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2章 隋朝宰輔——蘇威
蘇威,字無畏,京兆郡武功縣人,北周至隋朝大臣,西魏度支尚書蘇綽之子,大塚宰宇文護之婿。起家京兆郡功曹,襲封美陽縣公,迎娶新興公主,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懷道縣公。嶽父宇文護伏誅後,貶為小稍伯下大夫,以生病為由拒絕,支持隋文帝楊堅即位,拜太子少保、納言、度支尚書。頗有才能,歷任要職,擔任大理卿、京兆尹、禦史大夫、民部和吏部尚書。力主減賦,修訂法典,聯合左僕射高熲參決朝政,拜為尚書右僕射,成為「四貴」之一,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封房公,頗受尊重,坐罪罷免。隋朝末年,歷任光祿大夫,支持皇泰主楊侗稱帝,拜太師,沒有得到唐高祖父子的接見,病死於長安,時年八十二歲。

蘇威,出身京兆武功蘇氏,世家名門,小時候就表現出了成熟,五歲喪父,悲哀如同成年人,大塚宰宇文護見到他很是禮遇,把自己的女兒新興公主嫁給他,但是蘇威見宇文護專權跋扈,恐怕災禍連累自己,逃到深山中,卻遭到叔父逼迫,還是不能免於為官。蘇威時常隱居山寺,以讀書為樂,不久授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爵位為懷道縣公。

北周武帝親政後,拜授蘇威為稍伯下大夫,對於前後所被授予的官爵名號,蘇威都以生病為由不接受。蘇威有一個堂妹,嫁給河北的元雄,元雄早先與突厥人有怨隙,突厥入朝請求歸順,但是要求獲得元雄和他的妻兒才能滿意。北周於是遣送元雄和其妻兒去突厥,蘇威說:「野蠻人愛財,可以行賄使其改變主意。」於是標價變賣田產房屋,用盡家財贖回元雄,當時的輿論認為他很仁義。

楊堅做北周丞相時,高熲屢次說蘇威賢明,楊堅也一向看重他的名望,於是召他入府,蘇威到相府後,楊堅把他引到內室,與他交談之後十分高興。過了一個多月,蘇威聽說北周禪讓議論之後逃歸故鄉,高熲請求追他回來,楊堅說:「這是不想參與我的大事,姑且讓他去吧。」楊堅接受北周禪位之後,征拜蘇威為太常卿、太子少保,追贈他的父親為邳國公,食邑三千戶,讓蘇威承襲。不久,又讓他兼任納言、吏部尚書,蘇威上表辭讓,隋文帝下詔說:「船大要多載物,馬快要跑的遠,正因為你有多種才能,就不要推辭多做事了。」蘇威這才停止推辭。

蘇威的父親蘇綽,在西魏因為國家用度不足,制定徵稅的辦法,被時人認為太沉重,於是他便感嘆說:「當下所做的事,就像拉弓一樣,不是和平時期的法律,後代的君子,誰能減輕這樣的徵稅法律呢?」蘇威聽到這話,以後便常以此為己任。於是,此時蘇威奏請皇上,減輕賦稅和勞役,致力於採用較輕的制度,與民謀福祉,隋文帝大多聽從他。但也非事事皆如此,譬如蘇威曾建議,戶口滋育繁多,天下田地不夠,可以減少公卿的封地以供應民眾,遭到大司徒王誼的反對而不了了之。

蘇威逐漸被隋文帝親近看重,與高熲參與執掌朝政,以至於盧賁對此很不服氣,蘇威見到皇宮中用白銀作帷幔的鈎子,就極力陳說節儉的美德來告誡皇帝,隋文帝為此而改變了神色,對於舊有的雕琢文飾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毀壞。隋文帝曾憤恨一個人,將要殺他,蘇威入閣勸告,文帝不採納且氣憤至極,想要出門親自行斬,蘇威上前阻攔不肯離開,隋文帝躲過蘇威而出殿,蘇威又擋住他不肯放他過去,文帝隻得回到殿內。過了很久,才召蘇威入殿,向他道謝說:「你能做到這樣,我沒什麼擔憂的了。」於是賞賜他兩匹馬,錢十幾萬。

治書侍禦史梁毗認為蘇威身兼五職,貪戀於繁多的權位,沒有推舉賢士代替自己的意思,擬上表彈劾蘇威,隋文帝說:「蘇威從早到晚兢兢業業,胸懷遠大志向,舉薦賢能方面有欠缺,怎能急迫的逼他呢?」對蘇威說:「『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隱匿』,只有我和你才有這一特點吧。」又對朝臣們說:「蘇威不遇上我,沒法說出他想說的話,我得不到蘇威,怎麼能推行我的政策?楊素辯論口才天下無雙,但如果要參照古今,幫我教化百姓,就不能與蘇威相比了。蘇威若遭遇亂世,終南山上的四皓,蘇威是可以屈居於他們之後嗎?」因此在當時,蘇威與高熲、楊雄、虞慶則並稱「四貴」。

