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19章 盧國公——劉方
劉方,靈州普樂人,匈奴族,隋朝時期名將,東魏殷州刺史劉豐之子。秉性剛烈,果決勇敢,北周時期,起家承禦上士,屢建功勛,遷上儀同三司,參與平定蜀國公尉遲迥叛亂,授開府儀同三司,封河陰縣公。隨從衛王楊爽出征突厥,大破沙缽略可汗於白道,進位大將軍、甘瓜二州刺史,授交州道行軍總管,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亂。遷驩州道行軍總管,攻打林邑,取得勝利,卒於軍中,追贈上柱國、盧國公。

劉方,性剛決,有膽氣,北周時,起家承禦上士,不久因戰功拜上儀同。北周宣帝宇文贊病死,北周靜帝宇文闡年幼,外戚左丞相楊堅矯詔專政,太傅相州總管尉遲迥對此不滿,公開起兵反對楊堅,劉方隨上柱國韋孝寬平定了尉遲迥之亂,因功加開府,賜爵河陰縣侯,邑八百戶。楊堅受禪登基,是為隋文帝,進爵為公。隨衛王楊爽出征突厥,於白道大破沙缽略可汗軍,進位大將軍,此後歷任甘、瓜二州刺史,尚未出名。

交趾俚人首領李佛子叛亂,佔據越王故城,並派其侄子據龍編城,別帥李普鼎據烏延城。左僕射楊素知劉方有將帥之才,在司徒楊素的推薦下,隋文帝詔命劉方為交州道行軍總管,率27營隋軍前去平叛。

劉方軍令嚴明整肅,軍容齊整,有違犯軍令的人必被斬首,同時又對士卒仁慈愛護,士兵患病他親自撫慰關照,士兵皆願為之效命。時長史敬德亮隨軍行至尹州,病重不前行,留在州館。分別之際,劉方見其病危,難以痊癒,一時流淚不已,被人稱為良將。隋軍進至都隆嶺,遇俚人2000據險抵抗,劉方派營主宋纂、何光、嚴願等擊破之。隋軍繼續前進,逼近李佛子大營時,劉方先派人向李佛子陳述利害,李佛子恐懼,被迫投降,被執送長安。一些桀黠之徒,劉方恐將來反亂,皆斬之,此役,劉方恩威並施,使士卒在人地生疏的惡劣環境下,紀律嚴明,團結致勝。

隋文帝晚年,群臣說林邑國多奇寶,時天下無事,劉方新平交趾,楊廣委任劉方為驩州道行軍總管,以尚書右丞李綱為行軍司馬,經略林邑。劉方派欽州刺史寧長真等率步、騎兵萬餘出越棠,自率主力以舟師出比景。當月,軍至海口,林邑王梵志派兵據險抵抗,被劉方軍擊退。劉方軍至闍黎江,林邑軍據南岸立柵,劉方盛陳旗幟,擊鼓而進,林邑軍懼而潰逃。劉方隨即指揮部隊南渡闍黎江,行三十裡,林邑軍乘巨象由四面合圍。劉方出戰不利,便挖掘了許多小坑,坑上用草皮偽裝,然後派兵挑戰,林邑軍不知是計,見劉方軍敗退,便窮追不捨,象多跌入陷坑,部隊陣腳大亂,劉方派兵用弩射大象,象返走逃竄,林邑軍潰亂不可收拾,被俘萬人。於是,劉方率軍反擊,濟區粟,度六裡,戰鬥多次,無一敗績。隋軍進至大緣江,林邑軍據險為柵,又被劉方擊破。林邑國王梵志放棄國都逃入海島,劉方入國都,俘獲其廟主18人,全都為該廟整修了神像,刻石紀功然後班師還朝。

由於長途跋涉,連日行軍,士兵腫足,死十之四五,劉方也染疾,在途中病逝,隋軍撤後,林邑王重佔國土。楊廣聞訊後非常悲傷,下詔書說:「方肅承廟略,恭行天討,飲冰湍邁,視險若夷。摧鋒直指,出其不意,鯨鯢盡殪,巢穴鹹傾,役不再勞,肅清海外。致身王事,誠績可嘉,可贈上柱國、盧國公」。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