這番話,現場這些杭州百姓紛紛站了起來,或是直起身來。

緊接著,站在人群最前面的幾位老人,就將各自帶來的禮物遞了過來。

「公子的身份貴不可言,什麼山珍海味都吃過,什麼好東西都見過」

「我們是普通百姓,過來拜年沒什麼好帶的,就帶了一些山野裡的特產」

「這些東西雖不值幾個錢,但勝在新鮮,公子可以嘗嘗鮮」

「老人家客氣了,這就是最好的禮物,小子我就不跟大家客氣了」

李醫微笑著點頭說道。

隨後,他就示意安內侍,收下幾位老人帶來的禮物。

緊接著,他又對現場其他人說道:

「各位父老鄉親,大家既然帶了禮物過來,那我就要領這份情,所有禮物我都收了」

「但我會讓手下人將禮物折現,給大家相應的銀錢,誰也不能拒絕!」

「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我沒有白拿大家東西的道理」

「皇爺爺曾多次教導過我,不能拿百姓的東西,希望大家理解」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這些百姓還能說什麼,只能點頭答應。

與此同時,大家也感動不已,紛紛躬身施禮,每個人都滿眼崇敬。

看著這一幕,杭州刺史和通判都羨慕異常,眼睛都有點紅了。

他們是杭州地方主官,何曾被杭州百姓如此發自內心地尊敬過,連想都不敢想啊!

但他們卻無比想看到這一幕發生在自己身上,誰不想青史留名,誰不想被代代傳頌?

客套寒暄幾句之後,李醫突然話鋒一轉。

「藉著今天這個機會,我在這裏向大家宣佈一件事情」

「這兩天我了解了一下,發現杭州城內百姓吃水用水存在不小的問題」

「所以我決定,出資在杭州城內修建幾個大型蓄水池,挖掘一系列引水渠,將西湖水引入城內,解決百姓吃水的難題」

「這件事很快就會實施,大家可以報名參與修建蓄水池和引水渠」

「啊!」

現場響起一片驚呼聲,大家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嚇了一跳。

緊接著,所有人臉上都露出了狂喜之色。

尤其那些居住在杭州城內的百姓,一個個瞬間都激動的熱淚盈眶。

身為杭州百姓,沒有人比他們更明白吃水難的滋味,也沒有人比他們更加迫切地希望解決這個難題了。

但驚喜不止這一個,新的驚喜又接踵而至。

稍頓一下,李醫繼續微笑著說道:

「接下來,我還會出資疏浚西湖,在西湖內修建兩道長堤,徹底解決西湖水患的問題」

「所有這些工程,不需要杭州百姓出一分錢,全由我名下的大唐公司和杭州官府出資修建」

「大家只需出力即可,還能賺一份豐厚的工錢來貼補家用」

話音未落,現場就已沸騰。

「啊!我沒聽錯吧?公子不但要引西湖水進城,而且要疏浚治理西湖,真是太好了」

「如果這兩項工程能順利完工,咱杭州老百姓可就享福了,那日子得多美啊!」

在此起彼伏的驚呼聲中,很多人已撲通撲通地跪在了地上。

「謝公子大恩,吾等草民感激不盡,大家將永遠銘記公子的恩情」

說著,這些杭州百姓就已開始磕頭。

無一例外,他們每一個人都感激涕零。

李醫連忙上前,將跪在前面的百姓一一攙扶起來,隨即又讓其餘百姓站了起來。

隨後,他跟這些杭州百姓客套寒暄了一會,然後請一些老者和裡長進入府內,一起喝茶敘話。

更重要的,是向這些老者諮詢意見和建議,一起探討如何在杭州城內修建蓄水池,以及如何治理西湖等等。

由於前來拜年的人實在太多,全部請進府裡喝茶敘話也不現實,大部分人只能待在外面。

對於這點,門外這些百姓毫不介意。

醫公子能出來見大家,收下大家帶來的禮物,而且按市價購買,已經讓他們喜出望外了,哪敢奢望太多。

更何況醫公子還主動提出,出資在城內各處修建蓄水池,疏浚西湖,在西湖內修建長堤解決水患等等。

對杭州人來說,這是天大的好消息,是最珍貴的新年禮物!