蘇威拜受刑部尚書,解除太子少保、禦史大夫之職,後來解除京兆尹這一建制和官職,蘇威又被任命為檢校雍州別駕。當時高熲與蘇威同心協力,政事刑法無論大小,二人無不用心籌劃,在執行法治時不時修訂於是改換朝代幾年後,天下大治,不久他又轉任民部尚書,依舊擔任納言。

隋朝在戰亂之後建國,法令規章雜亂混雜,修訂法律之後,蘇威不時對其中條款提出異議,隋文帝再次命令朝臣修訂法律,作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標準、樣式,大多是蘇威制定的,世人都認為他有才能。這年,蘇威因母親亡故而離職,守孝期間他因悲傷骨瘦如柴,隋文帝告諭蘇威說:「你品德高於常人,感情特別深厚,孝順之道,就如同屈尊下從一般。必須抑製悲哀,為國家愛惜自己。我對於你來說,是君主,也等同於父親,你應當按照我的旨意,依禮保全自己。」不久,隋文帝下令重新啟用蘇威主事,他堅持推辭,隋文帝下詔安慰不許推辭。

隋文帝巡幸並州,下令他與高熲一起留守京城總理諸事,又把蘇威召到隋文帝的行轅所在,讓他處理民間訴訟,蘇威上奏請求設置五百個家鄉正,並建議廢除郡製,雖然與李德林因此發生爭執,但是得到了高熲的支持,他的建議皆被隋文帝所採納。

蘇威的兒子蘇夔,年少時就有盛名於天下,招引門客,天下的名士大多附和於他,因為討論音樂的問題,蘇夔與國子博士何妥都堅持自己的觀點,各成一家之言,於是朝廷讓文武百官表示他們贊同哪一種意見。朝臣大多依附蘇威,贊同蘇夔的佔了十分之八九,何妥憤怒說:「我讀書四十多年,反被一個毛頭小兒所屈辱!」於是,奏告蘇威與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一起結成朋黨,在官衙中稱呼王弘為世子,稱李同和為小叔,意思是他們就如同蘇威的兒子和兄弟,又說蘇威用不正當手段讓他的堂兄弟蘇徹、蘇肅等人作假當官,還有國子學請盪陰人王孝逸為書學博士,蘇威的下屬盧愷,引薦王孝逸做蘇威府中的參軍。

隋文帝命蜀王楊秀、上柱國虞慶則等人全面調查,所指控諸事皆被證明。於是,隋文帝讓蘇威閱讀《宋書·謝晦傳》中朋黨事件的部分,蘇威惶恐畏懼,摘下帽子叩首,隋文帝說:「已經晚了。」於是免去蘇威所有的官職,以開府的身份放還家中,知名之士中有一百多人受到蘇威的牽連而獲罪。不久,隋文帝說:「蘇威是有德行的人,只是被人牽連了。」讓他恢復官職,恢復了邳國公的爵位,擔任納言。

蘇威隨從天子祭祀泰山,因為不敬又一次被免官,但是很快官復原職,隋文帝對群臣說:「人們說蘇威偽裝清廉,其實家中金銀無數,這是毫無根據的瞎話。但他生性乖僻,不明白世事關鍵,追求名聲太急切,順從他的就喜歡,違背他的就發怒,這是他的大缺點。」蘇威奉命持節巡撫江南,可以隨機處置事務,過會稽時,翻越了五嶺才回到京城。突厥都藍可汗經常製造邊患,朝廷於是派蘇威前往可汗駐地,與他們締結和親盟約,可汗派遣使臣來京貢獻地方特產。蘇威因為勞苦功高,晉位大將軍。開皇末期,應召與楊素、牛弘、薛道衡、許善心、虞世基、崔子發等人召集儒生,辯論新的禮儀並制定殺伐的量刑輕重。

隋文帝去仁壽宮,命蘇威總理京城事務,等到隋文帝回到京城,禦史彈劾蘇威多數職務內的工作沒有做好,請求審問,隋文帝發怒斥責蘇威,蘇威拜求告罪,隋文帝也不再追究。蜀王楊秀獲罪,隋文帝下令楊素、蘇威、牛弘、柳述、趙綽共同審理此案。

天子興修長城,蘇威勸告隋煬帝停止大興勞役,高熲、賀若弼等被殺,蘇威因受株連,被免去官職,過了一年多,又任魯郡太守,不久召他還京,參預朝政。這年隨隋煬帝征討吐谷渾,升任左光祿大夫,因為蘇威是前朝舊臣,逐漸委以重用,一年多後,恢復納言官職。與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禦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參掌朝政,當時稱他們為「五貴」。

到遼東之役時,蘇威以本職兼任左武衛大將軍,升任光祿大夫,賜寧陵侯爵位,這一年,晉封房公。蘇威因自己年老,上表請求退休,隋煬帝不允許,又讓他以本官兼掌選舉之事,第二年,隨隋煬帝征討遼東,任右禦衛大將軍。

楊玄感造反,隋煬帝把蘇威請到軍帳中,面有懼怕之色,對蘇威說:「這個小孩很聰明,怎能不成為國家的憂患呢?」蘇威說:「那些明辨是非、審視成功的人,才是聰明人。楊玄感粗鄙簡單,不是聰明人,不必為他憂慮。但是這恐怕會成為出現禍亂的開頭。」蘇威見天下勞役不息,百姓思亂,略微用這些話諷喻隋煬帝,隋煬帝卻並不因此領悟。

