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我和女帝鬥智鬥勇》第145章 朝中局勢明朗
時間到了垂拱二年三月。

明堂的興建被聖人提上了日程。

只是修建地點,存有爭議。

一天。

聖人召左監門衛大將軍薛懷義入寢宮商議要事。

在顛鸞倒鳳中,薛懷義獻上了伍元章出的主意。

暗毀太初宮乾元殿,於其地建明堂。

聖人雙眼一亮。

太初宮,帝王宮殿,相當於長安大明宮。

乾元殿又是太初宮紫薇城正殿,地位和意義不同凡響。

讓乾元殿倒塌,首先就意味著李唐不得天命。

而後在乾元殿原址上建造明堂,意味著聖人天命所歸。

呵呵,一舉多得!

聖人龍顏大悅,狠狠地賞了薛懷義。

薛懷義得到聖人恩澤,一手扶腰,一手搭在武壯的肩膀上,邁著八字腳走出甘露殿。

很多事情,因為李賢的蝴蝶效應,以及故意的推波助瀾,都大大提前了。

太平公主又懷孕了,不能四下奔波,在神都很是無趣,就時常來到雍王府。

「二哥,老娘的登基加快,咱們是不是也得獻上一份力啊?」

太平公主是個閑不住的人,看著別人熱火朝天地為老娘的登基添磚加瓦,她也就坐不住了。

骨子裏帶的基因,看來是沒辦法的封印的。

李賢暗嘆一口氣,還是出主意道:「老娘不是喜好祥瑞麽,你給她來個大祥瑞不就行了。」

太平公主皺眉道:「麒麟祥瑞都被獻了,我哪裏還能找到比麒麟更好的祥瑞啊!」

「這些祥瑞只是虛的,錦上添花而已!」李賢笑著道:「你可以給老娘來個實在的。」

太平公主大喜:「二哥,計將安出?」

「可效仿陳勝李廣!」

太平公主大驚:「二哥,這是造反啊!」

「想哪裏去呢?」李賢沒好氣地道:「陳勝吳廣是以什麼名義來造反的?」

「大楚興,陳勝王!」太平公主雙眸大亮,叫道:「我明白了,二哥,我走了!」

太平公主急不可耐地就去實施祥瑞了。

李富貴說道:「王爺,這樣的祥瑞為何不自己獻上呢?」

李賢搖頭道:「這種事,咱們不適合去做,看熱鬧就是了。」

李富貴擔憂地道:「只是,武氏兄弟的實力在與日俱增,聽說他們正在向相位發起進攻。」

目宰相。

劉禕之、郭正一和韋思謙保持中立。

劉禕之以前是親李派,自從裴炎死後,就變了心思。

張柬之和狄仁傑是公認的親李派,但二人更忠心於聖人,同時對李賢也有好感。

中,沒有武氏兄弟的人,這是不合理的。

「武承嗣和武三思陞官入相,是合情合理的。」

所謂合情合理,不是指武氏兄弟的才能勝任相位,而是聖人所需,平衡所需。

李富貴大驚:「武氏兄弟要是都成為三省主官入閣拜相,那咱們可就完全處於弱勢了。」

李賢笑道:「富貴,勢力強大與否,不是這麼算的。」

李富貴不解。

這時,展博來報:「王爺,建山公來訪!」

「有請,不,本王親自去迎接。」

建山公柳襄,河東柳家家主。

柳襄是來告辭的,他要返回河東,以退為進。

河東晉陽以北的各州,已經是公認的李賢的勢力範圍,這點聖人也是默許的。

河東柳家之前被先帝和聖人打壓得式微,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河東的影響力也還是很強的。

柳家決定投靠李賢,就是出於以上兩點。

李賢在河東的名望一時無兩。

河東北部各州的刺史都督都是李賢的人。

柳家現在式微,再不找靠山就離覆滅不遠,李賢無疑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李賢若敗,柳家的下場也就那樣了。

要是李賢勝出,那麼柳家不但能重回巔峰,甚至力七望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賢和柳襄交談良久。

柳襄告辭而去。

李賢拿著柳襄寫的四個字,叫來了時大遷。

「大遷,將這張紙條交給劉禕之,記住,別讓他知道是咱們給的。」

時大遷拿著紙條離去。

中書侍郎劉禕之來到書房,剛落座,看到了桌上硯台下壓著一張紙條。

紙條上四個字!

