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206章 琅邪縣子——顏師古
顏師古,名籀,字師古,以字行,雍州萬年人,祖籍琅邪臨沂,經學家、訓詁學家、歷史學家。隋時任安養縣尉。唐貞觀中,與魏徵等撰修《隋書》,太宗以五經傳寫多訛誤,詔師古詳加校訂。學者竟就所知提出質問,他博引晉、宋舊文逐條答辯,時人嘆服。遷秘書少監,校勘官藏圖籍,官至秘書監、弘文館學士。著有《漢書注》《匡謬正俗》《安興貴家傳》《大業拾遺》《正會圖》《吳興集》《廬陵集》等。

顏師古,是名儒顏之推的孫子、顏思魯的兒子,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於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專家,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仁壽年間,由尚書左丞李綱舉薦,任安養縣尉,尚書左僕射楊素見其年少,問他:「安養劇縣,子何以治之?」顏師古回答:「割雞焉用牛刀。」楊素驚其誇口。其後果然以政績突出聞名,後因坐事免職居長安,十年未能調任新職,迫於生計,以授徒為生。

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入關,顏師古從父至同州朝邑長春宮謁見,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職。李淵稱帝建立唐王朝,拜顏師古為敦煌公府文學,轉起居舍人,再遷中書舍人,掌機密,專典皇帝詔敕。由於他辦事機敏,諳熟國家政事,又正逢軍國事務繁多之時,詔令一概出自他手,所寫冊奏無人能及。

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顏師古被擢為中書侍郎,封琅邪縣男。後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期滿後,復任中書侍郎,後坐事被免職。太宗「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訛謬」,詔令顏師古於秘書省考定「五經」,顏師古多所釐正。書成,太宗詔諸儒重加詳議,諸儒各守門戶,同聲非難師古,師古則依據晉、宋以來古今傳本,對詰問一一答覆,解答中援引證據簡賅透徹,才情溢於言表,令諸儒無不折服。[9]之後兼任通直郎、散騎常侍,向天下頒發他所考定的「五經」,「令學者習焉」。

顏師古被任命為秘書少監,專管校定古書的工作,每遇疑惑不解的奇文難字,他都能一一辨析,並說明其本源。當時,秘書監引入很多後進之士任校讎,擔任秘書少監的顏師古卻壓製清貧寒士,而優先任用勛貴權勢之人,就連富商大賈之流亦混跡其中,輿論稱師古收受賄賂,於是被貶為郴州刺史。赴任前,太宗憐惜師古的才華,責備他「事親居官,未為清論所許。今之所授,卿自取之」。希望他「宜深自戒勵也」。於是仍留任秘書少監。顏師古不論為官還是賦閑,都能遵循家訓堅持讀書,研習學問,所以能勝任經史的考定和註釋。

顏師古仗恃自己的才能,又早受朝廷驅使,屢受任用,到多次因罪獲譴後,心裏非常沮喪。從此閉門不與外界來往,杜絕賓客,縱情園林亭院,頭戴葛布頭巾,身穿粗布衣服,但他仍熱愛搜求古跡和古玩。顏師古奉詔與博士撰寫成《五禮》,進封子爵,後又奉太子李承乾之命注《漢書》。《漢書注》是顏師古晚年力作,在審定音讀、詮釋字義方面用功最多,成績最大,解釋詳明,深為學者所重。當時即有「杜征南、顏秘書為左丘明、班孟堅忠臣」之稱譽。書成後,太子將其奏上朝廷,唐太宗下令將此書編入秘閣,並賜師古物二百段、良馬一匹,以示褒獎。

顏師古隨從太宗征遼東,途中病故,終年六十五歲,謚曰「戴」。顏師古的作品,有《漢書注》及《匡謬正俗》。另撰成《五經定本》時,詔諸儒詳議,師古隨問辯答,人人嘆服。他匡正涉及的典籍有《詩經》《論語》《尚書》《禮記》《春秋》《左傳》《史記》《漢書》及漢賦、六朝史書,是未定遺稿,故體例內容較蕪雜,主要著作有《五禮》《急就章》,均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