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秦:子嬰的逆襲》第二百五十五章 又到科舉
「大秦:子嬰的逆襲()」

張良是聰明人,知道子嬰就是想要用這一次讓項羽看到他們之間的差距,並且在未來的兩年裏讓項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差距還在拉大,如此一來,以現在項羽的性格,子嬰覺得他還是能做出合理的選擇的。

「陛下當真是明君啊,什麼科舉,什麼蠶食,最終受益的並非是陛下的名聲,而是這中原的百姓啊!我大秦能有如此明主,當真是中原百姓的幸事!」

張良的這番話絕對不是簡單的在子嬰的面前對他進行的一番阿諛奉承,而是他在聽說了子嬰對於大秦和楚國的想法之後有感而發的。

面對張良這樣的奉承話,子嬰還是擺擺手說道:「此事就不用你操心了,這第二年的科舉現在比什麼都重要,跟去年一樣,縣試的考卷還是要到鹹陽城,由你們統一評價,標準要比去年高上一些,畢竟真正能考中的,在朕這不會超過二十人,今年可以多選擇一些各個縣的老師,畢竟聽說學堂裡的人越發的多了,最缺的還是老師啊!」

張良把子嬰的這些話默默的都記在了自己的竹簡上,今年的科舉已經進行了一半了,縣試基本上也已經結束了,剩下的就是他們對縣試的評價和在鹹陽城的終試了,在子嬰看來,這兩個步驟都不難。

這一年科舉的消息,在這個時候跟大秦和楚國開戰的消息並成為大秦的兩個熱點話題,不管你到了大秦的哪一個郡縣,聽到的幾乎都是這些。

郭家作為第一次科舉就被選上了,而且最為年輕,還留在了關內的一個人,幾乎每一個他周遭的官吏都覺得他的發展不可限量。

他在縣中也的確是一直為了不辜負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著,並且堅信自己總有一天能到鹹陽城的朝堂上做官。

在他參加了科舉一年之後,他還真的就得到了去鹹陽城的機會。

只不過這一次他到鹹陽城不是參加科舉,而是給那些即將進了最終開始的考生們講授一番,傳授一下自己當年的經驗和這一年為官的心得。

這個步驟自然是子嬰想出來的,他想要通過這樣的辦法把這些考生內心裏最大的能耐給激發出來。

郭家對於這件事也是相當的重視,因為他知道自己很可能會見到大秦的皇帝,就算是見不到皇帝,也肯定能見到張良。

張良如今乃是大秦的九卿之一,而且這科舉的主考官就是張良,之前郭家的確是不怎麼明白,但是現在他明白了,張良的話對於科舉的選拔一定是有著相當的分量的。

當然郭家也不知道,張良雖然的確有很大的話語權,但是最終做決定的人還是子嬰,因為子嬰對於科舉的重視程度,跟科舉有關的事都是子嬰再做。

比如說糊名這件事,就算是在後世的大唐科舉中都是沒有的,那是從宋朝開始的,不過子嬰在自己的科舉一開始就採取了糊名的方式,一開始張良還是相當蒙圈的。

因為自己和別的考官幾乎不可能認識考生,不過對於此事,子嬰卻十分的堅持。

他之所以堅持,就是因為他知道在後世的大宋為何非得以糊名的方式進行科舉。

子嬰是知道的,從大宋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那是因為從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宋代統治者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譽錄制度的建立。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

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製。

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製。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

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捨的確發生了很大的效力。

只不過可惜的是,到了北宋末年,由於政治日趨腐敗,此項制度也就流於形式了。宋代在考試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沒有革除科舉的痼疾,反而使它進一步惡化。

至於謄錄這件事,子嬰覺得大秦新啊按照可能還沒發展到那個程度,但是糊名卻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在大秦實行的這些事,那也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比如說前世唐宋的那些號稱是難度十分之大的科舉,在子嬰看來也大都是華而不實的。

比如說當初好幾個時代都名噪一時的進士科考試,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隻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

在子嬰看來這些東西都是跟後世的唱歌跳舞差不多,雖然好聽好看,但是你拿來治國理政那就是扯淡了,所以大秦的科舉,考校的都是務實的東西,你要是不想管政事兒,那就去當老師,大秦的朝堂肯定是不歡迎你的,不管你多麼有才學。

不過這些都是可控的,子嬰想要杜絕的不可控因素,其實就是作弊。

特別是在大秦科舉剛剛開始的時候,要是就讓人覺得可以鑽空子,那大秦科舉的名聲可就完了。

在子嬰前世的歷史上舉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就曾出現過大範圍的作弊行為,而且不管是什麼時代,學子們作弊手段也沒什麼區別。無外乎就是收買考官、夾帶小炒、請槍手代考等手段,跟子嬰後世上學的時候非常的類似。

除了糊名,子嬰還在預防另外的一種辦法,那就是槍手。

之所以得預防這個事兒,就是因為這個時代人員戶籍比較簡陋,也沒有後世那麼高科技的身份證刷臉等驗證方式,考生考試前隻填寫一些簡單的個人履歷,所以這種方法還是比較容易成功的。

子嬰清楚的記著自己在前世所看的歷史中,在清朝晚期的時候朝廷腐敗,對科舉之事也不如以前那麼重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