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64章 訪日使團——裴世清
裴世清,又名裴清,河東聞喜人,隋朝大臣,仕隋為文林郎、鴻臚卿掌客,入唐為駕部郎中、江州刺史。裴世清,正史沒有記載,他的政績很少為人所知,但他曾率領隋朝第一個政府級訪日友好使團,為發展中日友好關係做出貢獻。

日本小野妹子訪隋,隋煬帝即派文林郎、鴻臚卿掌客裴世清,率領代表團十三人回訪,小野妹子伴同歸國,在日本政府的隆重歡迎下進京。《隋唐書·東夷傳》說:「倭王遣小德阿輩台,從數百人設儀仗,鳴鼓角來迎。後十日,又遣大禮哥多毗,從二百餘騎效勞。」裴世清晉見倭王,表達了隋朝對日本友好的誠意,讚揚了倭國政通人和的局面,肯定了倭國為發展日中友好關係而做出的努力。

裴世清在倭國京城逗留了一個月,他相貌威嚴,談吐文雅,行為端莊,交往有度,充分體現了一個大國使者的風範,深受倭王及諸臣的歡迎,圓滿地完成了光榮的使命,即向倭王辭行。倭王為他設宴餞行,裴世清等從難波出發,啟程回國,倭王再次派遣小野妹子為大使,並帶有留學生和學問僧各四人,與隋使同往。裴世清和小野妹子均是中日友好關係發展史上,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物。

裴世清出使倭國的路線是:先到達百濟,行至竹島,向南可以望見舭羅國,經過大海中的都斯麻國,向東到達一支國、竹斯國,再向東來到秦王國,又經過十餘個倭國的附屬國,來到倭國的都城邪靡堆。

裴世清訪日,直接推動了隋代中日關係的發展,這次訪問,總共在日停留了三個月時間,加深了對鄰邦的了解,增進了友誼,形成了中日關係發展的高潮。在此前此後,日方派往隋朝的使團就有四次之多,作為一代外交大使,裴世清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中日友好關係的史冊上。

另外,與飲食內容相關的筷箸飲食方式,也源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國的用箸習俗皆由中國傳入,中國乃世界用箸進餐國家和民族的箸文化母國。筷子早在唐以前就傳到了亞洲各國,特別是東北亞一帶,最早是在日本。據日本學者指出,日本宮中設宴招待隋朝使者裴世清等人時,「席間採用中國餐桌禮節,以兩雙筷子和湯匙作為正式餐具,擺放在餐盤內,這是日本最早使用筷子的正式記錄」,源自中國的箸文化,經過長期發展,現已成為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