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50章 堅守臣節——張孝忠
張孝忠,字阿勞,信州人,契丹乙室活部,唐朝中期藩鎮、將領,鴻臚卿張謐之子。身材魁偉,勇武過人,原本是安祿山的部將,安史之亂平定後,歸順朝廷,成為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部將,此後累封至易州刺史、太子賓客兼禦史中丞,封范陽郡王。李寶臣去世,其子李惟嶽舉兵謀叛,張孝忠選擇支持朝廷,在平叛後先後擔任成德節度使、義武節度使等要職。張孝忠一直支持朝廷,拒絕與朱滔、王武俊等人合作,並在唐德宗遭遇奉天之難時派兵勤王。張孝忠病逝,終年62歲,贈魏州大都督,追封上谷郡王,賜謚貞武。

張孝忠,祖上世代為契丹乙失活部落酋帥,父親在開元年間內附唐朝,出任鴻臚寺卿。張孝忠身材魁偉,性情寬裕,以勇武聞名燕趙,與王武俊齊名。後來,張孝忠成為安祿山部下偏將,隨其攻破九姓突厥,被提拔為漳源府折衝。安史之亂時,張孝忠先後跟隨安祿山、史思明攻陷河洛,率部為前鋒。

安史之亂平定,張孝忠歸順朝廷,成為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部下,授左領軍衛郎將。此後,張孝忠累封至左金吾衛將軍同正、殿中監,歷任飛狐、高陽二軍使。李寶臣認為張孝忠謹慎穩重又驍勇善戰,對他非常信任,還將妻妹嫁給他,讓他統領易州兵馬,張孝忠在易州十幾年,威名卓著。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攻打冀州,張孝忠奉命前去抵禦,田承嗣見他軍容整肅,嘆道:「張阿勞在這裏,冀州難以奪取啊!」於是,焚毀營寨,趁夜退兵。不久,李寶臣與幽州節度使朱滔交惡,擔心朱滔入侵成德,便任命張孝忠為易州刺史,並配給七千精兵,讓他防禦幽州。後來,朝廷封張孝忠為太子賓客兼禦史中丞、范陽郡王。

李寶臣去世,其子李惟嶽謀襲節度使不果,舉兵叛亂,朝廷命朱滔征討,朱滔知道張孝忠善戰,便命判官蔡雄遊說張孝忠道:「李惟嶽年紀輕不懂事,竟然抗拒朝廷命令。我朱滔奉旨討伐,你為什麼要幫助叛逆?如今昭義軍、河東軍已經攻破田悅,而李希烈收復襄陽,梁崇義也已投井自盡。河南各路官軍很快就能北上,魏博、成德馬上就要滅亡。你若能歸順朝廷,必定受到重用。」張孝忠便派人回復朱滔,又命錄事參軍董稹入朝面見皇帝。唐德宗大喜,加封張孝忠為檢校工部尚書、恆州刺史、兼禦史大夫,成德軍節度使,讓他和朱滔一起征討李惟嶽。李惟嶽得知張孝忠歸順朝廷,便殺死其弟張孝義與三個已經出嫁的女兒,而張孝忠則與朱滔結為姻親。

張孝忠與朱滔在束鹿擊敗李惟嶽,李惟嶽逃回恆州,朱滔欲乘勝追擊,張孝忠卻撤向西北,駐紮在義豐,朱滔大驚,張孝忠部將也都大惑不解:「如今李惟嶽潰敗,您卻不再接再厲,我們實在不明白。」張孝忠道:「我們只是要破賊,如今賊軍已經擊破。恆州有很多久經戰陣的將領,我們若率軍進逼,他們就會誓死抵抗,我們若暫緩進攻,他們肯定會起內訌。況且朱滔這個人,見識淺薄,可以共始,難以共終。我們就在義豐,等待李惟嶽滅亡。」朱滔隻得停駐在束鹿,不敢繼續進軍。

成德大將王武俊斬殺李惟嶽,一切都與張孝忠料想的一樣。不久,定州刺史楊政義投降張孝忠,張孝忠於是佔據易州、定州二州之地。後來,唐德宗將成德軍轄下各州分封給張孝忠、王武俊、康日知三人,並在定州設置義武軍,任命張孝忠為檢校兵部尚書、義武節度使、易定滄等州觀察等使。

朱滔、王武俊發動叛亂,打算到魏州救援田悅,朱滔派蔡雄到定州,遊說張孝忠一起舉兵,張孝忠回復道:「李惟嶽叛逆,我張孝忠歸順朝廷,如今是個忠臣。我性子直,既然效忠朝廷,就不會再反叛。我與王武俊都是胡人,又一同共事,對他非常了解,他這個人反覆無常。司徒您以後一定會想起我這番話的。」朱滔又贈以金帛,張孝忠仍拒絕起兵。

當時,義武軍位於幽州軍與成德軍之間,四面受敵,張孝忠修建戰壕、堡壘,鼓舞將士,絲毫不受朱滔二人的蠱惑,受到時人的稱讚,朝廷加封他為檢校左僕射,將他的食邑加到三百戶。後來,張孝忠受到朱滔的攻擊,朝廷便派神策兵馬使李晟、中官竇文場前去救援,張孝忠與李晟戮力同心,終於保住義武軍,使叛軍不敢深入。

涇原兵變,唐德宗逃往奉天,李晟欲回師勤王,張孝忠正陷於朱滔和王武俊威脅下,一直不讓李晟離開。李晟讓兒子李憑娶張孝忠之女,又解下玉帶賄賂張孝忠的親信,才得以帶兵西歸,張孝忠也派大將楊榮國率六百精兵隨李晟西入關中,李晟收復長安時,楊榮國也立下戰功。

河北地區發生蝗災,因戰亂方平,百姓都無積蓄,以致餓死無數。當時,張孝忠以身作則,每頓隻吃乾豆,屬下也都吃些粗劣的食物,人們都很佩服他的勤儉,稱他為『賢將』。唐德宗加張孝忠為檢校司空,並將女兒義章公主嫁給其子張茂宗,張孝忠讓妻子昧谷氏到長安迎接公主,受到唐德宗的厚賞。張孝忠在部將的迷惑下,入侵蔚州,雖然很快便退回,但仍被以擅自興兵為罪名,削去檢校司空之職。

張孝忠病逝,終年六十二歲,唐德宗輟朝三日以示哀悼,冊贈太傅、太師、贈魏州大都督,追封上谷郡王,賜謚貞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