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426章 《則天實錄》——徐堅
劉幽求,字幽求,冀州武強縣人,唐朝宰相。武周時期,進士出身,授朝邑縣尉,交好臨淄王李隆基,參與唐隆政變,擁立唐睿宗複位,歷任尚書右丞、戶吏二部尚書、侍中,冊封徐國公,獲賜鐵券。圖謀誅殺太平公主,坐罪流放嶺南,先天政變後,回到朝中,授檢校左丞相、黃門監,不睦於中書令姚崇,降為太子少保,心有怨言,外放睦、杭二州刺史。授郴州刺史,赴任途中病逝,時年六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獻,葬於洛陽孟津縣送莊鎮鳳台村,累贈司徒。

劉幽求,在武則天聖歷年間參加製科考試,被任命為閬中縣尉,因受到刺史的輕視,棄官而去,後授朝邑縣尉。韋皇后意欲篡位,毒死唐中宗,改立溫王李重茂為帝,並臨朝聽製。劉幽求與臨淄王李隆基暗中定計,與鍾紹京、麻嗣宗、薛崇簡等人發動唐隆政變,入宮誅殺韋後,並經手發出一百多道詔書。次日,李重茂命相王李旦輔政,進封李隆基為平王,劉幽求擢拜中書舍人,參知政務,成為宰相,並賜爵中山縣男。

不久,李旦接受李重茂禪位,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劉幽求代理尚書右丞之職,仍舊擔任宰相,並進封銀青光祿大夫、徐國公。當時,李隆基建有大功,群臣都建議立為太子,皇長子宋王李成器也極力請求,劉幽求進言道:「臣聽說剷除天下禍患的人應當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拯救社稷君親於危難,論功最大,論德最賢,應為太子。」唐睿宗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劉幽求罷相,改任戶部尚書,不久又調任吏部尚書,劉幽求進拜侍中,唐睿宗還賜鐵券,讓他享有免死十次的特權,並準許他的子孫世代承襲徐國公的爵位。皇太子李隆基繼位,是為唐玄宗,尊唐睿宗為太上皇,劉幽求自認為功勞在群臣之上,以為唐玄宗會任命他為尚書左僕射兼領中書令。不料,唐玄宗卻任命竇懷貞為左僕射、崔湜為中書令,而劉幽求則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他心中不平,怨憤之情形於顏色。

當時,太平公主權傾朝野,宰相多出其門下,劉幽求便打算與右羽林將軍張暐率羽林軍誅殺太平公主,並讓張暐密稟唐玄宗:「竇懷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依靠太平公主才當上宰相的,日夜圖謀不軌。如果陛下不早日除掉他們,一旦事變突然發生,太上皇怎麼能平安呢!臣已經與劉幽求定好了計策,就等陛下下令。」唐玄宗深以為然。

事後,張暐又將密謀泄露給侍禦史鄧光賓,唐玄宗得知,非常恐懼,急忙將劉幽求等人的罪狀列舉報告給唐睿宗,劉幽求因此下獄。不久,法司上奏:「劉幽求離間皇帝骨肉至親,應該判處死刑。」唐玄宗以劉幽求於國有功為由,向睿宗求情,希望免除他的死罪,唐睿宗遂將劉幽求流放嶺南封州,張暐、鄧光賓也都遭到流放。

劉幽求被流放後,崔湜命廣州都督周利貞將其殺死,桂州都督王晙得知這一陰謀,便將劉幽求扣留在桂州,並對周利貞索要劉幽求的公文不予理會。後來,崔湜數次向王晙施壓,讓他遣送劉幽求。王晙仍舊不理,劉幽求這才得以倖免。

唐玄宗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劉幽求被召回朝中,升任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上柱國,並參與軍國重事。唐玄宗更改官製,劉幽求改任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不久被罷相,改任太子少保。姚崇上奏皇帝,稱劉幽求因擔任散職抑鬱不樂,口出怨言,唐玄宗遂將劉幽求貶為睦州刺史,並削去實封六百戶,後調任杭州刺史。

劉幽求又調任郴州刺史,他憤恚不已,在赴任途中病逝,終年六十一歲,唐玄宗得知後,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賜謚文獻,後來,唐德宗追贈劉幽求為司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