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秦:子嬰的逆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做回自己的項羽
說完了這句話,韓信把一份竹簡遞給了駱甲,顯然,現在真的到了他們三人需要同心協力,各司其職的時候了,想到之前子嬰說的那些相當有深意的話,駱甲點了點頭,接過竹簡。

這一夜,三人又商議了良久,之後開始了各自的行動。

一切好像依舊是風平浪靜,但是幾個這個時代的主要人物都明白,這樣的平靜不是這個時候該有的,暴風雨就要來了。

項羽把大部分的人馬都集中在了北邊幾個沒什麼人管著的城池中,把城池當成是自己的兵營,這樣既不怕發生什麼意外,開拔的時候也是有著相當的隱蔽性。

他知道,自己等著的就是匈奴人給自己的消息,只要大秦開始進攻匈奴了,那就能夠說明匈奴人已經把大秦騎兵的大部分給拖住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自然也就可以開始自己的操作了。

項羽這段時間還是相當興奮的,興奮的地方正是自己快要跟大秦決戰了,而且跟自己之前夢想著的一樣,自己是作為進攻的一方。

他從來都不怕失敗,也不怕死去,只怕自己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

自從范增離開了之後,項羽也算是越發的做回了自己,不再拘泥於之前的一些模式化策略,這段時間,隨著戰爭的臨近,他總是會想到之前自己和項梁準備反秦的時候的事。

項羽少年時,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於是又教項羽學習兵法,項羽非常高興,但是隻學個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這些其實都可以說是項羽的黑歷史,但是他現在想起來,還是當初自己的那股子少年意氣比較好,因為走到現在,按部就班的那些東西真的是沒有帶給他任何的好處。

還是他少年的時候,秦始皇到會稽遊玩,駕大船渡浙江,項羽與項梁一起觀看,項羽對項梁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這句話啊嚇得項梁捂住項羽的嘴說:「你不要胡亂說話,否則會給全族招來禍患。」

但是項梁也因此對項羽另眼相看,項羽身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項羽。這才有了項羽日後的成長。

甚至與范增剛剛到了項梁帳下的時候,項羽對他也不是相當的尊重。

因為那個時候項羽每每帶兵打仗,

從來都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以其勇武勇冠三軍。每次打仗都親自上陣,以屠殺敵軍為快。

但是他卻不知道以智謀取勝,范增一開始的時候就曾經說出過一些規勸項羽的話,但是項羽卻完全不聽,更有甚者還時常的出言戲之。他堅信的是只有刀劍才能使人真正的屈服和畏懼,這也正是後來他不要文臣的緣由。

項羽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形成這樣的性格,其實他的叔父項梁還是居功至偉的。

在項羽看來,自己的叔父項梁有種別於將門世家的氣質:他交遊甚廣,而且善於利用人脈。

當然,作為沒落將門後代,所交往的底層官吏居多,而達官貴人聊聊無幾。所以像偷雞摸狗這種小事兒,他的朋友們能夠幫他開脫掉,如果是殺人大罪,他還沒有逃脫法網的能量。

隨後不久,項梁就殺人了。一有仇家索命,二有官家執法,項梁無奈,逃之夭夭。

他逃到了吳中避難,隨同他一起的就只有一個項羽。

項梁在吳中,廣交賢良士大夫,贏得了當地人的普遍尊敬。當時吳中有徵調徭役、辦喪事這類事情的時候,都邀請項梁來主持辦理。

項梁處理這類事情,將兵法活學活用,調度賓客、約束子弟極其得法,因此辦事高效有序,於是他的組織領導才能獲得普遍認可,這也為他後來的帶兵起義做足了準備,這其中,幾乎每一件事他都是帶著項羽去做的。

不光項梁在這些事上影響著項羽,就算是一開始反秦,大旗也都是項梁扛起來的,當時的人也就知道項梁,並不知道項羽有多麼的厲害。

當初陳勝在大澤鄉起義後,天下雲起響應,一些投機的大秦朝廷命官也蠢蠢欲動,以圖乘亂取利。會稽太守殷通便是其中之一。

殷通知道項梁的能耐,於是召項梁來商議起兵之計,打算任用項梁和桓楚為將軍。

當時,桓楚逃亡在外。項梁當即對殷通說,桓楚逃亡,除了項羽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裏。

隨後項梁出了太守府找到項羽,讓項羽持劍在外等候;他自己返回太守府對殷通說,請太守下令召項羽前來,讓他去徵召桓楚。

殷通表示同意,項梁召進項羽。三人交談之中,項梁忽然對項羽說,可以動手了。

於是,項羽拔劍斬殺殷通。項梁手持殷通首級,取其太守印綬佩戴。

殷通的手下人大亂,項羽一人力戰,斬殺近百人,其他人還真的是害怕項羽的武勇,放下武器投降。

項梁隨即通知平素結交的豪強幹吏,告訴他們將要起兵反秦,眾人競相來投,義旗由此擎起。

項梁派人攻克下縣,得精兵八千。這是八千江東子弟的由來,也是項梁留給項羽最寶貴的遺產。

不久,項梁又收編了陳嬰的軍隊,合眾六七萬人渡淮,居下邳城,直到這個時候,項羽都還沒有在項梁的麾下扛大旗呢,他跟著自己的叔父,在一些戰爭中也的確是積累到了一些個經驗。

當時,陳勝戰敗,下落不明,「張楚「將秦嘉擁立景駒為楚王,駐軍在彭城東,意圖抗拒項梁。

項梁毫不客氣的縱兵攻擊秦嘉,擊破秦嘉的軍隊,逼走秦嘉所立的楚王景駒。隨即引軍西向,第一次與章邯宿命相遇。

項梁派偏將與章邯大戰不利,項梁也是在被逼無奈之下才引兵走入薛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