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108章 朝中四貴——楊雄
楊雄,本名楊惠,字威惠,弘農華陰人,隋朝宗室將領,北周大將軍楊紹次子,母為蘭勝蠻。初仕北周,抵抗衛王宇文直叛亂,拜雍州牧、上柱國,封邗國公。隋朝建立後,歷任左衛將軍、宗正卿,遷右衛大將軍,進封廣平郡王。參與政事,顯貴受寵,與高熲、虞慶則、蘇威並稱「朝中四貴」。深得人心,受到隋文帝猜忌,削奪兵權,拜為司空、光祿大夫,封為清漳郡王。隋煬帝即位後,歷任太子太傅、京兆尹等,晉封觀王。隨駕攻打吐谷渾和高句麗,卒於軍中,時年七十三歲,追贈司徒、十郡太守,謚號為德。

楊雄,長相漂亮,為人有器度,雍容典雅,舉止有度,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時,楊雄擔任太子司旅下大夫。北周武帝巡幸雲陽宮,當時衛王宇文直在都城長安,趁機舉兵謀反,率領同黨襲擊肅章門,楊雄率軍迎戰將其擊敗。叛亂平定後,楊雄因功升任上儀同,封爵清水縣子,食邑一千戶,後來多次升遷至右司衛上大夫。

北周武帝去世,太子宇文贇繼位,是為北周宣帝,進封楊雄為邗國公,食邑五千戶。楊雄的族父楊堅擔任丞相,雍州牧、畢王宇文賢謀劃造反,楊雄當時擔任宇文賢的別駕,知道宇文賢的陰謀後,便告訴楊堅,因此宇文賢遭到誅殺,楊雄因功授任柱國、雍州牧,仍然兼任相府虞侯。宣帝去世,將要安葬北周宣帝時,楊堅為了防備諸王有變,命令楊雄率領六千騎兵護送北周宣帝的靈柩到定陵安葬,後升任上柱國。

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楊雄任左衛將軍,兼任宗正卿,不久升任右衛大將軍,參預朝政,進封楊雄爵位為廣平王,食邑五千戶,另封他的一個兒子為邗公。楊雄請求封他的弟弟楊士貴為邗公,朝廷同意,當時有人上奏高熲結朋黨,隋文帝在朝廷上詢問楊雄可有此事。楊雄說:「我忝衛宮廷,朝夕在皇上左右,若有朋黨,怎會不知道!皇上聖明睿哲,萬機親覽,高熲用心公平,奉法行事。這是愛憎的道理,但願陛下明察。」隋文帝深以為然。楊雄當時顯貴受寵,冠絕一時,他與高熲、虞慶則、蘇威並稱「四貴」。

楊雄為人寬容,禮賢下士,朝野傾心,矚目於他,隋文帝厭惡他得眾人之心,私下裏忌恨他,不想讓他執掌兵馬。下策書任命楊雄為司空,外表上好像是提拔他,但實際上是奪了他的兵權,楊雄沒有實際職務,於是閉門謝客,改封為清漳王。隋文帝說:「清漳王這個名號,與楊雄的聲望不符合。」讓職方進上地圖,隋文帝指著安德郡,對群臣們說:「這個名號,才與楊雄的名德相符。」於是改封他為安德王。

隋文帝去世,太子楊廣繼位,任命楊雄為太子太傅。元德太子楊昭去世,楊雄為檢校鄭州刺史事,一年多後,授任懷州刺史,不久改任京兆尹。隋煬帝親征吐谷渾,下詔楊雄總管澆河道各路軍馬,楊雄回到京城,隋煬帝改封他為觀王。楊雄上表辭讓王位說:「我早年恰逢隋朝興起,有幸被列入官列之末。有此天命,有此時運,憑藉的是風雲際會;我無德無才,忝列公卿之首。承蒙先帝的特別賞賜和陛下的特別恩典,我長久地混在台省中作官,常常擔心我得到的賞賜太多,哪裏夠再叨鴻恩,重竊大名?我實在應該面牆自省,冒昧地想按以前的通例辦事;我實在是冒受陛下的寵愛,因此十分擔心自己履行不了職責。過去劉賈封王,哪裏具備三階的重任?曹洪任上將,怎能超過五等的爵位?我的官服超過帝子,我任京兆尹僅僅次於皇室子孫,賜我疆土,讓我作藩王,我官服上以金為紐扣,開國治事,這讓我這個做臣下的何以自處,在他人看來肯定會說我得到非分的官爵。因此我表示我的愚誠,求恩讓我固守。請陛下特別關照,特別考慮我的一片誠心。我屢屢麻煩聖上,惶恐得直流冷汗。」隋煬帝下詔書不許他退辭王位。

隋煬帝東征高句麗,楊雄為檢校左翊衛大將軍,出遼東道。當時部隊在瀘河鎮駐紮,楊雄突然發病去世,時年七十三歲。隋煬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讓鴻臚監護他的喪事,有關部門考查他的行事,請求給他「懿」的謚號。隋煬帝說:「觀王德性高於凡俗,品德超過生民。」於是賜給他「德」的謚號,追贈他司徒之職,和襄國、武安、渤海、清河、上黨、河間、濟北、高密、濟陰、長平等十郡的太守。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