致仕保命!

致仕?

劉禕之不是不清楚當下的形勢,只是身為宰相,沒有誰願意離開這個職位歸野鄉裡。

劉禕之下不了這個決心。

能審時度勢做出決斷的人,畢竟是少數。

劉禕之下不了這個決心,有人幫他下。.

武三思的府裡,武氏兄弟小會議召開。

面對李賢的巨大威脅,武三思和武承嗣在武攸緒的撮合下,決定摒棄前嫌共同對外。

武攸緒擔任了左金吾衛大將軍,身為武氏兄弟一員,為了妻兒老小的富貴安危,再也無法置身事外。

「半個河東已經落入李賢的手裏,加上柳家的投靠,河東成為李賢的勢力範圍已成定局。

工部左侍郎百裡延是李賢門下走狗,他設計的明堂圖紙得到老姑的稱讚,接任工部尚書基本沒什麼問題,而且狄仁傑和張柬之是同情李賢的。

還有涼州刺史魏元忠可能是李賢的人,西州都督張大彪絕對是李賢的走狗,加上單於都護李勇,李賢的勢力已經非常強了。」

武攸緒將李賢的基礎勢力做了點名。

「老四,你忘了太平公主了!」武三思點明這一點。

「沒錯,太平公主遍佈天下的商業版圖和數支商隊,實力不容小覷。」

「要跟李賢的全面交鋒,咱們一樣需要三步走。」

商業、地方、朝中。

太平公主的商業版圖無疑最強,地方上李賢的勢力也不容小覷,朝中兩位宰相同情,一個準尚書投靠。

武三思說道:「商業上,咱們幾家聯合起來,並不會差於太平公主。地方上的官員投靠咱們的人比李賢多,只是三省六部上,咱們是處於劣勢的。」

一個吏部尚書一個禮部尚書,可不能入閣為相,終究差了話語權。

狄仁傑和張柬之居末尾,又是聖人器重的幹才,是拿不掉的。

武氏兄弟將目標註視在劉禕之、郭正一和韋思謙身上。

韋思謙沒什麼把柄,可劉禕之和郭正一的毛病好找。

垂拱二。

劉禕之私議返政,坐罪賜死。

對於劉禕之的死,李賢沒什麼好說的,已經勸過他了,自己留戀權位找死,怪得了誰!

郭正一縱容家人貪汙受賄,被貶為陝州刺史。

同月,武承嗣升遷中書侍郎,中書門下平章事。

武三思升遷尚書左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

韋思謙大為惶恐,受人指點經過審時度勢,決定先保命自黑以圖將來,前往白馬寺拜訪薛懷義。

薛懷義大開白馬寺大門,以隆重之禮親自迎接寺外。

六月,百裡延因明堂圖紙獲得聖人讚賞,升任工部尚書。

同月,河東柳家家主建山公柳襄,被聖人任命為禮部尚書。

至此,朝中格局趨於明朗。

七月初,太平公主旗下的一支船隊在洛水沉沒一艘船。

在打撈沉船的時候,意外地從淤泥裡打撈出一塊古樸的石碑。

石碑上,八個小篆書寫的大字。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

聖人大喜,以石為「寶圖」。親拜洛水,受寶圖。加尊號為聖母神皇,作神皇三璽。

七月初七,令改寶圖名「天授聖圖」,封洛水為永昌洛水,洛水神為顯聖侯,加特進,禁漁釣,為之立廟,祭祀之儀同祭四瀆。

改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中天王、太師、使持節,神嶽大都督,禁芻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