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64章 節度涇原——段秀實
段秀實,字成公,隴州汧陽縣人,唐朝中期名將。幼讀經史,稍長後習武,為人謙恭樸實,早年征戰於西域,參與怛羅斯之戰,歷任安西府別將、隴州大堆府果毅、綏德府折衝都尉等職。安史之亂後,輔佐大將李嗣業、荔非元禮、白孝德平叛,後更任邠寧節度行軍司馬兼都知兵馬使,協助節度使馬璘治鎮。升任四鎮北庭行軍及涇原鄭潁節度使,總攬西北軍政,累封張掖郡王,在他任內,邊患稍減,使百姓安居樂業,後因得罪宰相楊炎而被調回長安,改授司農卿。涇原兵變發生,叛將朱泚企圖稱帝,段秀實當庭勃然而起,以笏板攻擊朱泚,因此遇害。史稱「自古歿身以衛社稷者,無有如秀實之賢」。

段秀實,本籍姑臧,因曾祖父段師濬出任隴州刺史,並留在隴州沒有回家鄉,於是變成汧陽人,段秀實的祖父段達,曾任右衛中郎,他的父親段行琛,曾任洮州司馬,後因段秀實功被贈官揚州大都督。六歲時母親病重,他急得七天不吃不喝,等母親病情好轉才肯吃飯,當時人們稱他為「孝童」。到他長大後,深沉忠厚,能做決斷,慷慨激昂有救天下的志向,被推薦為明經,他的朋友輕視他,段秀實說:「搜章摘句,憑這本事不能為國立功。」就放棄了。

安西節度使馬靈察將段秀實錄為別將,跟隨馬靈察征伐護蜜國有戰功,被拜為安西府別將,高仙芝接替馬靈察成為安西節度使,段秀實轉而跟隨高仙芝。高仙芝舉兵包圍怛邏斯,後來黑衣大食的援軍前來救援,高仙芝兵敗,唐軍士氣大衰。夜間,段秀實聽到副將李嗣業的聲音,因而大聲斥責他說:「害怕敵人而逃跑,是不勇敢,為了自己脫險而讓大家陷入危難,是不仁義。」李嗣業慚愧不已,便與段秀實一起重整敗軍。唐軍回安西後,李嗣業向高仙芝表示,希望任命段秀實為判官,高仙芝則任命他為隴州大推府果毅。

封常清接替高仙芝擔任安西節度使,段秀實隨封常清出征大勃律,進軍賀薩勞城,一戰而勝。封常清想要追趕逃跑的敵人,段秀實勸他說:「敵軍出弱兵,是引誘我軍,請吩咐部隊去搜索山林。」果然發現敵人的伏兵,於是將其一舉殲滅。此後,段秀實因戰功改任綏德府折衝都尉。

唐肅宗李亨於靈武即位,徵召安西節度使梁宰前往協助平定安史之亂,梁宰想逗留觀望形勢變化,李嗣業暗中答應了,段秀實對李嗣業說:「哪有天子告急,臣子不動,卻相信流言的,難道您也這樣想?」李嗣業於是求見梁宰,請求派兵,梁宰同意了,就派出了步騎兵五千人,由李嗣業率領奔赴朔方軍,段秀實任其副手,屢立戰功。後李嗣業任節度使,段秀實因父親去世,悲痛守喪超出喪製,李嗣業已被任命為節製,思念段秀實像失去了左右手,上表請求徵召段秀實復官,任命他為義王友,充任節度使判官。

安慶緒奔逃到鄴城,李嗣業與眾將領率軍圍困他,將作戰物資放在河內,李嗣業上表請任段秀實為懷州長史,暫時管理軍州,併兼節度留守後方,負責提供後援糧草。當時軍隊疲勞,錢糧缺少,秀實接連不斷地督運糧草,招兵買馬,來充實前線軍隊。各路軍隊在愁思崗激戰,李嗣業中流箭陣亡,眾將推舉荔非元禮代管李嗣業的軍隊,段秀實聽說此事後,立即寫信給先鋒將白孝德,讓他派兵護送李嗣業的靈柩到河內,段秀實親自與文武官員在縣境迎接,並拿出全部私人錢財給李嗣業辦喪事。荔非元禮推崇他的義氣,便奏請朝廷任命他為光祿少卿,仍任節度使判官。

邙山戰敗,荔非元禮移駐翼城,不久後發生兵變,荔非元禮被部下殺死,將領大多數也被害,只有段秀實因為為人恩義誠信,被士兵們敬服,都在他的周圍跪拜,不敢殺害他,將士們另外推舉白孝德任節度使,人心稍稍安定,段秀實又升任光祿卿,任白孝德的判官。段秀實共輔佐三任節度使,愈加有名。

