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80章 隋末起義軍——張金稱 尋相等
張金稱,隋末清河鄃縣人,隋末山東農民起義首領,後被鎮壓。體貌壯偉、勇猛任俠,山東歉收,百姓生活極苦,張金稱揭竿而起,百姓應者雲集,義軍聲勢漸大。隋煬帝派段達討伐,被義軍擊敗,金稱又會合渤海農民軍孫宣雅共破黎陽,聲勢大振,率眾起義,後發展至幾萬人。於清河擒殺隋軍將領馮孝慈,率軍攻破平恩、武安、钜鹿、清河等郡縣。楊義臣讓蘇定方率兵進討義軍,義軍因輕敵失敗,其眷屬、輜重盡為隋軍所獲,張金稱與親信逃往清河,被鄃縣令楊善會擒獲,英勇犧牲,余部歸由竇建德率領。

尋相,隋朝末年劉武周的屬將,劉武周與唐軍作戰時,夏縣的起事領袖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宋金剛派遣手下將領尉遲敬德、尋相帶兵援救夏縣。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以及行軍總管劉世讓都被尉遲敬德和尋相俘虜。尉遲敬德、尋相返回澮州時,秦王李世民派兵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帶兵在美良川截擊,擊敗尉遲敬德,殺了二千多人。不久,尉遲敬德、尋相又帶精騎往蒲阪援救王行本,李世民親率三千步騎兵到安邑擊敗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尋相二人隻身逃脫,部下全部被俘。

秦王李世民在呂州追上尋相,將他打得大敗,尉遲敬德退守介休,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曉諭,尉遲敬德於是和尋相以介休、永安二縣降唐。在攻打王世充的時候,尋相逃跑,投降王世充,李世民設離間計,王世充中計斬尋相及部屬八千人於洛陽城下。

孟讓,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齊郡人,曾一度與王薄聯合,佔有長白山。因隋將張須陀、周法尚進逼,遂轉戰於江淮地區。

向海明,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扶風人,屬沙門,自稱「彌勒」出世。率眾起義,追隨者眾至數萬人,後轉戰於扶風、安定之間,自稱皇帝,年號白烏。後為隋將楊義臣所敗。

劉迦論,字迦論,延州膚施人,稽胡族,隋末農民義軍首領之一。起兵叛亂,自稱皇王,年號大世,受到隋朝關內討捕大使屈突通鎮壓,戰敗犧牲。

曹武徹,桂陽人,隋朝末年起事領袖,舉兵反隋,建元通聖,被稱梁帝的蕭銑所滅。

高士達,渤海郡蓨縣人,隋末山東農民起義首領。發動清河起義,會合竇建德,自稱東海公,佔據楚州後,自稱冀王。擊殺涿郡通守郭絢,不接受竇建德機動作戰、避鋒間擊的策略,小勝之後驕兵輕敵,為隋朝太僕楊義臣所敗,戰死沙場。

綦公順,隋末山東農民起義軍領袖,北海人。曾率眾3萬攻北海郡城,得其郡儒士劉蘭,用為謀主,據北海郡,聲勢甚盛,及李密瓦崗軍據洛口,他率眾歸附,成為瓦崗軍之一部。後李密敗,遂率部降唐。

孫華,馮翊郡武鄉縣人,隋朝末年關中起義領袖。舉兵反隋,成為關中群雄最強勢力最強,歸順唐國公李淵,授左光祿大夫、馮翊太守,冊封武鄉縣公,大敗名將屈突通。帶兵攻打大興城,中箭身亡。

甄翟兒,歷山飛魏刀兒別將,隋末起義軍領袖。甄翟兒率眾十萬攻打太原,隋將潘長文兵敗身亡,隋煬帝命右驍衛將軍唐國公李淵為太原留守,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為副,率兵討伐甄翟兒。與甄翟兒遭遇在雀鼠谷,李淵屬下幾千人,甄翟兒軍將李淵包圍好幾重,李世民率精兵救援李淵,從萬眾之中救出李淵,隋軍步兵趕到,合擊大破甄翟兒。

敬盤陀,隋末起義軍領袖,絳郡人。隋煬帝詔命民部尚書樊子蓋,徵發數萬關中兵進擊絳郡敬盤陀。樊子蓋不問黑白,自汾水以北,村塢全被燒毀,投降的全被坑殺,百姓怨憤,相聚為盜的人越來越多。隋煬帝以李淵取代樊子蓋,投降之人被李淵安置在自己身旁,隨後投降的人越來越多,前後有數萬人,餘黨流散到別的郡。

