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244章 越國太妃——燕德妃
燕德妃,本姓慕容,燕氏,涿郡昌平縣人,鮮卑族,唐太宗李世民妃嬪,隋朝洛川郡公燕榮孫女,武則天姨表姐。嫁給秦王李世民,冊封貴人。深得寵愛,生下越王李貞、江王李囂,冊封德妃,位次於韋貴妃。唐高宗即位,冊封越國太妃,跟隨唐高宗與武皇后,參加泰山封禪活動,擔任終獻,得知武則天母親病逝,前往洛陽弔唁,薨於鄭州,享年六十三,陪葬於昭陵。

燕德妃,出身北朝傳統的軍事世家,祖先是燕國的後代,燕氏家族祖孫三人,歷經西魏、北周、隋三朝,官居高品,領兵征討,實為當時上層軍事貴族。尤其是燕德妃的祖父燕榮,北周時跟從周武帝討伐北齊,以功勛授開府儀同三司,封高邑縣公。隋文帝時,跟隨楊廣伐陳,捕獲蕭瓛,平定晉陵、會稽,可謂戰功卓著,但燕榮為人嚴苛殘酷,多行欺壓凌虐之事,後因報復虐待元弘嗣事發,被隋文帝賜死。

燕德妃之父燕寶壽,年輕時有神童之美譽,但似受父之累,未從官途。不過,燕寶壽的婚姻並未受此影響。燕氏之母是隋朝太尉、觀王楊雄第三女,德高孟母,學冠曹妻。因此,燕德妃與隋朝皇室,可為表親。

燕德妃幼年時,頗有乃父之風,深受雙親寵愛,而幼年不好玩耍,受到良好教育而年少成就品德。體態沉靜、舉止幽閑,節操高尚、處事變通,擅長女紅,詩文俱加,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高門淑女。其兄燕敬嗣讓其讀《上林賦》,燕德妃匆匆瀏覽,隨即便背誦出來,因此她的母親曾說:「性情聰慧,見識廣博,善於文辭,如果是個男子,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樑」,因此在燕德妃十三歲時,她已經名滿於當時。

武德年間,被禮聘入秦王府,封為「貴人」。貞觀初年,燕氏正式拜冊賢妃。第二次冊封,聯繫齊王李祐謀反,而昭陵有陰嬪墓誌出土,而燕賢妃恰巧在一年之後冊德妃,推測陰德妃因受子株連左遷為嬪,使得四妃有一空缺,因此燕妃改封德妃。

燕德妃先後為唐太宗生育過兩位皇子,但是次子早夭,長子即越王李貞,則順利長大,堪稱宗室才王,由此可見燕德妃不但自身才情佳美,亦教子有方。

依朝例,唐高宗冊拜燕德妃為越國太妃,燕太妃隨同兒子越王李貞遠赴藩地,嚴加教誨,治家得法,自成一格。燕德妃以忠孝約束晚輩的行為,以盛衰興亡辨別是非道理,堪稱典範。燕德妃晚年多疾,尤其患有眼病,但她不喜好絲竹娛樂,隻讓侍從誦讀文章,以聽為樂。

武後之母楊氏是楊達之女,而楊達又是楊雄的弟弟,所以燕德妃的母親與武後的母親乃是堂姐妹,故而燕德妃、巢王妃楊氏、武後俱為表親。因此,後世猜測,在武則天以貌美、進入李世民后宮成為五品才人這件事上,位列四妃之一的燕德妃或為其助力。燕太妃平常行為處世謙和溫恭,因此和武後關係良好。高宗與武後對她非常尊敬,拜謁昭陵時,將其奉於長輩之席,在京時亦常請她入宮聚會,平時其子越王李貞所受恩禮,在諸王之上。

高宗泰山封禪,燕太妃次於武後而主持終獻,與武後一起,以女性的身份參與了國家最高級別的祭祀大典,可謂榮寵之極。武後之母榮國夫人去世,燕太妃趕赴洛陽致哀,病逝於鄭州傳舍,享年63歲,陪葬昭陵。

武後對燕德妃的病逝極為哀痛,唐高宗令工部尚書楊昉負責葬儀、許敬宗為其神道碑撰文,賜東園秘器、贈物七百段、米粟七百石,儀仗送到她的墓地再返回,並特別給予鼓吹。武後令東都寺觀為她齋戒,宋州僧尼為她設道場超度三日,並度二十七良人,造佛陀繡像二尊,親筆製銘綉於座下,給予了這位表姐極其隆重的飾終之典。不僅如此,李貞起兵反武,失敗自殺,武則天並未因此而牽連燕德妃墓葬。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