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445章 賜死異鄉——宋之問
魏政,字知古,深州陸澤人,唐朝時期宰相。出身巨鹿魏氏,進士及第,歷任著作郎、鳳閣舍人、衛尉少卿、吏部侍郎、晉州刺史、黃門侍郎、右散騎常侍。唐睿宗複位,反對修建道觀,擔任戶部尚書、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唐玄宗繼位,遷侍中,進封梁國公,因與宰相姚崇不睦,罷為工部尚書,因病病逝,追贈幽州大都督,謚號為忠。

魏知古,為人正直,二十歲便考中進士,歷任著作郎、鳳閣舍人、衛尉少卿,參與編修國史,又兼任檢校相王府司馬,擔任吏部侍郎,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因母喪離職,後被起複為晉州刺史。相王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因曾任相王府屬官,被拜為黃門侍郎,兼修國史,又改任右散騎常侍。

當時,唐睿宗為女兒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觀,魏知古上疏進諫道:「安養百姓是治政之本。為公主修建道觀,是要樹功德來祈求福佑,但卻佔用民宅,使百姓無處安身,這既背人事,也有違天時,陛下為人父母,怎能安心。君主言行都要記載在史書中,因此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臣有諫諍之責,又負責修史,如記下陛下不合常理的舉動,後人會怎麼看?臣認為盛暑修觀非常不妥。請陛下體察民意、罷去勞役,造福於民。」唐睿宗不聽。

不久,魏知古又進諫道:「臣聽說百姓以君為天,君以百姓為本。陛下登基後,百姓都以為朝廷會施新政,但如今卻風教衰敗,府庫空虛,人力凋敝,勞役不止,官員日增。為二位公主修建道觀,並非急務,臣此前請求停止這一勞役,但仍未停止。今年水旱成災,五穀不熟,若到明年春天,一定會發生飢荒。陛下為人父母,想用什麼方法來拯救呢?突厥為患,為時已久,如今又遣使來朝,請求和親。他們乘中國飢虛,在和親之際,倘若窺測侵犯,國家應怎麼提防呢?」唐睿宗認為他言辭懇切,任命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太子左庶子。

魏知古擔任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李隆基繼位,是為唐玄宗,尊父親唐睿宗為太上皇,魏知古又被擢拜為侍中。不久,魏知古隨唐玄宗到渭川打獵,賦詩諷諫,唐玄宗下詔褒揚魏知古,對他大加賞賜,進封梁國公。當時,太平公主與宰相竇懷貞等人意欲作亂,密謀廢立,魏知古向唐玄宗告發,唐玄宗遂搶先發動政變,誅殺太平公主等人,政變成功後,魏知古獲賜實封三百戶。

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薦,後與姚崇並列相位,受到姚崇的輕視,姚崇奏知皇帝,任命魏知古為吏部尚書,讓他到東都洛陽主持選官,魏知古非常不滿。姚崇之子認為父親對魏知古有恩,便趁機請託於他,魏知古從洛陽回京,將此事告知唐玄宗。不久,玄宗假意問姚崇道:「你兒子才能如何?現在何處?」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臣有兩個兒子在洛陽任職,慾望很多但不謹慎。臣早年曾有恩於魏知古,他們一定是藉此請託於魏知古。」唐玄宗認為姚崇公正無私,而魏知古卻有負於姚崇,便欲罷免他的官職,姚崇道:「臣的兒子行為失檢,擾亂法紀,陛下卻罷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會以為陛下偏私於臣。」唐玄宗最終還是將魏知古罷為工部尚書。

魏知古,有知人之鑒,曾先後舉薦洹水令呂太一、蒲州司功參軍齊璟、前右內率府騎曹參軍柳澤、密縣尉宋遙、左補闕袁暉、右補闕封希顏、伊闕尉陳希烈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擔任清要官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