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12章 李贊皇公——李棲筠
李棲筠,字貞一,趙郡贊皇人,唐朝中期名臣,宰相李吉甫之父、太尉李德裕祖父。出身趙郡李氏西祖,莊重寡言,體貌軒特,授冠氏主簿。安史之亂時,趕赴靈武,李亨即位,擢殿中侍禦史、給事中、工部侍郎。唐代宗即位,得罪宰相元載,遷常州刺史,冊封贊皇縣開國子,遷蘇州刺史。有「贊皇公」、「李西台」之稱,鬱憤成疾,病逝時年五十八,追贈吏部尚書、司徒,謚號「文獻」。

李棲筠,自幼喪親,氣度高遠,為人莊重寡言,體態軒昂、樣貌卓異。喜愛讀書,知識淵博,文思敏捷且簡扼,不隨意交遊。李棲筠的族子李華,每每稱其有王佐之才,士人也很仰慕他。最初住在汲縣的共城山下,李華堅持請求他參加科舉考試,李棲筠以高第中進士,之後被調授為冠氏縣主簿,郡守李峴視他為布衣之交。後來,李棲筠遠赴安西都護府,進入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的幕府,擔任節度判官。封常清被召回,臨行前,封常清表請李棲筠暫攝監察禦史,兼行軍司馬。

唐肅宗在靈武登基後,調安西軍入關平叛,李棲筠親自挑選精兵七千,統軍回朝,被擢升為殿中侍禦史。長安被收復後,朝廷開始討論如何處置接受叛軍官職的陳希烈等數百人,時任三司使的李峴奉命參議,奏請李棲筠為詳理判官。李棲筠推究這些人接受官職的原因,斟酌情理之間,悉心輔助李峴,最終使許多官員的性命得到保全,此事之後,李棲筠聲譽日隆,超過了朝臣呂諲、崔器。

經多次升遷,李棲筠被授為吏部員外郎,判南曹事務。當時,遭逢大亂之後,銓選官吏的簿籍亡失,多有偽造冒名之事,李棲筠加以判析,條理分明,使小吏為之氣衰,號稱神明。後調任山南防禦觀察使,李峴被罷相貶謫,李棲筠受此牽連,被改調為太子中允,迫於輿論壓力,才重新授官河南縣令。天下兵馬副元帥李光弼守衛河陽時,看重李棲筠的才能,邀請他出任自己的行軍司馬兼糧料使,之後被改命為絳州刺史,屢次遷升為給事中。

禮部侍郎楊綰認為進士不經鄉舉,隻考察辭賦之類的虛浮文章,不能得到士人的真才實學,於是奏請設置五經秀才科,唐代宗詔令群臣商議此事,李棲筠與給事中李廙、尚書左丞賈至及京兆尹兼禦史大夫嚴武等均支持楊綰的奏議,後來,李棲筠升任工部侍郎。

關中地區,素來倚仗鄭國渠、白渠以灌溉農田,而權貴壅塞上遊,以獲取水磑之利,這樣的水磑竟有近百處,奪去了農田用水的十分之七。李棲筠就任後,奏請將這些水磑全部拆毀,每年由此多獲兩百萬的租賦,百姓也倚仗他來得到收成。至此,李棲筠已有當宰相的聲望,宰相元載得知後,頗為忌恨,於是外調他為常州刺史。

常州遭逢大旱,許多平民被餓死,李棲筠於是開鑿溝渠,引長江水灌溉田地,使常州得到大豐收。宿賊張度佔據陽羨西山作亂,朝廷累年攻討,都未獲成效,李棲筠發兵進擊,將其黨羽全部消滅,州境得以安謐。穩定了常州局勢之後,他開始建設學校,在學堂上畫《孝友傳》,向諸生展示,又舉行鄉裡的飲酒之禮,使「登歌降飲,人人知勸」,起到了教化百姓、移風易俗的作用。因為傑出的治績,李棲筠被朝廷進授為銀青光祿大夫,封爵贊皇縣子,他的一個兒子還被封授為官,常州百姓感念李棲筠,為他刻石頌德。

蘇州豪士方清趁荒年招誘流民為盜,聚眾數萬,活動在黟、歙一帶,阻山防禦,使東南地區深受困苦。代宗命李光弼分兵進討,正逢平盧行軍司馬許杲自恃有功,擅自留駐上元縣,有窺探江南的意圖,朝廷不願連連興兵,便拜李棲筠為蘇州刺史兼禦史中丞、浙西都團練觀察使,以圖取許杲。李棲筠到任後,張設武備,派能言善辯之人攜重金犒勞許杲軍,使士兵心悅誠服,許杲的陰謀不能得逞。許杲大為驚恐,於是聚眾渡江,在掠奪楚、泗一帶後潰散,事變之後,李棲筠有功被加兼為禦史大夫。

元載為相日久,日漸驕橫,代宗不能忍受,暗中引用剛直的大臣來幫助自己,企圖收回大權,併除去元載。正逢禦史大夫敬括去世,代宗立刻召李棲筠與河南尹張延賞入朝,挑選一人接任禦史大夫,因張延賞先到,於是被任命為禦史大夫。但在之後發生的朝臣李少良、陸珽等彈劾元載事件中,張延賞稱病在家,不敢對抗元載,致使李少良、陸珽被定罪處死。事後,代宗大感失望,遂外調張延賞為淮南節度使,拜李棲筠入朝為禦史大夫。

李棲筠初見代宗時,陳述明辨,沒有阿諛之詞,受到代宗由內而發的喜愛,於是被中旨製麻,直接任命為禦史大夫,舉朝都不知這一任命,內外群臣為之震驚。李棲筠為人剛直,不屈服於權勢,華原縣尉侯莫陳怤因考績優等被補授為長安縣尉,按例前往禦史台拜謁,被李棲筠詢問起勞績,侯莫陳怤神色不安,無法應對,於是自稱通過朝臣徐浩、杜濟、薛邕陞官,並非真的考績優等。李棲筠於是上奏彈劾侯莫陳怤,連帶揭露徐浩、杜濟、薛邕三人的劣跡,代宗得到奏疏,不能決斷。恰逢出現月蝕,代宗詢問原因,李棲筠答道:「『月蝕修刑』,如今欺上謀私者未得之罪,上天似乎是以此來警戒陛下吧?」侯莫陳怤等由此才被懲治。

按照舊例,皇帝在曲江亭宴賜百官,命教坊樂妓及戲謔之人錯雜陪侍,李棲筠認為自己身任國家風憲之責,便獨自不赴宴,自此之後,禦史台將此舉定為規製。

代宗經常想召李棲筠入朝為相,因忌憚元載而往往作罷,但每有對朝臣的除授,都暗中詢問他的意見,對朝政多有補益。李棲筠眼見代宗猶疑不決,心中也憂憤不已,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臨終前,李棲筠自撰了墓誌銘,代宗聞訊,追贈他為吏部尚書,賜謚號「文獻」。

李棲筠喜歡獎勵善行,並不介意他人攻擊自己的短處,為天下士人所推重,人們不敢直呼他的名諱,尊稱其為「贊皇公」。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