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201章 虢國公——黃君漢
黃君漢,字景雲,東郡胙城縣人,隋末唐初名將,汴州刺史黃察之子。出身江夏黃氏,英勇善戰,應召從征高句麗,頗有功勛,起家立信縣尉,遷越騎校尉、東郡司馬。參加瓦崗起義,授河內總管,兵敗歸順唐朝,授懷州刺史、東郡公,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在唐初統一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跟隨名將李靖平定輔公袥之亂,擔任潞州和夔州的都督,冊封虢國公。

黃君漢,出身鄉豪,遠征高句麗,黃君漢被招募從軍,以先登之功獲得封賞,授立信縣尉,後被選補為越騎校尉、本府司馬。瓦崗軍首領翟讓任東都法曹時,坐事當斬,黃君漢時為獄吏,見其驍勇,暗中將他放走,翟讓遂亡命於瓦崗,成為瓦崗軍首領,領導隋末農民起事。李密成為瓦崗軍的首領後,黃君漢率眾歸附,被授上柱國、河內總管,冊封汾陰縣公,據守在柏崖城。

王世充擊破李密,李密西逃長安,投奔李淵,黃君漢在崔義玄的遊說下,也歸附李淵,黃君漢被授上柱國、使持節、總管懷州諸軍事、懷州剌史,冊封東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崔義玄為懷州司馬,仍舊駐守柏崖。黃君漢以懷州總管率軍大破王世充太子王玄應於西濟州。

李淵命李世民率軍東征王世充,王世充獲知唐軍來攻,急從各州鎮調選驍勇至洛陽,分守堅城,加強襄陽、虎牢、懷州等地守禦,自率步騎3萬準備迎戰唐軍,但由於唐軍勢大,隻好退守洛陽。李世民決定先掃清外圍,然後攻城,於是令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進據龍門,潞州行軍總管劉德威自太行進圍河內,右武衛將軍王君廓至洛口斷敵糧道,懷州總管黃君漢自河陰襲破回洛城,自率主力屯於北邙山,連營進逼洛陽,待機攻城。

黃君漢遣校尉張夜義,夜裏以水軍從孝水河而下,攻克回洛城。李世民擊破竇建德10萬大軍,竇建德被俘,王世充在洛陽出降,黃君漢以功拜使持節、總管懷陟恭西濟四州諸軍事,懷州剌史,冊封虢國公,食邑三千戶,賜黃金百兩,雜彩千餘段。

舒國公輔公祏在丹陽起兵反唐,自稱宋帝,年號天明,攻佔海州等地。時北方已定,唐高祖以趙郡王李孝恭為行軍元帥,永康縣公李靖為副元帥,李世勵、任瑰、張鎮州、黃君漢、盧祖尚等七總管並受節度。李孝恭率水軍自江州、李靖自宣州,黃君漢自譙以及李世勵自泗水,四路共同進軍征討,又任命李世民為江州道行軍元帥,總領四路大軍。

輔公祏手下將領馮惠亮,率水軍三萬駐守當塗,陳正通、徐紹宗領步騎二萬駐守青林山,又在梁山以鐵鎖橫斷長江水路,並築起卻月城,周長十餘裡,與惠亮為犄角之勢。李孝恭在軍議上認為唐軍直接攻破丹陽,則馮惠亮等人自然投降。李靖則認為丹陽石頭城在輔公祏的防守下,極難攻克,唐軍停留時間過長,會腹背受敵。應先出其不意攻破馮惠亮等人,再率輕兵直取丹陽。

李靖率領黃君漢等在當塗苦戰大破馮惠亮水陸二軍,輔公祏棄丹陽而逃,率軍向東去會稽投奔手下將領左遊仙,在常州武康被擒獲,江南平定。黃君漢以功拜使持節、都督潞澤蓋韓遼五州諸軍事、潞州刺史,遷夔州都督,後在夔州官捨去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