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338章 初唐四傑——盧照鄰
盧照鄰,字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人,唐朝詩人。出身范陽盧氏北祖,博學能文,起家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簽,遷益州新都縣尉。離職後逗留蜀中,放曠詩酒,後因身染風疾,痛苦不堪,自沉潁水而死。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工詩歌駢文,詩以歌行體為最佳,著有《盧照鄰集》《幽憂子》。

盧照鄰,幼讀詩書,十歲時,盧照鄰遠赴江南跟隨文學大儒曹憲、經石專家王義方學習,聽他們講授《三蒼》《爾雅》以及經史書籍。學有所成後,盧照鄰隨唐時風氣,奔赴長安乾謁求仕,最初投靠了朝廷重臣來濟並深受其賞識,在來濟的推崇和引薦之下,加之自己才華,盧照鄰名聲大噪。

唐高宗的叔叔鄧王李元裕,聽說他的名聲後,以接待賓客的禮節待他,並延請盧照鄰去王府中任職典簽,鄧王很愛重他,曾對屬下眾官員說:「他就是我的司馬相如。」李元裕府藏書甚豐,盧照鄰利用工作之便,得以博覽群書,獲益不少。此後,他跟隨李元裕遷徙於京城及各處任上約十年之久。

此後,盧照鄰調任益州新都尉,三年任期結束後,盧照鄰沒有離開益州,而是逗留蜀中,放曠詩酒,前後大概兩年。離開蜀地後,寓居洛陽,期間做了一首七言古詩《長安古意》,其中一句是「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讀了,很是刺耳,於是將盧照鄰投入獄中。家人營救無果,後因友人救護才得以倖免,出獄後不久,盧照鄰得了風疾,居住在長安附近的太白山上,這期間他遇見了孫思邈,對其推崇備至。

盧照鄰索性與孫思邈住在一起,他對孫思邈非常崇拜,拜其為師,將他比作道教的莊子和神醫扁鵲。盧照鄰曾向孫思邈詢問愈疾之道,孫思邈從天人相應的觀點出發,用自然現象類比人體疾病,深入淺出地講解疾病產生的原因。為了表達對師父孫思邈的敬仰之意,盧照鄰創作了《病梨樹賦》,對恩師進行了熱情謳歌。

不久,唐高宗避暑九成宮,孫思邈伴駕同往,為了治病,盧照鄰服食方士的玄明膏。恰好其父去世,盧照鄰痛哭,丹藥都嘔了出來,以致病情加劇。後來,他又轉到東龍門山客居,布衣素食,靠朋友接濟維持生活,這時他的病情日益惡化,腳不能伸直,一手又不能活動,於是在具茨山下,買幾十畝田地,引潁水環繞住宅,又事先為自己造好墳墓,他就睡在墓中。期間做了《釋疾文》《五悲》等詩文,頗有騷人風調,很被文士們推重。患病日久,盧照鄰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於是與親屬訣別,投潁水而死,當時年僅四十歲。

盧照鄰工詩,現存詩作中,以「染疾」為界可以明顯的分為兩個時期:前期詩人壯志凌雲,才華橫溢,作品格調相對高昂,感情奔放;後期詩人為「風疾」所折磨,痛不欲生,處境困危,詩歌境界幽寂,風格趨向悲涼、淒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