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325章 廢帝反武——裴炎
裴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人,唐朝宰相,折衝都尉裴大同之子。出身河東裴氏洗馬房,自小勤奮好學,精通《左傳》,後以明經及第,起家濮州司倉參軍,遷監察禦史、起居舍人等職。唐高宗去世前,授為顧命大臣,接受遺詔輔政,拜中書令,支持武則天發動政變,廢黜唐中宗李顯,擁立唐睿宗李旦,賜爵河東侯。睿宗繼位之後,武則天臨朝稱製,武承嗣上書請求設立武氏七廟,裴炎極力反對,自此開始與武則天發生矛盾。徐敬業發動揚州叛亂期間,裴炎主張還政唐睿宗,坐罪謀反,斬於洛陽都亭。

裴炎,年輕時就讀於弘文館,勤奮好學,每當同學出外遊玩時,仍舊苦讀不輟,後以學業未精為由,拒絕官府徵辟。在弘文館苦學十年,精研《左傳》,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被授為濮州司倉參軍,後歷任禦史、起居舍人。

裴炎升任黃門侍郎,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術士明崇儼被刺殺,武則天懷疑是太子李賢指使,便命裴炎與薛元超、高智周一同到東宮審訊,結果在東宮搜出鎧甲數百具,李賢因此被廢為庶人。

唐高宗前往東都洛陽,命裴炎留守長安,輔佐皇太子李顯。唐高宗病重,命李顯前往洛陽監國,並讓裴炎與劉齊賢、郭正一在東宮處理政務。高宗去世,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裴炎受遺詔輔政,改任中書令,執掌政事筆,將政事堂由門下省遷往中書省。

唐中宗欲封嶽父韋玄貞為侍中,又欲任命乳母之子為五品官,結果遭到裴炎的極力反對,他負氣道:「我就算把國家讓給韋玄貞都沒什麼,何況區區一個侍中。」裴炎非常恐懼,便稟告太后武則天,決定廢黜皇帝。武則天命裴炎與宰相劉禕之、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率軍入宮,宣佈太后懿旨,廢中宗為廬陵王。

唐中宗被廢後,武則天又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裴炎因定策之功,被封為永清縣男。當時,唐睿宗雖是皇帝,朝權卻都掌握在武則天手中。武承嗣請求立武氏七廟,並追封先祖為王。裴炎進諫道:「太后母儀天下,不應偏私於親屬。難道太后忘記呂氏敗亡的教訓嗎?」武則天道:「呂後封生者為王,而我是在追尊死者,情形並不相同。」裴炎道卻認為應防微杜漸,武則天很不高興。

後來,武承嗣又建議武則天誅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以絕宗室之望。武則天詢問宰相的意見,劉禕之、韋思謙都一言不發,只有裴炎極力反對,武則天更不高興。不久,裴炎進爵為河東縣侯,他打算趁武則天出遊龍門,以武力劫持,逼她還政給唐睿宗,但武則天卻因連日大雨,取消了出遊的計劃,裴炎的謀劃未能成功。

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裴炎趁機進言道:「皇帝已經成年,卻始終未能親政,才讓小人有了造反的借口。如果把朝政還給皇帝,叛軍不用征討便會自行瓦解。」禦史崔詧當即彈劾裴炎,道:「裴炎身為顧命大臣,不思討平叛亂,卻讓太后還政,必是懷有異心。」武則天遂將裴炎關入詔獄,命禦史大夫騫味道、禦史魚承曄審問。鳳閣侍郎胡元范、納言劉齊賢上疏為裴炎辯護,並以身家性命力保裴炎不反,武則天卻堅稱裴炎有謀反之意,而裴炎也抱定必死之心,嘆道:「宰相入獄,再無生理!」

武則天將裴炎斬殺於洛陽都亭驛,抄沒其家產,但裴炎家中毫無積蓄。不久,曾為裴炎申辯過的官員相繼獲罪,胡元范被流放巂州,劉齊賢貶任吉州長史,大將軍程務挺也被斬於軍中。唐睿宗為裴炎平反,追贈他為太尉、益州大都督,賜謚號為忠。

裴炎,受高宗遺命輔佐中宗的宰相,當中宗欲以嶽父韋玄貞為宰相時,他認為這是任人唯親,無功食祿,表示堅決反對。為了維護李唐江山,和武則天合謀廢黜中宗,另立睿宗為帝,但當武則天大權獨攬,睿宗形如傀儡時,裴炎又挺身而出,進行諫阻。他要求武則天還政天子,又是「受遺老臣,倔強難製」,因此最終被誣以謀反罪殺害。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