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276章 五百破陣——蘇烈
蘇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冀州武邑縣人,唐朝初年名將。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裡。隋朝大業末年,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開始為唐朝效力,並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並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歷任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禦。

隋煬帝末年,蘇定方的父親蘇邕,率領鄉兵數千人,為州郡討伐賊寇,蘇定方驍勇多力,膽氣超群,跟隨父親征戰,多次率先衝鋒陷陣。蘇邕死後,接替父親統領部眾。在郡南大破清河叛軍首領張金稱,將其斬殺,接著又在郡西打敗了邯鄲叛軍首領楊公卿,追擊逃兵二十多裡,斬俘頗多。從此,叛軍們不敢靠近州縣邊境,鄉裡都倚靠蘇定方保護。

在席捲全國的隋末農民起義中,蘇定方投奔河北義軍領袖竇建德帳下,竇建德的大將高雅賢頗為喜愛蘇定方,收其為養子。竇建德敗亡後,蘇定方又隨高雅賢投奔竇建德舊將劉黑闥,參與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戰功,高雅賢在洺水之戰中陣亡,劉黑闥兵敗被殺,蘇定方於是歸隱故鄉,不為唐朝效力。

貞觀初年,蘇定方被唐廷啟用,任匡道府折衝,隨從定襄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前往磧口,襲擊東突厥頡利可汗。李靖派蘇定方率領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騎兵為先鋒,乘霧秘密行進,在離突厥駐地大約一裡遠時,大霧突然散去,蘇定方望見了牙帳,於是縱馬突襲,殺死了幾十上百人。頡利可汗與隋朝的義成公主僅帶數十騎隨從逃跑,餘眾都俯伏投降,李靖大軍趕到,東突厥潰不成軍,唐軍斬首萬餘級,俘獲男女十餘萬、雜畜數十萬。

頡利可汗率領殘兵一萬餘人想要渡過大漠,被屯於道口的通漢道行軍大總管李勣部堵截。不久,東突厥各酋長均率眾來降,李勣俘五萬餘人而回。陰山之戰,唐軍大獲全勝,徹底擊敗東突厥,頡利可汗敗走後,投奔位於靈州西北的蘇尼失,被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率眾俘獲,東突厥遂亡,其地盡歸唐境。戰後,蘇定方以戰功授左武候中郎將,後改任左衛中郎將。

高麗聯合百濟、靺鞨進攻新羅,攻佔其北境三十餘城,新羅向唐朝遣使求援,唐高宗李治令蘇定方與營州都督程名振率軍一萬討伐高句麗。蘇定方等渡過遼水,高麗見唐軍兵少,於是渡過貴端水迎戰,蘇定方等奮力進攻,大敗高麗軍,殺俘一千多人,焚毀其外城、村落後回師,戰後,蘇定方拜授右屯衛將軍,封臨清縣公。

蘇定方隨從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征討西突厥,被任命為前軍總管,在初戰告捷後,大軍到達鷹娑川,西突厥兩萬騎兵前來抵禦。兩軍展開惡戰,總管蘇海政激戰連場,未能決出勝負,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等又率領兩萬多騎兵前來增援,形勢相當危急。蘇定方所部正下馬休整,隔著一座小山嶺,離程知節軍約十裡遠,看到遠處塵土揚起,於是率領五百名精壯騎兵,翻越山嶺飛馳直搗敵人軍營,西突厥大敗,唐軍追擊潰軍二十裡,斬殺一千五百多人,西突厥軍所丟棄的鎧甲兵器、牛馬縱橫交錯地散佈在山坡原野上,無法統計。

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功勞,對程知節說:「敵軍雖然逃跑了,官軍死傷也很多。現在應當結成方陣,將輜重安置在軍陣中間,四面列隊,人馬披甲,敵來就迎戰,這才是萬全之策。不要讓士兵輕率離陣,以致造成損傷。」又假稱另有詔命,說程知節恃勇輕敵,讓王文度替他指揮部隊,王文度隨即集結大軍,下令不許深入西突厥腹地。

