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98章 鐵血宰相——武元衡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唐朝宰相、詩人,女皇武則天從曾孫,殿中侍禦史武就之子。進士及第,進入藩鎮幕府,授監察禦史、華原縣令,遷比部員外郎、尚書右司郎中,拜禦史中丞。唐順宗即位,遷太子右庶子。唐憲宗即位,授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後外放為劍南節度使。二度拜相,主張強勢對抗藩鎮,不久被李師道遣刺客暗殺,追贈司徒,謚號忠湣。

武元衡,曾祖父武載德,是武則天的堂兄弟,官吏是湖州刺史;祖父武平一,善於寫文章,死時官吏是考功員外郎、修文館學士,事跡記載在《逸人傳》。武元衡少時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參加科舉考試,因詩賦文佳,金榜題名,位列進士榜首,後任華原縣令。德宗李適曾召見元衡,很欣賞他的才能,賜他擔任中央官吏中的要職——比部員外郎,因工作出色,一年內連升三級,官至左司郎中,可參政議事,發佈號令。武元衡遷升禦史中丞,掌監察執法、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之事,常與德宗谘議國事,德宗稱讚:「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

順宗即位,社會矛盾尖銳、政治出現危機,改革派王叔文派人遊說元衡加入朋黨,他婉言謝絕,安葬德宗時,元衡擔任山陵儀仗使。監察禦史劉禹錫請求充當儀仗判官,因元衡與叔文不和,拒不答應,王叔文等懷恨在心,肆意誹謗,將元衡罷職,改任太子右庶子。順宗隻坐了一年皇帝,第二年憲宗李純即位,感念元衡忠君伺主,再次遷升元衡,任中丞、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戶部事務。唐憲宗素知元衡清廉正直,對他信任有加。

當時,藩鎮割據,威脅中央,浙江節度使李錡請求朝覲,既而又遲遲不行,憲宗徵詢元衡與宰相鄭絪。鄭絪主張任其自便,元衡主張催李錡兼程進京,李錡反叛,月余被平。行營都統高崇文平蜀亂後把蜀地軍用物資、庫內金帛、帷幕承塵、歌伎舞女、能工巧匠等搜羅一空,武元衡到任,百姓怨聲載道,武元衡制定規約三年民殷府富,蜀地少數民族紛紛歸服。期間武元衡發現裴度才能,調為掌節度府,武元衡接替高崇文主政西川。

治蜀七年的武元衡還朝,仍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當時,宰相李吉甫、李絳不和,不斷爭吵,元衡對二人不偏不向,憲宗稱讚為忠厚長輩。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謀反,憲宗委任武元衡統領軍隊對淮西蔡州進行清剿,引起與淮西勾結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等割據勢力的恐懼,決定刺殺武元衡等主戰派大臣,以救蔡州。李師道及其募僚認為:「天子專心一意地聲討蔡州的根由,在於有武元衡輔佐他,請讓我秘密前去刺殺他,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宰相不敢主持討伐蔡州的謀劃,就會爭著勸說天子停止用兵了。」

報曉晨鼓敲過,天色未明,大唐宰相武元衡即啟門戶,出了自己在長安城靖安坊的府第車門,沿著寬一百步的道路左側行進,赴大明宮上朝,剛出靖安坊東門,被躲在暗處的刺客射滅燈籠遇刺身亡,同時上朝的副手裴度同樣遇刺受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