柴保昌,隋代絳郡人,隋末山西汾晉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與敬盤陀等在絳郡聚眾起事,逐漸發展到數萬人,轉戰於絳郡、文城郡、臨汾郡一帶,起義最終失敗,余部散入它郡。

左孝友,齊郡人,起兵反隋,並佔據蹲狗山,隊伍發展至10萬人。張須陀統兵進剿起義軍,隋軍列「八風營」緊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迫率眾出降,其部將解象、王良、鄭大彪、李畹各擁兵萬餘,亦均被張須陀鎮壓。

王德仁,汲郡人,隋末起義軍將領,於林慮山擁眾數萬,後依附於李密。王德仁於衛州截殺李密心腹左長史房彥藻,為李密部下徐世勣擊敗,與武安通守袁子乾一起投奔唐王李淵,受任為鄴郡太守,後卒於任所。

王須拔,隋末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起義部眾發展到十餘萬人,自稱漫天王,國號燕,史稱王燕帝國或漫天帝國。其後,轉戰於河北、山西一帶,曾攻克高陽,在攻幽州時,不幸身中流矢死亡,其部眾遂歸亞帥魏刀兒統領。

魏刀兒,隋末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與上穀人王須拔同時起義,眾至十餘萬,自稱「歷山飛」。遣將甄翟兒率軍攻太原殺隋將潘長文。王須拔死,餘眾歸他統率,後據深澤,活動於冀、定二州之間,稱魏帝。竇建德偽與聯合,他麻痹無備,為竇建德所襲擊,部將將他執送建德,被殺,餘眾由竇建德統率。

楊公卿,隋末義軍首領,王世充將領。與單雄信擊敗李元吉的部隊,斬殺唐行軍總管盧君諤。王世充向李世民投降,楊公卿、段達、楊汪、單雄信、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等十多人,被綁赴洛水的小洲上斬首示眾。

盧明月,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涿郡涿縣人。率十數萬人攻入祝阿縣並帶領起義軍十餘萬人屯據在祝阿。隋將張須陀大軍與盧明月對峙十數日,張須陀開始撤退,盧明月追擊,秦叔寶、羅士信率兵一千人偷襲盧明月的大營,盧明月大敗,率軍十萬攻打淮陽郡、襄城郡。從而轉戰於河南涯北一帶,發展到四十萬人,聲勢極為浩大,授封「無上王」,後在南陽與江都通守王世充作戰中失敗,被斬殺。

呂明星,隋朝隋煬帝時的起義領袖。和帥仁泰、霍小漢等眾各萬餘,攻擾濟北,張須陀進軍擊退他們。率眾數千人圍攻東郡,武賁郎將費青奴將他擊斬。

張善相,許州襄城人也。大業末,為裡長,每督縣兵,逐小盜,為眾所附,遂據本郡,歸於李密。密敗,以城歸國,高祖授伊州總管。王世充數攻之,善相頻遣使請救。兵既不赴,城中糧盡,自知必敗,謂僚屬曰:「死當斬吾頭以歸世充。」眾皆泣曰:「寧與公同死,終不獨生!」後城陷被擒,送於世充,辭色不撓,罵世充極口,尋被害。高祖嘆曰:「吾負善相,善相不負吾。」封其子為襄城郡公。

孫宣雅,隋末渤海人,農民起義軍首領。起義於豆子岡,聚眾十萬餘人,稱「齊王」。先後會合王薄、郝孝德等起義部隊,南攻章丘,並與張金稱、高士達部合兵攻破黎陽倉,活動於河北一帶。

郝孝德,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平原郡人。聚眾多達數萬人,和王簿、孫宣雅等起義部隊聯軍十餘萬人,進攻章丘,被隋將張須陀擊敗,後活動於黃河以北。

管崇,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晉陵人,隱居常熟。率眾起義,遣部將陸顗渡江夜襲屯兵揚子的隋將趙六兒部,破其兩營,繳獲大批裝備,士氣大振,部眾發展至十萬人,轉戰江南一帶旋與另部義軍首領朱燮共推劉元進為主,稱天子,管、朱兩人為尚書僕射,毗陵、東陽、會稽、建安等地群眾紛紛響應。