醫公子的這份恩情,足以讓所有杭州人感激涕零,永遠銘記。

接下來,安內侍帶著府裡的一眾僕役,開始接收大家帶來的各種禮物,登記造冊,並照市價購買。

除此之外,每名老百姓還領到了一個紅包,是醫公子賞賜的。

那些紅包裡只有幾文錢,卻是個好兆頭。

拿到銀錢,領到紅包後,這些杭州百姓都興高采烈地離開這裏,各回各家了。

隨著他們離開,醫公子準備出資在城內修建蓄水池,將西湖水引入城中,並疏浚治理西湖水患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整個杭州,傳到了幾乎每一個杭州百姓的耳中。

順理成章,整個杭州都為之沸騰了,所有人都激動異常。

接下來,無數百姓紛紛離開家門,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來向李醫拜年,感謝他為杭州百姓所做的一切。

而此時的李醫,正跟那些世代生活在杭州的老人一起討論,如何引西湖水入杭州,在哪裏挖蓄水池合適,又如何治理西湖等等。

一同參加討論的,還有杭州刺史和通判等人。

當李醫根據杭州和西湖的地圖,將後世出現的杭州六井、以及大名鼎鼎的蘇堤和白堤拿出來時,立刻震撼了所有人。

他的這些設計,讓現場所有人都驚為天人。

沒等他解說完畢,幾位老人已激動的淚如泉湧,紛紛從椅子上站起身來,準備磕頭謝恩。

就連杭州刺史和通判二人,也激動的熱淚盈眶。

他們看得非常清楚,如果這些工程順利完成,杭州必定會迅速變成大唐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乃至變成人間天堂。

從此以後,只要不出太大的人禍,杭州將會變得越來越繁華,地位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樣的政績,絕對能讓杭州地方主官名垂青史!

想到這些,杭州刺史和通判二人甚至激動的顫抖了起來。

介紹完自己的方案,請幾位老人喝了點茶水,吃了些點心,李醫又帶著幾位老爺子逛了逛這座園林。

這如詩如畫的精緻園林,看得幾位老爺子都目瞪口呆的,讚歎聲就從未停過。

而在府門那邊,前來給李醫拜年的杭州百姓,更是絡繹不絕,如同流水一般!

轉眼的功夫,時間已來到午時。

會客廳裡。

李醫正在跟杭州刺史等人一起商討,完善引西湖水進杭州和治理西湖的計劃,每個人都非常投入,熱情高漲。

就在此時,安內侍突然苦著臉走了進來。

剛一進門,這傢夥就無奈地說道:

「公子,您是不是出去勸勸杭州百姓?讓他們不要再送禮物過來了!」

「百姓送來的禮物已堆成了山,都快沒地方放了」

「其中很多東西都不耐儲存,很快就會腐爛變質,必須想辦法儘快處理!」

李醫抬頭看了看他,隨即沉吟思考起來。

片刻之後,他這才微笑著說道:

「這事很好解決,你和伯禮立刻組織人手,將不宜儲存的東西取出一部分,派人送給城中那些生活貧苦的百姓,讓大家過個好年」

「送東西過去的時候,每家再送一個紅包,圖個好兆頭」

「此外告訴他們,讓他們幾天后去府衙報名做工,賺一份工錢養家」

「剩餘那些物資,肉食全部做成臘魚臘肉,山珍則烘焙成乾貨,留待以後食用」

「年後開工挖渠引水,這些物資正好可以拿來給做工的百姓吃,還可以給春苗學堂的孩童們吃」

「不能吃的東西也不難處理,安排人將它們悉數變賣了,變賣的錢全部用來治理西湖!」

隨著他這番話,安內侍的雙眼驟然亮了起來。

「還是公子聰慧,竟能想出這個好辦法,如此一來,不管多少物資也能處理妥當」

說完,這傢夥就躬身退出客廳,去忙碌了。

身處客廳的杭州刺史等人,則都被震撼了,也感動不已。

他們看著李醫的眼神,都充滿了崇敬。

果然跟傳說中一樣,醫公子始終一心為民,胸懷天下!

