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387章 金城公主——李奴奴
李奴奴,唐朝和親公主,唐中宗李顯養女,生父為邠王李守禮。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對唐蕃交往有所貢獻,鞏固了文成公主進藏後的唐蕃「舅甥之盟」。

李奴奴,出生於邠王李守禮府邸,後被唐中宗李顯收養,雖是宗室女出身,李奴奴卻自幼與其他公主一同成長於皇宮中。唐休璟率唐軍擊敗吐蕃軍,陳大慈率唐軍擊敗吐蕃軍,吐蕃攝政太后沒祿氏,派遣使者悉薰熱到唐朝進貢,並向唐中宗請求聯姻,中宗應允,下旨進封李奴奴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赤德祖贊。

吐蕃派遣大臣尚贊咄等1000多人前來迎娶公主,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親自渡過渭河到始平縣設宴百官,命隨從大臣賦詩為公主踐行。席間談及公主年幼即要遠嫁時,中宗不禁唏噓涕泣,將始平縣改名為金城縣,將百頃泊改名為鳳池鄉愴別裡,並赦免當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賦稅一年。

金城公主沿著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舊道入藏,吐蕃為迎娶公主鑿石開路。金城公主一行抵達吐蕃邏些,吐蕃贊普專門為她修建宮城居住,並尊稱其為「可敦」。金城公主進藏時帶去幾萬匹錦緞,還有許多書籍和樂工雜伎,對唐蕃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唐朝安西都護張玄表侵掠吐蕃北境,楊矩接受吐蕃的賄賂,建議唐睿宗以「公主沐浴地」為名義將唐朝邊境九曲之地贈予吐蕃以結盟好。不料,留下禍患,此後數年間唐蕃在九曲之地征戰不斷,為防吐蕃,唐睿宗設置河西藩鎮、隴右藩鎮。唐玄宗派遣左驍衛郎將尉遲瑰出使吐蕃看望金城公主,並親筆書信褒揚公主德行高尚、深明大義。

唐與吐蕃,時和時戰200多年,唐取得的大勝比大敗多。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吐蕃退出其擊敗的黨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唐朝長期控制河西隴右,還逐步擴張到西域;高宗武則天到睿宗時期唐朝內鬥,吐蕃欽陵贏了幾戰佔了青海西部,但是爭奪安西失敗,欽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絕也無可奈何。

唐朝長期控制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王晙、李禕、張思禮、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勝吐蕃軍,或者殺敵數萬,或者開拓疆土,在東邊將戰線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將吐蕃趕出大小勃律,從東到西北壓製吐蕃;後來安史之亂、朱泚之亂、藩鎮之禍、牛李黨爭、甘露之變等等,唐多次內鬥嚴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機贏了一些,但是唐朝李晟、韋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創吐蕃軍,後來,吐蕃王國內外交困先滅亡了。

邊境屢有戰事,唐蕃雙方各有勝敗,吐蕃戰敗想要求和,金城公主以謝恩的名義向唐玄宗上《謝恩賜錦帛器物表》,表中稱:「現在時值仲夏炎熱,希望皇帝兄長注意起居飲食,我曾見兩國當年的舅甥盟約,希望現在還能像以前那樣和好如初,若真能如此我便如同獲得再生、欣喜雀躍。皇帝兄長賞賜的金帛物品我都收下了,謹以金盞、羚羊衫和段青長毛氈回贈。」金城公主再次上表請和,稱:「我很平安,請皇帝兄長不必憂心,吐蕃的宰相對我說贊普想要請和,希望雙方親立誓文。以往皇帝不答應立誓,我嫁到吐蕃後雙方和好。但如今邊境戰事不斷,恐怕難以繼續安寧,若隻憐憫我遠嫁他國而讓皇帝兄長盟誓是不合理之事,但念在能使兩國長治久安,懇請謹慎思量。」唐玄宗準許了求和的奏請。

戰事再起,唐軍屢次大破吐蕃軍,玄宗派遣皇甫惟明和張元方,前往吐蕃向贊普和金城公主宣旨,贊普答應請和,並稱:「外甥迎娶公主,情義如同一家。之前是張玄表等人率先發起進攻,才使得邊境戰事緊張,外甥深知尊卑禮儀,怎敢失禮冒犯,實在是邊境情況所迫得罪了舅舅。如今承蒙遠差使節前來看望公主,外甥不勝喜悅。若能兩邊修好,我死而無憾!」吐蕃因此再度依附唐朝。

吐蕃派遣使者來到長安,奉金城公主命向玄宗進獻金盞器物,並求得《毛詩》、《禮記》、《左傳》、《昭明文選》等書籍帶回吐蕃。金城公主向玄宗上《請置府表》,稱:「聽聞皇帝萬福,我非常歡喜。如今兩國舅甥和好,以後也不變更,天下百姓得以安樂生活。」唐玄宗派遣詔工部尚書李皓出使吐蕃,賜物萬段,唐、蕃在赤嶺定界刻碑,約以互不侵擾,並於甘松嶺互市。

金城公主在吐蕃薨逝,吐蕃使者抵達長安報喪,幾個月後唐玄宗為金城公主舉哀,輟朝三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