隋煬帝回到涿郡,下詔蘇威安撫關中,任命蘇威的孫子尚輦直長蘇儇為副使,他的兒子鴻臚少卿蘇夔,之前擔任關中主管人事任命的重要官職,一家三人,都奉命出使關中,關中三輔的人都引以為榮。隋煬帝親下手詔說:「玉石因為光潔玉潤,塗描不能改變它的性質,松挺拔於寒冬,霜雪不能減弱它的光彩,這就是所謂的溫仁與勁直,這是本性如此吧。房國公蘇威,氣質襟懷溫良寬宏,見識博雅氣度宏大,早年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熟悉國家的典章制度,是先皇帝的舊臣,朝廷的老前輩。他是國家的棟樑,輔佐我十分辛勤,遵守法律法規,自謙以遵守禮儀。過去漢朝有三傑,輔佐惠帝的是蕭何。周朝有治理能臣十人,輔佐成王的是邵公奭。國家的寶貝,在於得到賢人,參預治理國家,他們是星光和台階,可供人們作為依據。雖有涉及爭論的事情,最終總會澄清,衡量時事事物,仍為朝廷為要,可讓他任開府儀同三司,其餘官爵不變。」蘇威當時被尊重的程度,大臣中無人可與他相比。

隋煬帝巡幸雁門,被突厥包圍,情況十分危急,想以輕騎突破重圍出去,蘇威勸告說:「守住城池我們有餘力,輕騎突進是敵方所擅長,陛下是萬乘之主,怎能輕易冒進?」煬帝於是作罷,所幸突厥不久也解圍離去。隋煬帝車駕到太原,蘇威對他說:「盜賊不止,士兵馬匹極度疲憊,希望陛下回到京城,鞏固朝廷加強國力,謀劃朝廷社稷大事。」隋煬帝本來認可他的意見,最後卻又聽從宇文述等人的提議,去了東都洛陽。

天下大亂,蘇威知道隋煬帝不可改變,心中很擔憂,剛好隋煬帝問侍臣有關盜賊的事,宇文述說:「盜賊的確很少,不足為慮。」蘇威不會說假話,於是便藏到宮殿柱子後面,隋煬帝問蘇威的意見,蘇威說:「我不管這事,不知盜賊多少,隻擔心他們越來越近。」隋煬帝說:「怎麼講?」蘇威說:「盜賊以前佔據長白山,近在滎陽、汜水一帶。」隋煬帝不高興,便不再問了。不久,適逢五月初五,百官獻禮,多獻珍寶奇玩,蘇威獻上一部《尚書》,旨在勸誡隋煬帝,煬帝更加不滿,後來又問他討伐遼東之事,蘇威說,希望能赦免群聚的盜賊,讓他們討伐高麗,隋煬帝因此更加惱怒。

禦史大夫裴蘊明白隋煬帝心意,讓白衣張行本告蘇威往日在高陽郡主持選拔官員時,濫授別人官職,又說他害怕突厥,請求回到京師,隋煬帝下令調查這些事。案件議定之後,隋煬帝下詔說:「蘇威生性熱衷於朋黨,好為異端,心中懷揣旁門左道,貪圖名利,汙衊國家法令,誹謗朝廷官員。多年征伐外國,是為了尊奉先皇的遺志。凡有詢問等事,朝臣們都能毫無保留的陳述意見,只有蘇威不表示態度,作為人臣發揮正義的天職,怎麼能這樣呢?恭對諮詢的心意,是何等的涼薄!」於是解除了他的官職,將他貶為庶民。

過了一個多月,有人告蘇威與突厥勾結陰謀舉事,大理寺因此審問蘇威,蘇威自己申辯說,他侍奉二朝三十多年,精誠所至不能讓皇帝知道,各種錯誤接連不斷,罪該萬死,隋煬帝憐憫而開釋他。皇帝巡幸江都行宮時,蘇威隨行,煬帝想要重新起用蘇威,裴蘊、虞世基上奏稱,蘇威昏聵衰老而且多病,隋煬帝這才作罷。

宇文化及叛逆弒君後,任命蘇威為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宇文化及失敗,蘇威歸附了李密,不久李密也失敗,蘇威又回到了東都。越王楊侗任用他為上柱國、邳公,王世充僭越稱帝,任命他為太師,蘇威認為自己是隋朝老臣,遭遇戰亂,所進過之地,都是隨機而處,以希望獲得收容豁免。

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在東都皇宮閶闔門內理政,蘇威請求拜見,自稱年老有病不能下拜,秦王派人責備他說:「你是隋朝宰輔,國家政治昏聵你不能匡救,遂使生靈塗炭,國君被弒殺,國家滅亡。你見到李密、王世充,都要拜伏舞蹈行君臣大禮,如今你既然老病,那就不勞煩相見了。」不久,潛回到長安,到朝廷請求拜見,還是未被允許,後來蘇威在家中去世,享年82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