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423章 唐邠王——李守禮
李邕,字泰和,鄂州江夏人,唐朝大臣、書法家,文選學士李善之子。出身江夏李氏,博學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書郎,遷左拾遺,轉戶部郎中,調殿中侍禦史,遷括州刺史,轉北海太守,史稱「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適之,為中書令李林甫構陷,含冤杖死,時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贈秘書監。

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齊州,並且遊蹤齊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到來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北海,時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連日趕往齊州與杜甫會面,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時李邕68歲,早已名滿天下,杜甫此時才是個33歲的後生,名聲遠沒有達到詩聖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識珠,他已經預見到了這顆新星的萬丈光焰。

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還有許多齊州的知名人士出來作陪,特別應該提到的是李白這時也在齊州。他與杜甫在洛陽相遇,結伴東遊。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極宮受道錄,不知是道規使然,還是沒有接到請帖,或許還有其他原因,這位極善飲的詩人沒有來喝這杯酒,否則歷下亭上一定會留下李白的詩作了。

李邕與杜甫把酒長談,論詩論史,也談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這讓杜甫十分感激,就在這次歡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佳句。李邕願意結交名士是出了名的,史載:「邕素負美名,頻被貶斥,皆以邕能文養士。」李邕鬻文獲金,可以用來支付他結友交遊的巨大開銷,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總有手頭拮據的時候,每逢這種時候,他就有挪用公錢之嫌。

杜甫和李白在見到李邕的時候,他身上剛剛發生了一段死裏逃生的故事。唐玄宗泰山封禪回歸長安,車駕路過汴州,李邕從陳州趕過來謁見,並接連獻上幾篇辭賦,深得玄宗賞識。於是,李邕就有點飄然,自我吹噓憑自己的才華「當居相位」,那時李邕只是陳州刺史,這話說得忒大了點。偏偏這話叫中書令張說聽見了,不久李邕在陳州任上挪用公錢事發,張說將舊帳端出。

兩筆帳一塊算,下獄鞫訊:罪當死。這時候幸虧有個叫孔璋的許州人,上書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寫的真是好,打動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貶為欽州遵化縣尉,而孔璋流配嶺西而死。這兩個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終沒有見上一面,孔璋的奏疏基本概括了李邕的生平功過。這篇情真義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傳奇色彩,尤其讓仕途失意、蔑視權貴的李白景仰。李白也深懷濟人之心,有著散盡千金的豪爽,來到齊魯之邦,他自然要去拜訪這個傳奇中人,相見於益都李邕任上,李白時年44歲。

李白在益都聽到了另一個李邕見義而舍己相助的傳奇故事,這裏有一個女子,丈夫被人謀害,女子持刀復仇,刺殺真兇而獲獄,罪當極刑。這時候李邕奮不顧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寫下了敘事樂府《東海有勇婦》:「學劍越處子,超騰若流星。捐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豁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榮光。」

送別杜甫和李白後兩年,李邕就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李邕並沒有聽從孔璋「率德改行」的忠告,又一次把手伸向了公錢,「奸臟事發」,但這不足以斷送他的性命。真正的原因是,遠在長安京師的左驍衛兵曹柳績與他的嶽父杜有鄰不睦,汙衊杜有鄰妄稱有佔驗之能,交構東宮,指責皇帝。這本是信口開河之談,無憑無據之辭,卻被李林甫抓住,嚴令審訊,查出柳績是禍首,卻莫名其妙地將柳績連同他的嶽父杜有鄰一同杖死。審訊中查出李邕曾送給柳績一匹馬,便以「厚相賂遺」受到牽連,又因李邕與淄川太守裴敦復有私交,裴敦復曾薦李邕於北海,裴敦復亦遭到株連。李林甫立刻責令他的兩個爪牙馳往山東,將李邕、裴敦復「就郡決殺」,李邕已有七十高齡。

李邕不畏懼死亡,屢出諍諫之言,武則天時他拜左拾遺,在朝堂之上當著則天皇帝的面,就敢於和禦史中丞宋璟,一同指責則天皇帝的心腹張昌宗兄弟以權謀私。武則天想發火,但是沒有發作,沉吟了半天,竟應允了宋璟、李邕的批評。這就是孔璋所言,「往者張易之用權,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可見李林甫為排除異己,絕殺李邕等有識之士的殘酷,甚於武則天之於來俊臣。對於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絕,他哭道:「坡陀青州血,羌沒汶陽瘞」。李白憤怒之極,感嘆之極,他大呼:「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李邕能詩善文,工書法,尤擅長行楷書。當時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一生共為人寫了八百篇,得到的潤筆費竟達數萬之多。但他卻好尚義氣,愛惜英才,常用這些家資來拯救孤苦,周濟他人。

李邕撰文書寫的碑文,常請伏靈芝,黃仙鶴和元省己鑴刻,據明代楊慎的《丹鉛錄》考證,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傳世作品有《葉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東林寺碑》《法華寺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李秀碑》。傳世書跡以《嶽麓寺碑》《李思訓碑》最為世人重視。

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李邕的書法藝術,在當時與後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他的為人和才情更為世人所敬重。他的父親李善是一位正直博學的人,為官遭貶,後專心學術,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