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105章 東征平叛——周法尚
周法尚,字德邁,汝南安成人,隋朝時期將領,定州刺史周炅之子。果敢勇毅,頗有氣概,好讀兵書,初仕陳朝,屢立戰功,遷散騎常侍、齊昌郡守,封山陰縣侯。遭到長沙王陳叔堅讒言陷害,率眾投靠北周,授開府儀同大將軍、順州刺史,封歸義縣公,大敗陳國將領樊猛,受到司馬消難叛軍攻擊,跟隨上柱國王誼掃平叛亂。隋朝建立後,拜大將軍、黃州刺史,封為譙郡開國公,參與隋滅陳之戰,長期安撫嶺南道。隋煬帝即位後,參與西討吐谷渾,攻打遼東之役,平定楊玄感叛亂和各地農民起義,授右光祿大夫、左武衛將軍。

周法尚,少時果敢勇毅,有氣概,好讀兵書,十八歲擔任始興王陳叔陵的中兵參軍,授任伏波將軍。父親周炅去世之後,周法尚監管定州事務,掌管周炅生前的軍隊,因數次建立戰功,升任使持節、貞毅將軍、散騎常侍,兼管齊昌郡事務,封爵山陰縣侯,食邑五百戶,朝廷以其兄武昌縣公周法僧代任定州刺史。

周法尚與長沙王陳叔堅不和,陳叔堅在陳宣帝陳頊面前說周法尚的壞話,說他要謀反,陳宣帝於是將周法僧拘禁起來,發兵準備討伐周法尚。周法尚本無反叛之意,其部下都勸他北逃,投靠北周,但周法尚仍然猶豫不決,這時長史殷文則說:「樂毅所以離開燕國,實在因為不得已。事已如此,請早作決斷。」於是,周法尚就歸順北周。北周宣帝宇文贇見周法尚來降,十分高興,給予優待,授任開府、儀同大將軍、順州刺史,封爵司州歸義縣公,食邑一千戶,並賜給他良馬五匹,歌妓五人,彩帛五百段,加上金帶。

陳宣帝派將領樊猛,率軍渡過長江討伐周法尚,周法尚派部曲督韓明假裝背叛自己投降陳軍,騙樊猛說:「周法尚部下的士兵不願意向北周投降,人們都私下議論,要叛變返回陳朝。如果能派軍隊來,就會掉轉矛頭對周法尚造反。」樊猛信以為真,便率軍急攻周法尚,周法尚表面裝作畏懼,自保江曲。樊猛的士兵挑戰,周法尚暗中派輕舟埋伏在浦中,同時在古村之北以精兵埋伏,當樊猛率軍來戰時,周法尚自舉旗幟站在下遊的船上,逆流抵抗陳軍。幾次交戰後,周法尚假裝退卻登岸,撤往古村,樊猛棄船追趕周法尚,周法尚快走,走數裡之後,便與古村北邊伏兵會合,轉而上前進攻樊猛。樊猛不敵,退走往船上去,但浦中的伏兵已把他們的船都奪取,插上北周的旗幟,樊猛因此大敗,僅僅單身脫逃,周法尚俘虜敵軍八千人。

由於北周靜帝年幼,故由丞相、隋國公楊堅掌管朝政,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因不滿楊堅專權,於是起兵反楊。司馬消難暗中派上開府儀同大將軍段珣,率兵前往順州,名義上是援助周法尚守城,實際是想奪取順州。周法尚察覺其中有詐,閉門不納,段珣於是將城圍住,由於事出倉促,軍隊尚未集中,士兵散在城外,周法尚因此率領城裏的五百官吏、士兵堅守城池。二十天后,由於外無援兵,周法尚估計無法再守,於是帶領余部棄城突圍逃走,司馬消難俘虜周法尚的母親和弟弟以及家屬三百人投奔陳朝,司馬消難將這些人交給陳朝,以報復周法尚。