……

轉眼之間,已是傍晚時分。

杭州刺史和通判都已離開,返回了府衙。

離開時,他們帶走了跟李醫一起制定的設計和施工方案。

等初五過後,杭州府衙就會出面組織人手,開始在城中挖掘蓄水池和溝渠,將甘甜的西湖水引入城內。

與此同時,治理西湖的工程也會同步展開,力爭在汛期到來之前完成疏浚工作,擴大西湖的容量。

疏浚過程中挖出來的淤泥和石頭,正好可以用來修築兩道堤壩,最終徹底解決西湖的水患問題。

但修築堤壩的事情,估計要放到汛期以後了,那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從城外封地趕來給李醫拜年的那些百姓,早已離開這裏,紛紛出城回家過年去了。

他們離開時,李醫告訴他們,這幾天就會去封地轉轉,看看情況,跟封地內的百姓一起過年。

這讓那些百姓都非常高興,一個個歡天喜地的離開了。

而杭州城內的眾多百姓,卻還在不停趕來這裏,過來給李醫拜年,感謝他為杭州所做的一切。

直到臨近傍晚,人才少了一點點。

送走杭州刺史等人後,李醫回到了書房裏,一邊喝茶,一邊思考事情。

接下來,他要在杭州做很多事情。

比如擴大茶葉種植範圍,指導茶農採摘早茶,並製作龍井茶,引西湖水進杭州,在海邊建造鹽場,在錢塘江邊建造船廠等等。

此外還要培育各種新作物的種苗,考察杭州及周邊地區,確定種植高產水稻的土地,並推廣一年兩熟的新生產技術等等。

所有這些事情,都會牽扯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足以讓他忙的腳不沾地。

想到這些,即便李醫,也感到有些頭疼。

坐在椅子上思考了片刻,他這才拿起面前的炭筆,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制定工作計劃。

與此同時。

大唐公司的一些管事和掌櫃,正趕著一輛輛牛車,行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在那些牛車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物資。

那些物資主要都是吃的東西,有活雞活魚,各種野味,還有很多河鮮和米面,以及杭州本地的一些特產等等。

除此之外,這些掌櫃和管事還拿著一個袋子,裏面裝滿了包好的紅包。

這是一戶位於城東的人家,院子很小,只有三間房,而且有些破敗。

看的出來,這戶人家的經濟情況比較窘迫。

雖然是大年初一,一個闔家歡樂的好日子,這戶人家的屋子裏卻沒有歡笑聲,氣氛有些壓抑。

已是晚餐時間,這一家五口人正在吃晚飯。

桌上的吃食卻很寒酸,只有糙米飯和一些筍乾及乾梅菜,以及幾片烤得焦黃的鹹魚乾。

家裏兩個三四歲的孩子各自端著一小碗糙米飯,眼睛卻緊盯著那幾片鹹魚乾,不停吞咽著口水。

很顯然,對他們而言,那些鹹魚乾是難得的美食。

若不是過年,他們幾乎不可能吃到。

看著兩個面黃肌瘦的孩子,他們的父親眼睛一片通紅,母親卻早已哽咽了。

下一刻,那位父親夾起一塊鹹魚乾,放到了自己母親的碗裏。

「娘,你吃這塊鹹魚,孩兒烤的很酥,不費牙」

那位五六十歲的老太太卻搖了搖頭。

「娘不差這口,給兩個孫兒吃吧」

說著,她就夾起那塊鹹魚放進一個孫子的小碗中,隨即又夾起一塊鹹魚,放到了另一個孫子的碗中。

兩個孩子雖然饞的直咽口水,卻很懂事,並沒有立刻吃那兩塊鹹魚,而是看向了父母親。

那位父親頓了一下,隨即哽咽著點了點頭。

「吃吧,這是奶奶給你們的」

話音未落,兩個小傢夥齊齊點了點頭,嗯了一聲。

緊接著,他們就著各自碗裏的鹹魚,開始大口吃飯。

沒一會功夫,碗裏的糙米飯和鹹魚已被他們一掃而空,連點渣也沒剩。

兩個小傢夥都一臉滿足,卻也意猶未盡。

其中一個小傢夥擦了擦嘴巴,滿懷期待地說道:

