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292章 治獄寬仁——崔仁師
崔仁師,唐代大臣,定州安喜人,出身崔氏博陵安平房,調任管州錄事參軍,後升任右武衛錄事參軍,參與修撰梁、魏史。與鄧世隆、慕容善行、劉顗、庾安禮、敬播俱等為修史學士,改任殿中侍禦史,升任給事中。征討遼東時,任韋挺的副職主持海運事務,因運輸的兵卒逃亡沒有奏聞獲罪,被除官為民,皇帝回朝走到中山,起用他任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他為官敢於直言上疏,伸張正義,曾以《清暑賦》諷諫太宗奢侈享樂,太宗賞賜綢緞五十匹,遷升為中書侍郎,參與主持機要事務。後有人上訴,崔仁師沒有及時上報,皇帝大怒,把他流放到連州,拜授簡州刺史,死在任所。

貞觀初年,崔仁師與鄧世隆、慕容善行、劉顗、庾安禮、敬播俱等為修史學士,改任殿中侍禦史。當時青州有個男子圖謀叛逆,有關官員逮捕他的黨羽,囚犯關滿了監獄,詔令崔仁師審問。剛到青州,為所有囚犯除去刑具,給他們準備食物,提供茶水,用感化的手段審訊他們,獲罪的只有十多個帶頭作惡的人,其他的都免罪放回。大理少卿孫伏伽對他說:「免罪昭雪的人很多,誰肯承認自己有罪去死?判決時事情發生變化怎麼辦?」崔仁師說:「審理獄案以仁愛寬恕為主,因此諺語說「殺人斷腳,也都有禮可循」。怎麼會有人知道自己冤枉不申訴,為自己謀劃呢?讓我用一個人的身體換取十名囚犯的性命我也情願!」等到敕使重新審訊,眾囚犯都叩頭說:「崔公仁愛寬恕,肯定沒有冤枉的人。」都沒有其他話可說,崔仁師因此出名。

崔仁師曾經口述支出費用數千項,唐太宗李世民覺得奇怪,詔令黃門侍郎杜正倫拿帳冊提問,讓崔仁師回答,沒有一處錯誤,皇帝感到驚奇。當時,校書郎王玄度註解《尚書》、《毛詩》,詆毀孔穎達、鄭玄的陳舊學說,請求立即廢除,詔令眾儒生廣泛討論,博士以下的人都難不住他。河間王李孝恭奏請與孔穎達、鄭玄的學說一併流行,崔仁師認為王玄度的註解缺乏根據,列舉不合大義之處上奏皇上,王玄度之議停止。

當時,有關官員認為法令中「謀反叛逆的人兄弟都受牽連坐罪沒收家產入官」太輕,詔令高官討論,都說漢、魏、晉三朝一人謀反誅殺三族,請求改為處以死刑。崔仁師說:「父子是直系親屬,足以勞煩其心,對這都不憫惜,哪裏談得上兄弟友愛?」房玄齡說:「祖宗有蔭庇子孫的義務,所以祖孫關係親近重要,而兄弟關係疏遠。如此說來就是親近的流放而疏遠的處死,不是用刑的本意。」於是沒有改變。

後來,崔仁師秘密請求立魏王為太子,違背皇帝的旨意,降為鴻臚少卿,逐漸提升為民部侍郎。征討遼東時,任韋挺的副職主持海運事務,又另外主持河南漕運事務,崔仁師認為漕運路線曲折遙遠,恐怕所運物資不能及時到達,就見機行事徵調近海租稅充作軍餉。因運輸的兵卒逃亡沒有奏聞獲罪,被除官為民,皇帝回朝走到中山,起用他任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

皇帝前往翠微宮,獻上《清暑賦》婉言勸諫,皇帝稱讚他,賜帛五十段,升任中書侍郎,參與主持機要事務,尤其受到皇上的恩寵禮遇。中書令褚遂良嫉妒他,適逢有人伏閤上訴,崔仁師沒有及時上報,皇帝大怒,把他流放到連州,拜授簡州刺史,去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