吐蕃佔領長安,唐代宗李豫逃到陝西,段秀實勸白孝德帶軍去協助代宗,白孝德改任邠寧節度使後,並奏任段秀實為太常卿、代理支度營田二副使。白孝德率軍西進,駐軍奉天,當時國家糧倉空虛,縣府官吏不知道從哪裏可以弄到糧草供應軍隊,於是都逃走了,軍隊就散開搶掠,白孝德製止不住。段秀實私下說:「如果任用我做軍侯,哪能亂到這地步呢?」司馬王稷報告了這事,於是命段秀實任都虞候,掌管奉天行營的軍務,他號令嚴明,軍中畏懼,軍隊地方都安寧了,代宗聽說後很長時間讚嘆不已,回師邠寧後,繼續擔任都虞候,被白孝德推薦任涇州刺史。

新任邠寧節度使馬璘奏請加封段秀實為開府儀同三司,馬璘遇事常同段秀實商量。當時,軍中有一位能拉開二十四石弓的士兵犯了偷盜罪,馬璘想予以赦免,段秀實說:「將領有偏愛,法令就不一致,即使韓信、白起再生,也不能治理好。」馬璘認為他說得對,最後下令殺死這名士卒,馬璘決定的事中有不合理的,段秀實一定堅持爭辯,到馬璘認錯為止。

馬璘在涇州修築城防時,段秀實任留後,馬璘歸來後,段秀實因勤懇被加封為禦史中丞,馬璘隨即奉命移任涇州節度使,他的軍隊曾從西域四鎮、北庭到中原勤王,在外地頻繁調動,因辛苦導致很多人埋怨。刀斧將王童之見人心浮動,引誘他們叛亂。有人報告了這事,並且說:「應嚴加戒備,他們約定以打更鼓聲為號。」段秀實就把打更人召來,假裝因時間不準發怒,告誡他們說:「每到一更籌碼到了,一定要來報告。」每次報告,都命令延長幾刻時間,四更打完天就亮了。

軍中報時不一致,王童之的叛亂不能發動。第二天,報告人又說:「今天晚上將燒草料場,約定救火人一齊叛亂。」段秀實嚴加警備,半夜火裡果然起火,段秀實就派人在軍中下令說:「敢去救火的斬首!」王童之住在外邊營地,請求進來救火,段秀實不答應。第二天,逮捕了王童之,連他的同黨八人一起斬首示眾,下令說:「膽敢推遲遷移的人滅族!」部隊於是遷到涇州。

當時,駐地的倉庫儲糧不多,外城沒有居民,朝廷為此擔心,便命令馬璘管轄鄭、潁兩州來供應涇原軍,命令段秀實任留後。軍隊不缺錢糧,兩州因此太平,馬璘嘉獎他的功績,奏請朝廷任他為行軍司馬兼都知兵馬使。馬璘在鹽倉與吐蕃交戰失敗,他被敵軍攔隔,到傍晚還沒有回來,涇原兵馬使焦令諶等人和敗兵爭相奪門入城。有人勸段秀實登城拒守,段秀實回答:「主帥不知在何處,當前的任務是攻擊敵軍,難道能苟且求生嗎!」段秀實召見焦令諶等人,責備他們說:「按軍法規定,失去大將,部下都得處死。各位忘掉了死嗎!」焦令諶等人十分慌恐,跪拜在地,請求段秀實給他們下命令。段秀實於是派遣所有城中沒有參加過戰鬥的士兵出城,在東原佈陣,並收羅散兵遊勇,擺出準備拚死作戰的姿態。吐蕃很畏懼,逐漸退卻,入夜,馬璘才得以回城。

馬璘病重,不能管事,便請段秀實代理節度副使兼任左廂兵馬使,段秀實就命十將張羽飛任招召將,派兵警戒,以防意外。馬璘去世,軍中數千人奔走號哭,節度府的門庭屏牆外一片哀哭聲,段秀實都不讓他們進去,他命令押牙馬頔在裏面辦理喪事,李漢惠在外面接待賓客,馬璘的妻妾子孫位居堂中,宗族父老位居庭內,高級將領位居堂前,衙內親兵在營中哭泣,百姓分別在家守候。如果兩個人在通衢要道偶然說話,就將他們抓住,囚禁起來,不是護送靈柩出喪的人不得遠送。弔唁哭拜都有儀式和禮節,送喪遠近都有規定,違者依軍法處治。都虞候史廷乾、兵馬使崔珍、十將張景華圖謀在治喪時作亂,段秀實知道後,奏報朝廷讓史廷乾入朝宿衛,崔珍移軍駐守靈台,將張景華補任外職,不殺一人,節度軍府安然無恙。

段秀實被正式授任涇州刺史,兼禦史大夫,四鎮、北庭行軍和涇、原、鄭、潁節度使。他在任三四年間,邊患有所緩解,他為人簡樸坦率和氣,遠近的人都稱讚他。當時依照法律,官員身兼二職可拿兩份俸祿,段秀實隻拿一份,不是因公聚會,他不奏樂喝酒,家裏沒有樂妓和小妾,沒有多餘的財產,而他回到家裏,只是安居靜思而已。

段秀實回京城朝見代宗,在蓬萊殿回答代宗的提問,代宗問及安定邊防的謀略,段秀實在地上畫出地形圖,分門別類、井井有條地回答,代宗高興,慰勞賞賜他很豐厚,又賞賜他第一等的住宅,實封一百戶,讓他回到任所。吐蕃一萬騎兵從青石嶺前來,進逼涇州,代宗命段秀實與郭子儀、朱泚共同抵禦。