唐軍每日騎馬,披甲結陣,因此戰馬大多瘦死,士卒疲勞,沒有戰鬥的意志,蘇定方心急如焚,對程知節說:「天子下詔征討敵人,如今卻只是防守,馬餓兵疲,遇上敵人就會失敗。怯懦成這個樣子,如何能立功呢?再說您是大將,然而領兵在外打仗的事都不能自己做主,要看副將的眼色才能決斷,按理決不會這樣!何不把王文度關押起來,迅速傳表章上奏朝廷等待天子命令?」程知節沒有聽從。

大軍到達恆篤城,有胡人投降歸附。王文度又說:「這些胡人現在投降,等我軍撤回後,他們還會反叛,不如全部殺死,奪取他們的物資錢財。」蘇定方說:「如果這樣處置,那便是自己當賊,又怎能說是討伐叛逆?」王文度不聽,等到瓜分財物時,唯獨蘇定方一點都沒拿。唐軍無功而返,王文度矯詔該當判處死刑,後特除名為平民,程知節因逗遛不前且追擊不力,在減免死刑後,被罷去官職。

高宗任命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燕然都護任雅相、葯羅葛·婆閏等人為副將,再次征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蘇定方從金山北面出兵,大破西突厥處木昆部,其俟斤懶獨祿率領兵眾一萬多帳投降。蘇定方加以安撫,從中調發了一千騎兵,共同進軍至曳咥河,阿史那賀魯聞訊,率領十萬大軍前來應戰,蘇定方率漢軍及回紇兵一萬餘人同西突厥展開戰鬥。

戰鬥伊始,賀魯輕視蘇定方兵少,命左、右翼予以包圍,蘇定方命令步兵佔據製高點,集中長矛一致朝外,親率強勁騎兵在北邊的平地上擺好陣勢。突厥軍向步兵陣地發起了三次衝鋒,均不能攻入。蘇定方乘亂進攻,在三十裡的戰線上展開激戰,斬殺突厥人馬數萬,殺其大酋都搭達乾等二百人,突厥軍奔潰。次日,蘇定方整軍進兵,胡祿屋等五弩失畢舉眾來降,賀魯獨自與處木昆屈律啜率數百騎向西逃走。餘下的五咄陸部聽聞沙缽羅可汗兵敗,也分別奔往南道降於步真。蘇定方命令副將蕭嗣業、婆潤率各部趕赴邪羅斯川追擊敗兵,自己則與任雅相率領新近投降的部眾攔截突厥軍後路。

適逢天降大雪,積雪「平地二尺」,部將請求稍事休息,蘇定方說:「敵人依恃大雪,以為我軍不能前進,必休整兵馬,現進軍乘其不備則可以追趕上,如果遲緩放縱讓他們遠逃而去,那就不能擒獲了!」於是,領兵踏雪進發,晝夜兼程,沿途所過地區收取其逃散的人口牲畜,至雙河長驅直入,在距離賀魯駐地一百裡時,蘇定方下令擺好陣勢前進,逼近金牙山,趁其狩獵時無備,縱兵進擊,擊敗賀魯的部屬數萬人。

賀魯率其殘部繼續逃亡,蘇定方窮追至碎葉水,盡奪其眾,沙缽羅可汗僅率其子咥運、婿閻啜等十餘騎連夜逃往石國西北的蘇咄城,被城主伊沮達官誘捕,最終由蕭嗣業帶回。唐軍此次征伐西突厥,「收其人畜前後四十餘萬」,息兵後,蘇定方令西突厥諸部各自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他開通道路、設置郵驛、掩埋屍骨,慰問百姓疾苦,劃定部落地界,恢復畜牧業生產,凡被沙缽羅可汗擄掠的財物、牲畜等,全部歸還原主,十姓部落像原來一樣相安無事,安西都護府遷回高昌故地。