隋煬帝派大將軍吐萬緒、柱國魚俱羅率兵渡江南下,與義軍相遇於茅浦,義軍退守曲阿,結柵為壘。管崇、朱燮屯兵常州,連營百裡,堅持百餘日,敗退黃山,朱燮與500多義軍戰死,2萬多義軍及家屬被俘。劉元進、管崇退守建安,以待再戰。隋吐、魚兩將認為「賊勢浸盛,敗而復聚,非歲月可平」,加之「士卒疲敝」,請求「息甲待至來春」、煬帝以「敗衄」、「怯懦違詔」罪,將兩人罷官處死。另派江都郡丞王世充率淮南兵數萬前來鎮壓,一過江就受到義軍狙擊,損失千餘人,世充被迫退保延陵柵。義軍手持茅草,順風縱火焚燒隋營,不料風向突變,煙火撲向義軍,隋軍乘機反攻,與元進在戰鬥中犧牲。

朱燮,曾出家為道士,通經史,習兵法,任崑山縣博士。率數十學生起義,以「民苦役者,赴之為歸」,與晉陵義軍領袖管崇共推劉元進為主,進據吳郡,任尚書僕射。後為隋將吐萬緒所擊敗,繼又為隋將王世充所敗,戰死於吳。

宋子賢,唐縣人,善為幻術,自稱彌勒出世,遠近信眾,日數百千人。時煬帝正在高陽,宋子賢欲舉兵襲擊乘輿,事情泄露,宋被擒殺,被連坐者一千多家

孫安祖,貝州漳南縣人,隋末農民起義首領。家境貧困,生計艱難,由於偷羊,受到縣令處罰。持刀殺死縣令,逃匿於竇建德家中。率眾起義,進入高雞泊,自號將軍、摸羊公。被另一個起義軍領袖張金稱殺害,部眾歸屬於竇建德。

劉霸道,平原農民起義,以負海帶河、地形險阻的豆子航為根據地。為當地豪強,累世仕宦,貲產富厚,喜遊俠,食客常數百人,起義者聚於其周圍,很快達十餘萬人,號稱「阿舅軍」。

韓相國,隋朝時期人物,梁郡人,楊玄感舉兵包圍東都,韓相國起兵響應,楊玄感任命他為河南道元帥,旬月間,擁眾十餘萬,攻剽郡縣。至於襄城,遇玄感敗,兵漸潰散,為吏所執,傳首東都。

王萬昌,隋朝末期民變領袖之一,珠崖郡人。舉兵作亂反隋,隋煬帝派遣隴西郡太守韓洪將王萬昌討平。

郭方預,北海人,起兵反隋,自稱「盧公」,曾攻下北海郡城,有眾達三萬餘人,為隋將張須陀所擊敗,後不詳。

白瑜娑,隋朝寧夏農牧民起義首領,靈州人,奴隸出身。領導的靈州、原州地區各族農牧民起義,是全國眾多起義軍中較早的一支。從靈州打到原州,一舉攻戰平涼,攻佔設在原州的隴右監牧軍,奪取大批監馬,武裝了隊伍,實力大大增強。主動出擊,圍攻扶風郡達數月之久,給隋政權在西北的統治予以沉重的打擊,有力的支援了各地的起義戰爭。聯合突厥部族,減輕自己的軍事壓力,使隊伍發展很快,聲勢十分浩大,成為活躍於西北地區的一支重要反隋力量,對隋政權構成很大威脅,迫使文武大臣們不得不勸阻隋煬帝,放棄東征高麗的計劃,以便集中兵力首先圍剿西部的「奴賊」。隋帝先派將軍范貴西征,後又派大將元弘嗣征討,經過數年的搏戰均無結果,後來這支農民軍隊伍漸漸分化,而匯入到其他起義隊伍的行列中去。

梁碩,男,隋末唐初人物,薛舉作亂於金城郡,李軌與同郡人關謹、梁碩、李贇、安修仁等人等擁李軌,稱霸河西。李軌以梁碩為謀主,授職吏部尚書。梁碩有謀略,眾人怕他,梁碩見從前西域遷來的胡人種族繁盛,曾勸李軌加以提防,因而與戶部尚書安修仁交惡,李軌之子李仲琰曾問候梁碩,梁碩不為他起身,李仲琰很是反感。於是一起誣陷梁碩,李軌不察實情,持毒於其家殺害梁碩,由此故人漸漸心懷疑懼,不為李軌所用。

馬元規,隋末唐初將領,原為隋朝將領,後加入李唐,與呂子臧攻打朱燦,兵敗身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