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62章 元興王——操師乞
操師乞,江西鄱陽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與同鄉林士弘率眾起義,攻克豫章,自稱元興王,年號始興,後中流矢而死,所部歸林士弘率領。

操師乞,鄱陽縣新義操家人,出身農民,性情豪爽,膂力過人,愛好打抱不平。小時他念過幾年書,後來一面跟著父親種田,一面練習武功。所在的村位於群山環抱的一處平原上,以往常常受到兵匪侵擾,為此他和村民商量,在村裏開闢了練兵場和跑馬場,組織青壯年村民進行練兵。

楊廣即位,登基之後大興徭役,發動大量的民丁營建洛陽,開鑿運河,又對高句麗遠征,統治者不顧人民的死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山東人王薄首先樹起義旗,反對隋朝的壓迫,接著,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迅速展開,此伏彼起。操師乞、林士弘亦揭竿而起,向江南人民發出革命的信號。

操師乞對隋朝統治者早就強烈不滿,產生對立情緒,官吏每到新義,他也從不假以辭色,漸漸,他成了官府剿除的對象。楊廣結束對外戰爭後,開始加強對農民軍的「圍剿」,南海太守劉權路過鄱陽,朝廷下詔令其就地「討賊」。官逼民反,操師乞決心把握時機,和林士弘即時發動起義,林士弘此時擁有一支農民武裝,在鄱陽南部活動,共同的理想,加深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兩支農民武裝迅速匯合起來,浩浩蕩蕩向郡城進軍,公開向隋王朝宣戰,廣大貧苦百姓聞風響應,起義軍隊伍猛增到一萬多人。

當時,鄱陽郡城武備不修,有個名叫袁斌的人,以防禦兵亂為由,「倡義聚郭內居民相保守」,此人略諳軍事,頗精武藝,城防工作實際上由他負責。但他對農民軍的實力,卻完全估計不足,一經交戰便支持不住,隻好棄城逃走。城內大小官吏見郡城不保,也一個個帶著家屬、細軟,倉皇逃命,起義軍初戰取得輝煌勝利。操師乞當即下令安撫百姓,開倉放賑,並對部隊進行整訓。當年十月,操師乞自稱元興王,年號「天成。」接著,起義軍又攻下了浮梁、彭澤等鄰縣。

操師乞親率起義軍向江西重鎮——豫章郡進發,乘敵不備,一舉攻佔了豫章,在那裏,操師乞任命林士弘為大將軍,並確定以豫章為據點,逐漸向江南各地擴展。豫章之失,使隋王朝大為震驚,正在江都遊幸的隋煬帝,緊急命令治書侍禦史劉子翊率兵往「討」。劉子翊曾任南朝齊的殿中將軍,有豐富的軍事經驗,奉詔後即帶領兵馬奔赴豫章,操師乞聞訊,親率部隊迎戰於城外。在戰鬥中他身先土卒,衝鋒陷陣,不幸中箭身亡,義軍驟失元帥,軍心動搖,開始敗退,林士弘當機立斷,挺身而出,帶領部隊繼續奮勇拒敵。

此時隋朝「圍剿」農民軍的主力已經瓦解,劉軍後援無人,軍士鬥志很低,起義軍由於操師乞犧牲,沉浸於悲痛之中,也急待善後,因而戰事呈僵持狀態。林士弘是操師乞的忠實戰友,他受任於危難之中,時刻在想如何完成義軍的未竟之業,他看出隋王朝在江南的武裝部隊,有戰鬥力的就數劉子翊這一支,乾淨、徹底地削滅劉部,既可以為操師乞報仇,振奮全軍士氣。

主意拿定後,林士弘調整部署,集中一部分人正面防禦,牽製敵人,另調一部分人組建水軍隊伍,發揮水上作戰優勢,同時派人刺探劉部消息,捕捉戰機。林士弘率部與劉子翊軍大戰於彭蠡湖。義軍同仇敵愾,奮勇爭先,加之大多生長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習水性,因此開戰不久,就把劉子翊打得潰不成軍,劉本人也被義軍擊斃,沒有死的敵軍,紛紛向義軍投降,一時軍威大振,鄰近郡縣的農民踴躍加入義軍,隊伍很快發展到十二萬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