西突厥滅亡後,原臣服於西突厥的中亞諸國紛紛降附,整個西域置於唐朝的掌控之下,唐依兩廂分治的策略,分別設置濛池都護府和昆陵都護府,並將西突厥「其所役屬諸國皆置州府」。蘇定方凱旋歸來,先獻俘於昭陵之後,高宗在太廟又舉行獻俘禮儀,高宗親臨殿前,大會文武百官及外國君主、使節,蘇定方身著戎服,將賀魯「獻於樂懸之北」。隨後,高宗升蘇定方為左驍衛大將軍,封邢國公,另封其子蘇慶節為武邑縣公。蘇定方對西突厥實行分化和重點打擊相結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出其不意,窮追猛打,終獲大勝,唐朝的勢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亞。

蘇定方以少勝多,於烏海大敗吐蕃副大相達延莽布支,蔥嶺以西的思結闕俟斤都曼原先統製眾胡,率其所部和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個國家再度反叛,攻破於闐。高宗詔令蘇定方為安撫大使,再度西征,蘇定方經過長途跋涉,抵達葉葉水,而敵軍在馬頭川築營據守。蘇定方便挑選一萬名精銳步兵、三千名騎兵飛馳突襲,一天一夜強行進軍三百裡,至天明時到達城西十裡遠。都曼大驚,率軍在城門外倉促應戰,被打得慘敗,逃到馬保城。蘇定方又揮師速攻,唐軍進逼城門之下,到了夜間,後續部隊陸續趕到,將城池四麵包圍起來,並伐木以製造攻城器械,遍佈城下,都曼無計可施,於是把自己捆綁起來,出城投降。

蘇定方率軍押送俘虜到東都洛陽,高宗親臨乾陽殿,舉行受降儀式,有關官員請依法處置都曼,蘇定方叩頭請求說:「臣先前已經曉諭陛下旨意,答應免他死罪,希望饒其性命。」唐高宗說:「朕為卿保全信義。」便赦免了都曼。自此,蔥嶺以西全部平定,蘇定方因功被加賜在邢州钜鹿的實封食邑五百戶,並升任左武衛大將軍。唐朝對原屬西突厥勢力範圍內的蔥嶺以西諸國,再次進行大規模建制行政區劃,至此,唐帝國統轄的西部疆域直抵鹹海,臻於極致。

百濟恃仗高麗支持,多次侵犯新羅,新羅王金春秋上表求救,唐朝已決意東征百濟,但蘇定方此時尚在西域,故高宗遲遲未命將出師。剛生擒都曼、獻俘洛陽的蘇定方又隨高宗巡幸太原,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大軍十萬人征討百濟,高宗又以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率領新羅兵協同唐朝大軍作戰。

唐軍從城山乘船橫渡黃海,直抵熊津江口,百濟軍沿江屯兵據守,蘇定方從東岸出兵,依山擺開陣勢,與百濟軍交戰,唐朝海軍揚帆前行,覆蓋了整個海洋,相繼到達。百濟軍戰敗,陣亡數千人,餘眾奔逃潰散。唐軍大部隊乘潮而上,兵力更盛。戰船首尾相連而前,駛入江中,飛槳擊水,擂鼓吶喊,蘇定方率步、騎兵夾江並進,直逼真都城。

距城約二十裡時,百濟舉傾國之兵來戰,蘇定方率軍迎擊,大敗百濟軍,斬殺一萬餘人,唐軍乘勝攻入外城。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及太子扶余隆向北境逃去,蘇定方進軍包圍百濟都城泗沘城,扶余義慈的次子扶余泰自立為百濟王,率眾堅守。扶余義慈的孫子扶余文思見大勢已去,率其左右從城上緣索而下,很多人追隨他,扶余泰無法阻止,蘇定方趁勢命士卒登上城樓,樹起唐朝旗幟。城中人心惶恐,扶余泰無可奈何,隻好開城投降,百濟大將禰植又帶著扶余義慈來降,扶余隆與百濟眾城主都前來奉表歸誠。