唐德宗李適即位,加封段秀實檢校禮部尚書,封張掖郡王。宰相楊炎想實施元載過去的計劃,修築原州城,開挖陵陽渠,派宮中使者收集意見,於是問段秀實是否可行。段秀實認為春天不能征勞役,請求等待農閑,楊炎認為他反對自己的計劃,就徵召段秀實入朝任司農卿,奪去他的兵權,派邠寧節度使李懷光兼任涇原節度使,向西擴張,不久,劉聞喜叛亂,城也沒能建。

涇原兵變,朱泚佔據長安,朱泚因段秀實長期失去兵權,猜想他必定鬱鬱不樂,便派數十人騎馬傳召他,段秀實閉門拒絕來使,騎兵跳牆而入,用兵器劫持了他。段秀實估計自己不能倖免,便對子弟說:「國家蒙受災難,我能夠躲避到何處去!我自當為國家殉難,你們應去自求生路。」於是,段秀實前往見朱泚,朱泚高興地說:「段公一來,我的大事可望成功了。」朱泚請段秀實入坐,向他詢問計謀,段秀實勸說他道:「您本來以忠義著稱於天下,現在涇原軍因犒勞賞賜不豐厚,驟然猖獗而起,致使聖上流離失所。若說犒勞賞賜不夠豐厚,那是有關部門的過錯,聖上哪裏能夠知道此事!您最好用這個道理開導將士,說明禍福,迎接聖上,再回宮中,這是沒有比這更大的功勞了!」朱泚默不作聲,心中不快,但認為段秀實與自己都是被朝廷所廢黜的,所以還是推心置腹地委任他。左驍衛將軍劉海賓、涇原都虞候何明禮、孔目官岐靈嶽,都是段秀實平素所厚待的人,段秀實暗中與他們計議誅殺朱泚,迎接德宗。

朱泚派涇原兵馬使韓旻率精兵三千人,聲稱迎接德宗,實際上是襲擊奉天。當時奉天的防守非常薄弱,段秀實對岐靈嶽說:「事情危急了!」他讓岐靈嶽盜用姚令言的印符,命令韓旻暫且回軍,與大隊人馬同時出發。由於姚令言的印信未能盜來,段秀實便盜用司農卿的印符,招募了擅長奔走的人去追趕韓旻。韓旻行至駱驛,得到印符便回軍了。段秀實與共同策劃的人們說:「韓旻一回來,我輩是要無一倖免的了。我自當直接與朱泚搏鬥,將他殺死,若不能成功,便一死了之,終究不能作朱泚臣屬的!」於是,段秀實讓劉海賓、何明禮暗中聯絡軍中將士,準備使他們從外部響應。韓旻回軍後,朱泚和姚令言極為震驚,岐靈嶽獨自承擔罪名而死,沒有牽連段秀實等人。

不久,朱泚傳召李忠臣、源休、姚令言及段秀實等人商議稱帝事宜,段秀實猛然起身,奪去源休的象牙朝笏,走上前去,往朱泚的臉上吐口水,大罵道:「狂妄的叛賊!我恨不能將你斬為萬段,豈肯隨從你造反呢!」於是,用朝笏擊打朱泚,朱泚舉起手來抵擋,僅被擊中額頭,血花濺到地上。二人相互搏鬥,一旁侍從倉皇失措,劉海賓不敢上前,乘亂逃走,李忠臣前去幫助朱泚,朱泚得以匍匐著脫身逃走。段秀實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便對朱泚的黨羽說:「我不和你們一起造反,為什麼不殺死我!」眾人爭相上前,將他殺害,享年六十五歲,據說朱泚還一邊止血,一邊對眾人說:「他是義士啊!不要殺他。」段秀實死後,朱泚甚為悲慟,以三品官的喪禮將其埋葬。

德宗在奉天聽到段秀實的死訊後,悔恨當初沒有任用他,涕淚交流地哭了許久,下令追贈段秀實為太尉,謚號忠烈,賞賜五百戶的賦稅,莊園、府第各一座。長子封三品官,其餘的子嗣封五品官,都是正品官員。德宗回到京城後,又下令祭祀段秀實,表彰門庭,親自題寫碑文,下詔命主管官吏為段秀實樹碑立廟。自貞元年間後歷朝,但凡赦書節文褒獎忠烈,一定以段秀實為首。

段秀實的兒子段伯倫為他建廟,唐文宗李昂下詔賜給儀仗隊,又賜給國庫的綾絹五百匹,用少牢的規格祭祀。段伯倫去世後,宰相李石請求文宗增加辦喪事的財物衣衾,鄭覃說:「自古以來的為國捐軀者,還沒有誰比得上段秀實。」唐文宗難受地說:「段伯倫應增加喪葬待遇。」於是停朝一天,以示對忠臣後代的敬意。

南宋文天祥作《正氣歌》,頌揚了許多歷史上仁人志士,其中「擊賊笏」指的就是段秀實以笏擊朱泚之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