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371章 拜相封王——桓彥范
桓彥范,字士則,潤州曲阿縣人,唐朝宰相,弘文館學士桓法嗣之子。出身譙國桓氏,為人慷慨豪爽,初以門蔭入仕,早年曆任右翊衛、衛尉主簿。後受到納言狄仁傑賞識,先後擔任監察禦史、禦史中丞、司刑少卿等要職。桓彥范聯合敬暉、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己等重臣發動「神龍政變」,擁戴唐中宗複位,因功授侍中、扶陽郡公。不久受到韋皇后與宰相武三思的排擠,失去實權,冊封扶陽郡王。武三思以誣陷韋後為由,通過唐中宗頒佈詔令,將桓彥范被流放貴州,途中被周利貞虐殺,時年54歲。唐睿宗繼位後,追復桓彥范官爵,賜謚忠烈,累贈司徒,配享唐中宗廟庭。

桓彥范,為人慷慨豪爽,早年以恩蔭調任右翊衛,累遷至司衛寺主簿,受到納言狄仁傑的賞識,擢升為監察禦史。禦史中丞宋璟彈劾司仆卿張昌宗勾結術士李弘泰,意圖謀反,請求將其下獄治罪,武則天不許,桓彥范上疏勸諫,但卻沒有任何答覆。後來,內史李嶠上奏稱:「陛下登基之時,很多臣民不遵臣節,從而導致酷吏肆無忌憚地施行酷刑。懇請陛下為所有被周興等酷吏治罪而家破人亡的人昭雪,赦免他們的罪責。」桓彥范也上奏陳述此意,前後共上奏疏十次,才獲得武則天的採納。

武則天病重,避居迎仙宮,張易之與張昌宗侍奉左右,把持宮門,不許大臣探視。桓彥范與宰相張柬之、中台右丞敬暉等人決定趁機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張柬之利用職權安排桓彥范、敬暉為左右羽林將軍,讓他們掌握禁軍。當時,皇太子李顯在北門起居,桓彥范便利用禁軍將軍身份拜謁李顯,密陳政變計劃,得到太子的贊同。

桓彥范與張柬之、敬暉等人率五百羽林軍向宮中進發,並命李湛、李多祚前往東宮,將李顯接到玄武門。禁軍見太子出面,鼓噪不已,桓彥范等人遂簇擁著李顯闖入玄武門,直達迎仙宮集仙殿,並誅殺張易之兄弟。武則天自夢中驚醒,得知情況後,對李顯道:「這是你的主意嗎?如今張氏兄弟已經伏誅,你可以返回東宮。」桓彥范進言道:「太子不可返回東宮,昔日高宗駕崩,將愛子託付陛下,卻久居東宮。如今天意民心盡歸李氏,群臣不忘高宗恩德,故此尊奉太子,誅除逆賊。請陛下傳位於太子,使萬世不絕,這是天下之幸。」武則天不再說話。次日,武則天禪位於李顯,是為唐中宗。

唐中宗複位後,桓彥范因功被任命為納言,並封上柱國、銀青光祿大夫、譙郡公。不久,唐中宗恢復唐製,更改官名,桓彥范也改任侍中。後來,韋皇后乾預朝政,桓彥范上表道:「陛下每次臨朝,皇后總是坐在帷帳後面參預軍國政事。臣發現歷朝帝王凡與婦人共同執政的,最後都導致國破身亡。再說陰凌駕於陽之上,是違背天道的;婦人欺凌丈夫,是違背人道的。所以《尚書》、《周易》都認為婦人不能幹預外政。臣請陛下以社稷為重,不要讓皇后乾預國政。」唐中宗不聽。

不久,唐中宗又任命方士鄭普思為秘書監,葉靜能為國子祭酒。桓彥范再次上表反對,道:「陛下登基時,曾說要一切依照貞觀年間。貞觀時期,秘書監是魏徵、虞世南、顏師古,國子祭酒是孔穎達,這些都是一代名臣,鄭普思、葉靜能一介術士,怎能與他們相比?臣擔心人們議論陛下官不擇才,希望陛下慎重選擇。」唐中宗仍舊不聽。

當時,武三思仍在朝中為相,對桓彥范逼武則天退位之事非常痛恨,又擔心桓彥范會逐漸剷除武氏,便圖謀桓彥范等人。他與韋皇后私通,在中宗面前不斷進讒,桓彥范、敬暉、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五人被罷去相位,加封特進、郡王,並賜鐵券。其中,桓彥范封扶陽郡王,賜姓韋氏,被貶出朝廷,擔任洺州刺史,後任濠州刺史。不久,駙馬都尉王同皎謀誅武三思,事泄被殺,武三思趁機誣陷桓彥范等人與王同皎同謀,暗中指使許州司功參軍鄭愔向朝廷告發,唐中宗於是將桓彥范貶為瀧州司馬,並剝奪封爵。

武三思暗中命人將韋皇后淫亂后宮之事大肆宣揚,並嫁禍給桓彥范等人,唐中宗震怒,命禦史大夫李承嘉調查。李承嘉按照武三思的意思上奏道:「桓彥范、敬暉、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故意暴露醜聞,煽動叛亂情緒,託言廢黜皇后,實際上是要動搖皇位。」唐中宗便命法司議罪,將桓彥范流放瀼州,禁錮終身。

後來,武三思又慫恿太子李重俊上表,請求夷滅桓彥范三族,唐中宗不肯。武三思擔心桓彥范等人會復起,便採用崔湜的計策,命周利貞假傳聖旨,將其殺死。周利貞在貴州追上桓彥范,命人將他綁縛,在竹槎之上拖行,桓彥范的皮肉都被竹槎刮掉,然後被亂棍打死,時年五十四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