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昭周》第九百一十六章 拚家底!
弘道天子雖然手段不錯,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就完全掌握了長安禁軍,並且能夠直接控制住整個長安的局勢,但是……

他根基淺薄,是不爭的事實。

一個皇帝根基淺薄,最明智的法子就是縮起頭來當皇帝,當一個點頭靈就是,誰也不得罪,這樣才能夠把皇位坐的安穩。

但是…

弘道天子雖然前兩年表現的很是低調,幾乎完美的扮演了「點頭靈」的角色,但是自從有了孩子之後,他便漸漸開始攫取權力,想要把朝廷的權力都拿到自己手裏,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天子。

於是乎,不可避免的會得罪很多人。

朝廷政局穩固,當然可以這麼做,只要有本事,把長安城裏的宰掉一半,他都可以繼續做他的皇帝,但是這一切都是沒有外部力量干涉的前提下。

假設…

假設河西節度使蕭承,打著恢復朝廷正朔的名義起兵,不要說河西軍打進長安,只要河西軍能夠打到關中門口,長安城裏的皇帝陛下,就要面臨巨大的壓力。

到時候,這種壓力不止會來自宗室,還會來自朝堂,來自勛貴,甚至來自於禁軍,來自於長安城裏的百姓們!

他父親不是皇帝,他祖父也不是皇帝,他在長安城裏沒有叔伯兄弟,只有他自己孤身一人,以及這三年來辛辛苦苦拉攏的一些新朝官員。

但是…這些官員未必就靠得住。

這其中的道理,在明顯不過了。

假如河西軍真的打到了關中城下,那麼大周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個被官員們聯合起來廢掉的皇帝。

張英能想到這些事情,林昭自然不會想不到,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了許久。

許久之後,他才緩緩說道:「依你看,河西軍蕭承會起兵的概率有多少?」

「王爺,蕭承收留中宗皇帝的孫子,衛王世子李兆,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張英緩緩說道:「假如,假如蕭承沒有起兵造反的心思,他根本不可能收留李兆,河西軍在康東平謀逆的時候,都沒有出兵勤王,可見這個蕭承萬事以利益為重,更不可能因為別的原因去收留李兆,從而得罪整個朝廷。」

「他願意這麼做,肯定是覺得有更大的利益可圖。」

「而更大的利益,當然是在關中了。」

說到這裏,張英深呼吸了一口氣,開口道:「根據屬下等人的推測,蕭承起兵的概率幾乎達到十成,區別只是起兵的時間長短而已。」

「而影響河西軍起兵時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朔方軍的態度。」

「朔方軍如果要為國守門,那麼河西軍應該會猶豫一段時間,如果朔方軍對河西軍視若無睹,甚至…甚至假如河西軍的隊伍,那麼…可能就是這幾個月時間,西北立刻就要大亂了。」

張英恭敬低頭:「不過咱們平盧軍在東北,西北的事情,其實是影響不到咱們的,問題是王爺您的態度,假如河西軍起兵,兵髮長安……」

「咱們平盧軍要如何抉擇…」

越王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微微皺眉。

他揮了揮手,開口道:「好了,事情我知道了,你去忙罷。」

張英恭敬低頭:「屬下告退。」

銅錢衛是情報組織,不是參謀機構,因此林昭只需要銅錢衛給他提供情報,並不會與銅錢衛商量策略。

張英離開之後,林昭一個人坐在書房裏,沉思了許久。

最終,他才沉聲開口:「趙成,去把我二舅請來。」

林昭的二舅鄭通,先前帶著林二娘一起回了滎陽,現在已經跟著林二娘一起回到了青州。

不過鄭家在青州另有宅邸,而且是佔地極大的大宅,距離越王府有一段距離,因此一直到半個時辰之後,鄭通才跟著趙成一起,來到了越王府的書房。

見到鄭通推開書房門進來,林昭立刻起身,對著鄭通拱手行禮:「舅父。」

鄭通微笑道:「咱們自己人,三郎不必這麼客氣。」

說著,他自己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開口道:「三郎找我這把老骨頭來,不知道有什麼事情?」

看得出來,鄭大官人心情不錯。

鄭溫的冤案被朝廷翻案,他們這些流亡在外的鄭家人,重新回到了陽光之下,並且重新回到了鄭家,再加上中宗皇帝的後嗣先後遭難,作為當年那場大案的直接受害人,鄭通當然開心。

林昭也坐了下來,他看向鄭通,開口道:「舅父與吐蕃有生意往來麽?」

鄭通聞言,低頭想了想,然後開口道:「從前好像是有一些,不過這兩年,我對商事沒什麼興趣了,大部分事情都是你五舅鄭茂在做,怎麼?」

「三郎想要去吐蕃做生意?」

「不是要去吐蕃做生意。」

林昭搖頭,把西北的事情大致與鄭通說了一遍,然後低眉道:「西北的局勢,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我想要隨時掌握吐蕃的動向,因此想要問一問,大通商號在吐蕃有沒有生意,如果有,我的銅錢衛要過去一些。」

銅錢衛在西北佈局比較晚,在河西節度使與北庭節度使控制範圍內都沒有什麼眼線,更不要說是更遠的吐蕃了。

而西北這場亂局,明面上是河西節度使蕭承在主導,實際上還是要看吐蕃人會不會出兵。

吐蕃如果不出兵,一個朔方軍,蕭承就很難解決。

聽到林昭的這番話,鄭通先是愣在原地,然後一拍大腿,大叫道:「好,好啊!」

「李周終於到了惡有惡報的時候了!」

鄭大官人眉開眼笑,他看向林昭,笑著說道:「三郎,這對於你來說是個莫大的機會,等到西北的蕭承先手一動兵,你立刻就有理由後手出兵關中了!」

鄭通撫掌微笑道。

「到時候,平盧軍在關中大敗賊軍,既有裡又有面,等平盧軍佔據了長安城,再運營幾年,時機成熟了,三郎便可以在長安受禪,天下易姓,皆大歡喜。」

鄭通三言兩語之間,就把林昭的未來的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

越王爺低頭苦笑道:「突厥人也不是好相與的,再加上天下諸侯不知道多少,也不止我和一個蕭承。」

「再說了…」

林昭淡淡的說道:「假使蕭承出兵,我隨後出兵去關中勤王,到時候朝廷不會以為我是去幫他們的,只會兩邊設防,甚至防咱們比防蕭承,可能還要嚴重一些。」

他看向鄭通,沉聲道:「舅父,這件事情不能大意,我需要儘快在吐蕃人那裏佈置耳目,知己知彼,才能做好萬全的準備。」

鄭通低頭沉吟了一番,然後點點頭。

「老五現在人在棣州,這樣罷,我這就派人與他聯繫,最遲後天,給三郎答覆,如何?」

「好。」

林昭看向鄭通,微微嘆了口氣。

「舅父,這天下時勢,有時候真是步步推人前行。」

鄭通啞然一笑。

「你能有這種感受,說明天命在你,這天下…」

「需要一輪新的太陽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