「爹爹,我們什麼時候能去春苗學堂上學?」

「我聽隔壁趙家小哥哥說了,學堂裡吃得可好了,不但能吃飽,隔天就能吃到一頓肉呢!」

聽到這話,另一個小傢夥也用力點了點頭。

就連家裏的三個大人,同樣滿臉期待。

「你們現在太小,等再過一兩年,就可以進學了!」

「進學之後,你們一定要努力求學,爭取將來能出人頭地」

「這是醫公子給咱老百姓的恩惠,你們一定要記住,永不能忘」

那位父親沉聲說道。

正說話間,外面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

緊接著,一個男子的聲音突然從門外傳了進來。

「姚大哥在家嗎?我們是大唐公司的管事,醫公子派我們過來送一些生活物資」

聽到這話,那位姓姚的男子不禁愣住了,似乎有點不敢相信。

直到老婆推了他一把,他這才反應過來。

「在家呢,稍等,我馬上來開門」

姓姚的男子高聲應道,隨即起身走出堂屋,快步向門口走去。

他的母親、以及老婆孩子也紛紛站起,從堂屋裏跟了出來。

片刻之後,兩名大唐公司管事已進入院子。

院子中央的地面上,赫然多了兩隻野雞和兩條大鯉魚,還有一袋大米,以及其他一些生活物資。

看著這些東西,這家人全傻眼了,也高興的直掉眼淚。

拎著東西進來的兩位大唐公司管事,則在向這家人介紹情況。

「公子剛到杭州,了解到城中一些百姓的生活比較貧苦」

「現在又是過年,為了讓大家過個好年,特意讓我們送這些東西過來」

「除了這些生活物資,公子還準備了紅包給大家,沒多少錢,就為圖個好兆頭」

說著,一名管事就掏出一個紅包,遞給了那個姓姚的男子。

再看這位姚大哥,早已感動的淚如泉湧,不能自己。

自家的情況自己清楚,他並沒有拒絕這些生活物資和紅包。

接過紅包的時候,他哽咽著說道:

「勞煩兩位小哥回去通稟一下公子,-草民明日就去給公子磕頭謝恩」

其中一位管事卻輕輕搖了搖頭。

「公子說了,大家不必過去謝恩,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只要大家能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他就心滿意足了」

「而且公子明天很可能要去城外的封地,你過去也見不到」

聽到這話,那位姓姚的男子不禁愣住了。

沒等他清醒過來,兩位大唐公司管事已準備離開。

「姚大哥,時間已晚,我們還要去給其他人家送東西,不敢在這裏耽擱」

「有件事提醒一下,公子準備在城內挖幾個蓄水池和溝渠,將西湖水引入城中,解決城中百姓的吃水問題」

「初五你可以去府衙那邊報名做工,掙一份工錢貼補家用,公子給百姓的工錢向來很豐厚,你可別錯過!」

說完,兩位管事就轉身離開這座院子,繼續去送物資了。

直到他們走出大門,姚姓男子方才清醒過來。

他連忙追出大門,沖著兩名管事就是一頓千恩萬謝。

等他再次回到院子裏,那張飽經風霜的臉卻已笑開了花,同時也眼含熱淚。

站在院子裏、圍著那些生活物資的家人,都笑得無比燦爛。

尤其兩個小傢夥,高興的連蹦帶跳。

「太好了,咱家有魚吃了,醫公子真好!」

跟他們相比,他們的奶奶甚至更加激動。

「醫公子真是咱老百姓的救星,用不了多少日子,咱就再也不用喝苦鹹水了!」

同樣的一幕,在杭州城內的很多地方都在上演著,內容大同小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