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史事講將2》第545章 權傾朝野——裴延齡
裴延齡,字壽,自號」小裴「,河中河東人,唐朝中期奸臣。宰相盧杞擢為膳部員外郎、集賢院直學士,遷祠部郎中,得罪宰相張延賞,出為昭應縣令,入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在位期間,濫行弊政,擾亂國家經濟,事上極盡諂媚,屢出妄言,打擊異己,權傾朝野。深為唐德宗所信任,一度打算讓其擔任宰相,因諫官陽城、顧少連等人的切諫未果。去世時終年69歲,唐德宗追贈其為太子少保,加謚號為「繆」。

裴延齡,其父裴旭曾任和州刺史,在乾元末年任汜水縣尉,適逢東都洛陽淪陷,便寓居鄂州,整理編輯裴駰所註釋的《史記》的缺漏之處,自稱「小裴」。後來,華州刺史董晉徵辟他任防禦判官,黜陟使又推薦他有才能,調任太常博士。

盧杞擔任宰相,提拔他為膳部員外郎、集賢院直學士,改任祠部郎中。崔造擔任宰相,更改度支事務,令裴延齡掌管東都度支院,等到韓滉總管度支,朝廷徵召裴延齡前往京師代理本官職務,結果裴延齡沒等詔書下來,就立馬直接去集賢院上任。宰相張延賞厭惡他的輕率,把他調出去任昭應縣令,裴延齡和京兆尹鄭叔則辯論是非,言語中攻訐鄭叔則的短處。當時,李泌為宰相,和鄭交厚,中丞竇參依仗恩寵,厭惡鄭而保護裴延齡。鄭叔則因此被貶為永州刺史,裴延齡則改任為著作郎,竇參不久做了宰相,任用裴延齡為太府少卿,轉任司農少卿。

班宏去世,唐德宗令裴延齡代理本官事務,兼領度支,裴延齡知道自己不懂理財之道,就設立很多名目,和度支處的老吏一同謀劃,謀求皇上的恩寵,於是上奏說:「天下每年出入的金錢和財物,新舊相加,經常不少於六七千萬貫,只有一個庫房出現遺漏散失,且無法調查。臣請求在左藏庫裡分置別庫,包括欠庫、負庫、耗庫、剩庫等以及季庫、月庫,用來裝納各種錢物。」德宗聽從了這些建議。裴延齡只是想多立名目來眩惑皇上,實際上並沒有增加錢物數量,反而虛耗人力和簿書。

裴延齡升任度支之後,上奏請求令京兆府用兩稅青苗錢,購買一百萬圍草送進宮苑中,宰相陸贄、趙憬商議此事,認為:「如果這麼做,那麼京兆一府的百姓,從冬天到夏天,搬運都搬不完,其他各種役使供應,也必須全部停掉,而且還妨害農業。請求令府縣裁量購買兩三萬圍,都貯存在近處,什麼時候需要了就可以支取。」京城西邊有低濕的窪池,時時有蘆葦叢生,不過幾畝地大小。裴延齡就上奏說:「廊馬在冬月應當在槽裡飼養,到了夏天則要放牧。臣近日尋訪得知長安、鹹陽交界處有幾百頃的陂池,請求將它作為內廊牧馬的地方;而且此地離京城只有十幾裡地,和在宮苑廊裡沒什麼區別。」皇上最開始相信了,便對宰相言及此事,宰相回答:「恐怕根本沒有這個地方。」

德宗就派官員驗視,事情果然是假的,裴延齡因此又慚愧又惱怒。他又誣告李充為百姓妄求多年的和市的購物價格,有詔特令折算填補,稱之為「底折錢」。裴延齡曾藉著奏對的機會請求把積年錢帛拿出來充實國庫庫藏,德宗問:「這樣可以得到錢物嗎?」裴延齡上奏說:「開元、天寶年間,天下戶口達到千萬,百司公務紛亂繁雜,官員尚且時時有缺;自從變亂以來,戶口減損大半,現在一名官員可以掌管多個部門。臣請求從今往後,內外百司有官員缺少的,不需要再補充,把缺官留下的俸祿拿來充實國庫。」