百濟平定後,其國被分為五部,唐朝「以其地置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都督府,並置帶方州」。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納入唐朝版圖。滅百濟後,蘇定方縱兵大掠,引發黑齒常之等百濟遺民反抗,他圍剿失利,所得二百餘城陸續反叛,蘇定方攜左驍衛郎將劉仁願受命率領一萬名唐軍並聯合新羅王子金仁泰所率的七千新羅軍,共同守衛熊津都督府城,自己則率百濟國王、貴族九十三人和百姓一萬兩千多人等俘虜渡海凱旋。扶余義慈及扶余隆、扶余泰等五十八人被蘇定方獻俘於東都洛陽則天門。

至此,蘇定方前後消滅三個國家,都活捉了他們的國王,前後獲賞賜的珍寶無以計數,唐廷為慶祝攻滅百濟,「賜天下大酺三日」,並加授蘇慶節為尚輦奉禦。

早在唐太宗時期,太宗李世民便數次進攻高麗,並一度禦駕親征,但因諸種原因,仍未達到滅高麗的最終目的,蘇定方回國獻俘後不久,高宗開始策劃第二次征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為浿江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程名振為鏤方道總管,率兵分道進擊高麗。又以蕭嗣業為夫餘道行軍總管,率回紇等諸部兵進軍平壤。唐軍作戰部署發生重大變化,朝廷改命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大總管、蘇定方為平壤道大總管、同中書門下三品任雅相為浿江道大總管,統率大軍及諸胡兵「水陸分道並進」,以討伐高麗。

蘇定方在浿江大破高麗軍,屢戰皆捷,於是進軍包圍平壤城,北線的陸路唐軍進展卻相對緩慢,高麗權臣淵蓋蘇文遣其長子泉男生率精兵數萬,固守鴨綠江,唐軍無法渡江,雙方一直僵持到九月底。天氣開始寒冷,鴨綠江水結成堅冰,唐軍在契苾何力的率領下踏冰而過,鼓噪奮擊,高句麗軍大潰,唐軍追擊數十裡,斬首三萬級,其餘部眾全都投降,泉男生僅以身免。

正當契苾何力率領的北路唐軍順利推進,將南下與蘇定方合圍平壤時,漠北鐵勒九姓發生了叛亂,回紇比粟毒與同羅、仆固進犯邊境。高宗為平北方叛亂,隻得召契苾何力、蕭嗣業二人班師,此次突然事件,使得唐軍南北合擊高麗的戰略部署落空,戰爭陷入了持久戰。入冬後,高麗冰天雪地,氣候及其它因素再次成為唐軍進攻的羈絆。

此前,高宗讓新羅王子金仁問回國「舉兵相應」,新羅文武王親率大軍北上,欲與蘇定方會師,但在甕山城遭到百濟殘餘勢力抵抗,直到攻陷此城。其後蘇定方催促新羅送糧,高宗也敕令新羅給蘇定方軍輸軍糧,新羅直到十二月才準備好軍糧,由金庾信押運北上。由於新羅軍士不至,糧道不繼,唐軍開始出現糧草、冬衣的補給問題,進攻的最佳時機已不復存在。

任雅相在軍中病逝,沃沮道總管龐孝泰所率嶺南水軍五千餘人,在蛇水被淵蓋蘇文擊敗,龐孝泰與其子十三人一同陣亡。新羅的軍糧才被送到蘇定方的軍營,蘇定方判斷攻克平壤已不可能,遂解除包圍,班師回國。

唐朝西北邊境局勢又告不安,吐蕃與吐谷渾互相攻伐,此後吐谷渾被打敗,吐谷渾可汗慕容諾曷缽與弘化公主,率領數千帳部眾放棄國土投奔涼州,請求移居唐朝內地。高宗任命涼州都督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右武衛將軍獨孤卿雲、辛文陵等分別屯兵於涼州和鄯州,以防備吐蕃,又任命蘇定方為安集大使,「節度諸軍」,為吐谷渾的後援。

蘇定方去世,終年七十六歲,高宗在最初時尚不知情,等從他處聽說了蘇定方逝世的消息後,頗為悲傷痛惜,責備侍臣道:「蘇定方對國家有功,按例應當褒獎封贈,卿等不說,致使死後榮寵未能及時頒下,言及於此,不禁哀傷悲嘆。」立即下詔,追贈蘇定方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謚號「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