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438章 方外十友——畢構
懷讓禪師,俗姓杜,唐代高僧,金州安康人,唐佛教禪宗高僧。拜宏景禪師出家,為了能在佛法上獲得更深的造詣,便前往河南嵩山一世祖達摩修行處,依慧安學禪,深得慧安欣賞,遂推薦其南下韶州參拜禪宗六祖慧能學禪,並成為其高徒,慧能圓寂後,懷讓往南嶽般若觀音台,弘揚慧能學說,開南嶽一系,世稱「南嶽懷讓」。一生忠實繼承慧能衣缽,主張「心性本靜,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強調「以無念為宗」和「心即是佛」,自稱「頓悟法門」,又叫「頓門」,其宗旨「凈心、自悟」四字。修行方法簡便,僧徒眾多,成為中國佛教禪宗正統,他和行思兩人先後分出禪宗五家,即: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其中以南嶽懷讓門下的臨濟宗流傳時間長,影響大,在晚唐和宋代先後傳入朝鮮、日本。

懷讓禪師從小資質聰慧絕倫,風度出眾,十歲就特別喜愛佛書,高僧玄靜法師忽然到來,對懷讓的父母說:「這孩子相貌超然,出俗不染,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法器,如果能夠出家,將來一定有所成就,而且可以廣度眾生,他的才識和前途非常殊勝,這非一般人能夠明白。」在玄靜法師的引導之下,懷讓禪師在荊州玉泉寺宏景律師座下出家,滿二十歲受具足戒。宏景律師是當時負有盛名的律師,指示懷讓用心研讀律藏,每日鑽研文字般若的少年懷讓,不免感嘆:「夫出家者,當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同門坦然法師了解懷讓的志氣超邁,於是勸懷讓一同前往拜謁深受隋煬帝和唐高宗尊崇的嵩山慧安大師。

慧安大師,五祖弘忍大師的門徒,五祖入滅後,慧安大師行腳至中嶽嵩山,便在此處定居,遁世離俗,懷讓和坦然法師在頂禮慧安大師後,直接說明來意,請教佛法的大義。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安曰:「何不問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安曰:「當觀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安以目開合示之。在一番請益後,坦然法師當下明了真心,不再懷疑,而懷讓禪師的機緣還不具足,慧安大師知懷讓將來定為禪門龍象,所以指點他到曹溪參禮六祖大師,習學無上心法。

從中原地區南下,為法不遠千裡,跋山涉水,終抵曹溪寶林寺晉謁六祖大師。懷讓面見六祖,至誠禮拜。六祖即問:「你從何處來?」懷讓回答:「我從嵩山來。」雖然這是從事上回答,但「嵩山」可能表事,也可能表理。為了更進一步測驗他是不是開悟了,於是六祖接著問:「嵩山像什麼樣子?你從嵩山的那個方向來?」懷讓回答:「嵩山沒有形象,什麼都不像。能說出個形象,就不是嵩山真正的相貌。」懷讓所回答的嵩山,顯然不是以嵩山的形體、事相來回答,而是指他的心境。六祖大師為了再進一步勘驗,又問:「還可修證嗎?」懷讓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這念心非關修證,亦無法汙染。」六祖大師即為懷讓印可,說:「隻此不染汙的這念心,即是諸佛之所護念。你是這樣,我也是這樣的。」

師徒以心印心,懷讓禪師這回是真正悟道了。六祖接著又說:「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曾預言:『在你門下將出一匹馬駒,這馬駒一出世,便會踏殺天下人。』這件事情你要牢牢記在心裏,不要急著說出來。」得到印證的懷讓禪師,留在六祖身邊侍奉十五年之久,直到玄六祖入滅後一年,懷讓禪師才離開曹溪。

懷讓禪師雲遊四方後,來到衡山般若寺,由於大師長期居於衡陽觀音道場,即以觀音為號。懷讓禪師在此弘揚佛法時,四方僧徒前往歸敬,禪師於此大弘禪宗心法,更隨機教化,令弟子得悟心性。在南嶽磨鏡台曾以「磨磚成鏡」為喻,啟發馬祖道一向內參究心地法門,圓寂於南嶽。

懷讓禪師,佛教中國本土化後產生出來的高僧,他身居承先啟後的地位,開啟了禪法在中國普傳的先河,不僅促成了日後禪宗發展成為中國佛教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深遠、傳播廣泛的宗派之一,也促進了整個佛教的興盛,更為創造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作出了貢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