後來,藉著應對奏事的機會,德宗對裴延齡說:「我所居住的浴堂院殿的一處房梁,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似乎有所損壞,我想換掉它但還沒能實現。」裴延齡回答說:「宗廟事最重要,殿中房梁的事很輕。何況陛下有自己的本分錢,這些錢是用不完的。」德宗大驚道:「什麼是本分錢?」裴延齡回答說:「這是經義上的證據,那些愚陋的儒生和凡才不知道,陛下問臣正合適,臣知道這些。依據《禮經》,天下的賦稅應當分為三份:一分用作乾豆,一分用於賓客,一分用於君王的廚房。乾豆就是指供奉宗廟的祭物,現在陛下奉承宗廟,雖然很為恭敬嚴肅、非常豐厚,但也不能用完一分的財物。至於鴻臚寺招待賓客、各國的蕃客,還有買回紇馬匹用的錢,如果用一分錢物,剩下的還非常多。況且陛下的禦膳和宮廚都極為節儉,所用的錢拿去分賞百官充當俸祿、餐錢,還是用不完。根據這些來說,庖廚之餘,剩的錢很多,都是陛下的本分錢。這些錢拿來修築幾十座宮殿都不需疑慮,何況是一個房梁。」德宗說:「經義是這樣,他人都不曾說過這些。」點頭而已。又計算物料建造神龍寺,需要長五十尺的松木,裴延齡上奏道:「臣近日在同州發現了一整個山谷的樹木,大約有幾千條,都有八十尺長。」德宗說:「旁人說開元、天寶年間在京城近地求取長五六十尺的木頭都不容易,需要在嵐州、勝州購買,如今為什麼近處便有這種木頭?」裴延齡上奏說:「臣聽說賢才、珍奇異寶,都是各處常有的,遇到聖明的君主就會出現。現在這種木頭在關輔地區出現,是因為出現了聖明的君王,哪能是開元、天寶年間所能擁有的呢!」

當時,陸贄主持政事,一向受到皇上的禮待和倚重,就常常在延英殿極言裴延齡的荒誕虛妄,指出不能讓裴延齡掌管錢財賦稅,德宗以為陸贄在排擠裴延齡,反而更加厚待裴。宰相陸贄一向厭惡裴延齡的奸佞,就上書條奏裴延齡的過失,即著名的《論裴延齡奸蠹書》,奏章呈上,德宗很不高興,待裴延齡更加親厚。當時,鹽鐵轉運使張滂、京兆尹李充、司農卿李銛,因為事情相關,都作證裴延齡的偽詐虛妄。德宗就罷免了陸贄的相位,讓他去當太子賓客,張滂、李充、李銛都被罷免或貶官。裴延齡因此而更加驕橫,同時對這些大臣懷恨在心,企圖伺機報復。

德宗多次在苑中打獵,當時天下旱災已久,人情憂慮惶恐,裴延齡趕緊上疏說:「陸贄、李充等人失去權勢,心裏懷有怨氣,現在專門向眾人揚言道:『天下大旱,百姓流亡,度支欠缺了很多各處軍馬的糧草。』想藉此激怒群情。「後來過了幾天,德宗又去苑中,正逢神策軍人上訴說度支拖欠廄馬的草料。德宗想起裴延齡的進言,立刻回駕,下詔貶斥驅逐陸贄、李充、張滂、李銛等人,朝廷內外惴恐。裴延齡謀害朝廷中的正直之士,正逢諫議大夫陽城等人伏閣切諫,事情才暫時停下。陸贄、李充等人雖然已經被貶黜,裴延齡對他們的憎恨依舊未停,就暗中抓捕李充的心腹小吏張忠,百般拷打,讓他作偽證說:「李充前後侵吞官錢五十多萬貫,還有很多米麥,這些錢物都拿來勾結權勢,李充的妻子經常在牛車裏把金銀珠寶贈送給陸贄的妻子。」

張忠沒能扛住拷打,屈打成招,依照裴延齡的意思作了偽證。張忠的妻子和母親在光順門投書訴冤,詔令禦史台推問,一夜就得到了實情,發現事情都是假的,就釋放了張忠。裴延齡又奏稱京兆府妄用錢穀,請求令比部考實,這是因為比部郎中崔元翰曾被陸贄黜免的緣故。等到崔元翰核對錢穀,又發現沒有問題,加上刑部侍郎奚陟為陸贄、李充等人申辯,事情才作罷。

裴延齡銳意把苛刻、剝削下級媚附上級作為功勞,每次奏對,都極盡詭怪虛妄,別人不敢說的,裴延齡張口就來毫不疑慮,說的也是常人沒聽說過的。德宗多少知道裴延齡的荒誕虛偽,但因為他敢於說話沒有隱藏,而且想要了解外事,所以決意任用裴延齡。裴延齡倚仗恩寵,認為自己一定能當上宰相,特別喜歡謾罵詆毀朝臣,百官為之側目,等到臥病在床,張狂到直接把度支的錢物帶回自家,也沒人敢說一句話。

裴延齡去世,時年六十九歲,裴延齡死後,朝廷內外相賀,只有德宗哀悼嘆惜不已,下詔追贈太子少保。有人上書指斥裴延齡分置庫房之弊,有詔革除之,後有司為裴延齡起謚號為「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