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08章 抵禦吐蕃——李抱玉
李抱玉,初名安重璋,河西人,唐朝中期名將,右武侯大將軍安興貴曾孫。家族世代居住於河西,以善養名馬而聞名,在西州長大,愛好騎射,熟識軍事。安史之亂時,被賜姓李氏,改名抱玉,隨李光弼固守河陽、收復懷州,功居第一,累官澤潞節度使、司徒。兼任鳳翔節度使時,平定潰卒與鄉村亡徒組成的叛軍。為唐朝鎮守西部要害,抵禦吐蕃入侵,深受代宗恩寵,史稱其「兼三節度、三副元帥,位望隆赫」,官至河西隴右副元帥、鳳翔澤潞節度使、同平章事,封涼國公。他鎮守鳳翔十餘年,雖無破虜之功,但境內比較安定,頗為當時所稱讚,去世時年七十四,追贈太保,謚號「昭武」。

李抱玉,本名安重璋,家族世代居住在河西,擅長飼養名馬,為時人所稱頌。他的侄兒們,有的遷居京城成了儒生,有的和儒士結成了親家,逐漸受到了儒士的影響。安重璋從小在西州長大,喜歡騎馬射箭,經常在軍營任隨從,沉著、堅毅、有計謀、忠誠並細心謹慎。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在靈武即位,賜安重璋姓李氏,太尉李光弼命他任偏將,多次立有功績,很快脫穎而出,從特進官、右羽林大將軍、知軍事,升任鴻臚卿員外置同正員,持節鄭州諸軍事兼鄭州刺史,代理禦史中丞,鄭、陳、潁、亳四州節度,太上皇唐玄宗以其戰河西有功,為其改名抱玉。

當時,史思明攻陷了洛陽,李光弼據守河陽,叛軍兵力正強,李光弼對李抱玉說:「您能替我守兩天南城嗎?」李抱玉說:「過了兩天怎麼辦?」李光弼說:「過了兩天沒有救兵來,可以放棄城池。」叛軍元帥周摯率安太清、徐黃玉等先抵達南城,要攻城,李抱玉就騙他們說:「我軍糧食吃完了,明天就投降。」叛軍很高興,收兵等他們投降。李抱玉因此能修好守衛設施,第二天,他堅守城牆求戰,叛軍因被騙發怒而猛烈攻城。李抱玉乘叛軍沒防備進攻,內外夾攻,殺死了很多叛軍,周摯軍退卻了。李光弼親自率軍守中贖城,周摯放棄南城進攻中贖城,沒獲勝,就整頓軍隊要攻北城,李光弼率軍出城進攻,大敗叛軍,固守河陽,收復懷州,他的功勞都最大,因此升任澤州刺史、兼任禦史中丞。

唐代宗即位,擢為澤潞節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兼禦史大夫,加領陳、鄭二州,遷任兵部尚書,封武威郡王。李抱玉多次上書懇辭王爵,代宗隻好改封其為涼國公,拜為司徒。

吐蕃攻陷京師長安,代宗逃到陝州,各軍散兵和各地亡命之徒聚集成為草寇,京城南邊子午等五條山谷的草寇對百姓危害較大。代宗派薛景仙任五穀使,率軍征討,幾個月都沒有獲勝,於是下詔命李抱玉為鳳翔節度使討伐草寇。李抱玉探聽到匪首住處,先派兵分別駐守各條山谷,又出奇兵暗暗派幾百名精兵從洋州進攻草寇。匪首高玉正和眾匪首聚會,突然被幾十名精兵抓獲,於是又大舉搜捕匪首,把他們都殺了,其餘匪徒不攻自散,十天以內五穀都平定了。因此升任司空,其他職務和過去一樣。

吐蕃每年進犯邊境,代宗認為岐陽是國家西邊的大門,靠李抱玉鎮守,對他無比寵信,提拔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兼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河西、隴右、山南西道副元帥、判梁州事,同時兼任三道節度,又掌管鳳翔、潞、梁三大府,官任三公。

李抱玉認為職務太高,堅持上奏懇切辭讓司空及山南西道節度、判梁州事等官職,又請辭兵部尚書。代宗讚賞他的謙遜禮讓,下詔允準,李抱玉鎮守鳳翔十多年,雖無破虜之功,但境內比較安定,頗受時人的讚揚。李抱玉去世,代宗非常悲痛,為此罷朝三日,追贈太保,謚號昭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