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20章 睿真皇后——沈珍珠
沈氏,相傳名為沈珍珠,實則無載,吳興人,官宦世家出身。以良家子身份被選進東宮,太子李亨將沈氏賜給當時的皇長孫李俶,為李俶生下皇長曾孫李適,即日後的唐德宗。安史之亂中玄宗倉皇出逃,而沈氏以及部分宗親未能有幸隨駕出逃,李豫收復洛陽,於掖庭宮中見到沈氏,其收復北地重任在身,沒有迎回長安,遂李豫將沈氏安排在洛陽,然而不想洛陽再次陷落,沈氏從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唐代宗即位,收復洛陽,並未得到沈氏下落,因此下旨尋找沈氏。唐代宗去世,李適繼位為唐德宗,冊封生母沈氏為皇太后,冊封儀式上,德宗及大臣對著空氣跪拜,可謂子欲養而親不待,朝臣都為之哭泣。沈氏的曾孫唐憲宗即位,追尊沈氏為太皇太后,上謚號為睿真皇后,認為沈氏已死,為其發喪,葬衣冠塚,神位主祔代宗廟。

沈氏,為東漢海昏候沈戎之後,沈氏的先祖即為南梁安陸太守沈勰,因侯景之亂入周,後仕北周為官,官至尚書左僕射。沈氏的高祖即沈勰之子沈琳,為隋水部郎中、大理卿;曾祖沈士衡為陝州司馬;堂伯沈從道為《書史會要》記載的唐代書法家,曾任冀州刺史,廣平郡太守;父親為沈易直,生前官至大理正,可謂世代為官,名門望族。以良家子身份被選入宮中,時肅宗李亨為東宮皇太子,將沈氏賜予廣平王李豫。

唐代於宮廷外採選良家子為皇子孫妃嬪及宮內女官的補充,被選之人需要按禮聘納,唐代對良家子的要求祖上為非刑戮之家,也非微寒之族,因此身世良好的世家官宦之女就成了首選對象,按照玄宗朝採選標準,沈氏是個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的女子。

沈氏為15歲的皇長子李豫,生下長子李適,即日後的唐德宗,日後沈氏成為代宗皇帝妃,唐德宗繼位後更母憑子貴被遙尊為皇太后,並由唐憲宗追尊為睿真皇后。

安祿山叛唐後進逼長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及諸皇子皇孫皇子妃皇孫妃倉皇出逃,太子李亨等皇子皇孫也在其中,沈氏與部分皇室宗親則未來得及跟從並落入安史叛軍手中,囚於洛陽。根據資質通鑒記載「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沈氏當時可能處於延秋宮門之外,未被及時帶走。

李亨在靈武稱帝後,封長子李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李豫收復東都洛陽,在東都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叛軍關押一年多的沈氏。李豫被立為皇太子,由於複雜的原因以及出於對沈氏安全的考慮未能將其迎回長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陽宮中。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在此之前李光弼已移牒河南尹李若幽帶領官吏民撤離洛陽避難,因此洛陽是一座空城,史書並未記載此時沈氏去向。

李豫即位後,命太子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與郭子儀李光弼共同領命收復洛陽,洛陽收復,但沈氏依然沒有下落,唐代宗因此下詔尋找沈氏,雖派使者到處尋訪,十餘年卻始終一無所獲。曾有壽州崇善寺尼姑廣澄詐稱沈氏,經過有司檢驗其實廣澄從前的身份是少陽院的乳母。

代宗駕崩,太子李適即位,遙尊生母沈氏為皇太后,舉辦封冊之禮在含元殿,好像皇太后親自來臨,李適親奉冊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為了尋找生母,德宗李適採納了中書舍人高參的建議,任命睦王李述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處尋訪,多方查找,同時對沈氏家族大加封贈,以期母子團聚。

消息傳來,沈太后在洛陽找到了,長安城中一片喜悅,唐德宗將其迎入東都上陽宮,派遣宮女百餘人,懷著禦賜之物到上陽宮供奉「沈太后」。然而,很快就證實所謂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養女,因為年紀相貌酷似沈氏,並與之在宮中有所接觸,誘於名利而行冒充之舉,德宗左右都很氣憤,紛紛請求對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還對身邊的人說:「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騙也沒關係。」從此之後,冒名者越來越多,然而,終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長子順宗即位並於七月後駕崩,由其長子憲宗即位。此時,尋訪沈氏的工作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仍無音訊,有司建議予以停止,同時發詔,在肅章內殿為沈氏發喪,上太皇太后號,建衣冠塚於代宗陵並立神位於代宗廟。

沈皇后一生,命運多艱,屢遭離亂,結局更是千古之謎,其與舊唐書中稱「宇量弘深,仁孝溫恭」的唐代宗的感情問題,與唐代宗妃嬪崔氏、獨孤氏的關係也成為後人探索爭論的熱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