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政權,任命周法尚為巴州刺史,在鐵山擊敗三鵶叛蠻,並隨柱國王誼擊退陳軍進犯,因功升任衡州總管、都督四州諸軍事,改封譙郡公,食邑二千戶。隋文帝巡幸洛陽,召見周法尚,賞賜給他金鈿酒鍾一雙,彩帛五百段,良馬十五匹,奴婢三百人,鼓吹一部。周法尚推辭不肯接受,隋文帝說:「你對國家有大功,特別給你一部鼓吹,是想讓你的鄉親們知道,我很寵愛你。」周法尚隻得接受,隋文帝降下密詔,讓周法尚經略江南,觀察動靜。

隋滅陳之戰,周法尚以行軍總管的身份,隸屬秦孝王楊俊節製,率領水軍三萬進至樊口,陳朝城州刺史熊門超出兵拒戰,周法尚打敗他們,在陣前活捉熊門超。隋文帝改任周法尚為永州總管,賜給彩帛五百段,良馬五匹,並派周法尚前往安撫嶺南地區,配給黃州兵三千五百人作為其帳內近侍。周法尚到任後,憑藉自己的威信,先後使原陳朝桂州刺史錢季卿、南康內史柳璿、西衡州刺史鄧暠、陽山太守毛爽等人投降隋朝。陳朝原定州刺史呂子廓佔據山洞,拒不投降,於是周法尚率軍越過五嶺,進攻呂子廓,呂子廓的兵眾一天天散逃,呂子廓隻得和一千多人逃走保守山險。其部下斬殺呂子廓,投降隋朝,嶺南地區得以安定,周法尚因功受賜彩帛五百段,奴婢五十人,銀甕、寶帶,良馬十匹。數年之後,周法尚入朝,以本官身份擔任宿衛,賞賜彩帛三百段,米五百石,絹帛五百匹。

桂州俚族首領李光仕發動叛亂,隋文帝派周法尚與上柱國王世積率軍前往討伐,周法尚急赴桂州,調發駐紮在嶺南地區的軍隊。王世積從嶽州出兵,調發駐紮在嶺北地區的軍隊,二人在尹州會合,李光仕前來迎戰,周法尚、王世積將其擊敗。當時王世積所部多遇瘴疫,無法前進,隻得停在衡州。於是,周法尚獨自率軍進攻李光仕,李光仕戰敗,率領精銳部隊退保白石洞,周法尚俘獲李光仕的弟弟李光略、李光度以及李光仕部隊的親屬,李光仕的部下有來向隋軍投降者,周法尚都歸還其親屬,十多天內,投降者有數千人。周法尚派兵列陣,以阻擋李光仕,自己親自率領奇兵埋伏在樹林中,兩軍剛交戰,周法尚便率軍猛攻李光仕的軍營,李光仕的部眾不敵,全部潰散。李光仕由此大敗,狼狽逃跑,隋軍追擊上將其斬殺,平定叛亂,因功受賜奴婢一百五十人,黃金一百五十兩,白銀一百五十斤。

遂州獠人叛亂,周法尚以行軍總管的身份出兵平定叛亂,巂州烏蠻聚眾叛亂,並攻陷州城。周法尚奉命進軍討伐,叛軍聽聞周法尚將到,於是棄城而逃,隱藏在各處山谷之間,由於叛軍分散隱藏,難以全部抓獲,周法尚於是便派遣使者予以招撫,假封官號,而後佯裝退軍。走出二十裡後,便停下來紮營,周法尚派人暗中返回偵察敵情,得知叛軍首領已全部回到軍營中,聚在一起飲酒慶賀。周法尚於是率領步兵、騎兵數千人奔襲而至,大敗叛軍,俘虜其首領、部下數千人以及男女人口一萬多,因功受賜奴婢一百人,布帛三百段,蜀馬二十匹,部隊返回後,周法尚擔任檢校潞州事。

隋文帝去世,隋煬帝繼位後,改任周法尚為雲州刺史。隋煬帝巡幸榆林,周法尚前往行宮朝見隋煬帝,適逢內史令元壽向隋煬帝進言說:「漢武帝出關,旌旗連綿千裡,在禦營外面,請把軍隊分為二十四軍,每天派遣一軍出發,相距三十裡,旗幟相望,戰鼓相聞,首尾相連,千裡不絕。這也是出師的盛況。」周法尚立即反駁說:「這樣不行,軍隊連綿千裡,常有山川的隔阻,突然遇到不測,隊伍就會四分五裂。若中央有事,則首尾不知道,況且道路險阻漫長,難以相救。雖然有漢武帝出關兵連千裡的故事,但這是招致失敗的辦法。」隋煬帝聽後不高興,對周法尚說:「你的意思如何?」周法尚說:「將軍隊列成方陣,四面向外防禦,六宮以及百官家屬都在方陣內,倘若發生變故,就命令受敵的方面抵抗,並從陣內派奇兵,陣外奮力攻擊,以車子作壁壘,再設曲形鈎陣,這與據守城池的戰術原理沒有什麼不同。假若交戰得勝,就調派騎兵追擊,萬一不勝,可以屯營自守,我認為這是萬全之策。」隋煬帝聽完覺得有道理,當即授任周法尚為左武衛將軍,並賜給良馬一匹,絹帛三百匹。

黔安郡的夷人向思多造反,並殺死將軍鹿願,包圍太守蕭造,周法尚與將軍李景分路討敵,周法尚在清江打敗向思多軍,斬殺三千人。部隊返回後,周法尚跟隨隋煬帝攻打吐谷渾,周法尚另從松州道出兵,追捕逃亡的吐谷渾兵,一直追到青海,因功受賜奴婢一百人,布帛二百段,良馬七十匹,出京任敦煌太守,不久改任會寧太守。

隋煬帝發兵一百多萬人攻打高麗,周法尚時任水軍副總管,跟隨水軍總管、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水軍由東萊海口出渤海海峽橫渡黃海,從浿水進入高麗。距離平壤六十裡時,與高麗軍相遇,雙方交戰,高麗軍大敗,來護兒想乘勝進取平壤,周法尚阻止來護兒,請求等待各路軍隊到達後,一同進攻。來護兒不聽,挑選精銳甲士四萬人,直趨平壤城下,高麗軍在外城的空寺中設伏兵,先出兵與來護兒交戰,然後佯裝戰敗,退到城中。來護兒率兵追入城內,縱兵俘獲搶掠,隊伍亂不成軍,高麗的伏兵趁機殺出,隋軍大敗,傷亡慘重,來護兒僅率殘兵數千逃出城外。高麗軍追殺到隋軍船隻停泊處,多虧周法尚率軍嚴陣以待,高麗軍這才撤退,來護兒於是率軍後撤,屯兵於海邊,以等待北路隋軍。不久,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所率的北路隋軍戰敗撤軍,周法尚與來護兒隻得率領水軍返回。

隋煬帝再次發兵攻打高麗,周法尚仍然跟隨來護兒出朝鮮道,準備由海路進攻高麗。隋軍到東萊時,忽聞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反隋,進攻洛陽,隋軍立即停止進攻高麗,回師西進,最終平定叛亂,周法尚因功升任右光祿大夫,並賜布帛九百段。

同年,齊郡人王薄、孟讓舉兵起義,聚眾十幾萬人,活動於長白山一帶,周法尚與叛軍作戰,多次打敗叛軍,因功受賜奴婢一百人。

隋煬帝第三次發兵攻打高麗,周法尚已隨來護兒到海邊,正準備出發時,周法尚在軍中得急病,他對長史崔君肅說:「我再臨滄海,不能涉海,時不我與,我將辭別人世,我的大志未能實現,這是我的命,我怎麼辦啊!」說完便去世,時年五十九歲,朝廷追贈左武衛大將軍、譙國公,謚號為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