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之財源滾滾》第一百三十一章商業的發展
拿到賭資之後,郭家林就派遣張俊麗和黎紅去英格倫的的飛機制造公司預定了飛機,一般來說,預定飛機需要一年之後才能交付使用,他一次性訂了兩架飛機,一般來說,世界上比較有名的是波音飛機,郭家林卻有二十多年的後世經驗,聽說過將來的波音飛機有一些小毛病,後來被迫停產了,所以他沒選擇波音飛機,而是選擇了英格蘭的宇航飛機制造廠生產的宇航飛機,這兩架飛機每一架的造價是三千九百萬美刀左右,每起飛一次的費用比機票還貴,飛機買了就是極奢侈的消費品,除了帶來一些旅途方便之外,還有足夠的私密空間,二十多個小時的飛行途中也能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一連半個多月,郭家林都在羅馬處理生意上的事情,亞藍旗汽車製造廠引進國內的生產線已經有車子下線了,第一批下線的車輛賣給了唐蘭、三劍公司等等關係單位,由於郭家林力主生產SUV型號的車輛,而且朝著造價低的方向發展,這一批車輛有三種價位,最高的三十萬,第二檔的二十五萬,最後一檔是二十萬,上市之後很快就銷售一空。

通常從外國引進的生產線再生產出車子來,一般需要2——3年的時間,這個數據也是參考其他的廠家得到的,亞藍旗的生產線原本就是成熟的,而且郭家林在意大利那邊是完全買下的廠子,這也是因為汽車生產從歐洲整個市場不再佔據戰略地位發生的。

當然了,那是大環境大背景之下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郭家林前期準備充足,生產線幾乎是從亞藍旗照搬過來的,難就難在工人的培訓和與當地政府的關係協調上面,郭家林也有後手,旺家投資就是為汽車生產做的準備工作,復旦大學的那些股東們又一次發揮了作用,從生產到實際檢驗都做到了優先、快速的程度。

汽車的品牌沒有繼續使用亞藍旗的牌子,郭家林給這種新型車輛起名為「紅馬」,原本想叫紅馬駒,後來嫌三個字太囉嗦,去掉了一個「駒」字。

紅馬汽車是三劍公司、旺家投資、亞藍旗三家公司合營企業,地點設在重工城市柳州,帳目跟亞藍旗原廠分開,郭家林以意大利身份入股,佔據了其中一半的股份。

中國的汽車工業底蘊薄弱,全世界生產最快的是日本,平均一輛車隻用22個小時就能下線,其次是美洲的福特轎車,用25個小時生產一輛。

紅馬轎車還是第一次展出,技術工程師計算出,生產一輛汽車需要35個小時左右,前期很多零件不配套,在運輸和訂製過程中有一些拖拉耽誤了時間,如果零件足夠用,熟練工應該能在35個小時之內讓一輛新車上路。

這個數據還是太慢,速度慢就意味著成本增加,車價格很難降下來,郭家林期待電腦系統儘快完善,到時候使用電子程序代替人工操作,速度快還能節省成本。

人工便宜不是什麼好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勞務輸出空間大,老百姓給外國人打工的數量多。

郭家林旗下的公司一開始就在工資待遇方面優先於其他的公司,這樣做一開始的確是吃虧了,因為工資付出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利潤,後來發現,這樣做也有好處,第一個是增加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凝聚力,為將來打造企業文化鋪下一條光明大路。

郭家林打贏了曼施坦之後,唐蘭、盧宣平等人都有錢了,郭家林建議他們把錢投在紅馬汽車的配套企業上面,這樣一來,整個紅馬汽車的生產零件都是朋友的公司,減少了很多扯皮的時間,加快了汽車生產速度。

紅馬汽車生產數量越多,售後服務越容易節約成本,名氣也越來越大,1997年國內汽車生產的競爭力不太大,十年之後,國內汽車開始了大血拚,那時候的市場才表現出殘酷一面。

郭家林就要搶在其他廠子的前面,爭取累積經驗和資金,圍繞著紅馬汽車,讓各個環節都壯大起來。

1997年的春節之前,郭家林才回到東濱縣,由於冬季取暖造成的汙染嚴重,高欣等人都搬到了沒有重工業的古韻鎮,這裏的冬天大街上灰塵少了很多,起碼在外面曬的衣服不會落一層灰塵。

由於郭家部辦事能力不行,被郭家林安排在東濱縣這邊,管理一些不重要的資產,斷腿的傷恢復之後,郭家部已經把水庫面積擴大一倍這件事辦下來了,秋季的北方雨水缺少,等下一年才能儲水使用。

變化最大的還有譚玲一個,她在滬市不是大學生身份,卻天天在復旦大學聽課,來去自由,開了眼界,也認知到自己以前那些書法作品還很稚嫩,從師甄鵬之後,譚玲參加了幾次全國性質的書法比賽,卻沒有獲得名次,她每天投入書法的時間更多,決心儘快提升實力,如果能在書法比賽中獲獎,就有了自食其力的路子。

郭家林等人去意大利,譚玲沒有跟著一起過去,練書法的人去歐洲的確是沒啥意義,除了遊山玩水之外,就是多聽一些外語。

日本的書法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深知很多書法家很有造詣,譚玲要去學習,去日本比較合適。

譚玲在全國比賽中闖不出名氣,但是她在東濱縣這個地方還是有一些名氣的,縣裏確定在古韻鎮修建一座書法協會的基地之後,順勢而為舉辦了一次比賽,譚玲參加了家鄉的活動,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她開始在東濱縣的書法圈子裏嶄露頭角,跟那些白髮蒼蒼的老頭子交流學習,經常去東濱縣。

由於女兒的確很爭氣,譚實宗也改變了思想,開始支持譚玲的特長,但是譚實宗能幫得上的忙實在沒有,他沒多少錢,社會路子也僅限於古韻鎮一帶,到了東濱縣縣城都很少有人認識譚實宗。

郭家林一回來肯定抽出時間來陪著媽媽高欣,他聊一些在國外的投資,也聊家裏面大大小小的事情,能陪著親人是一種福氣,投資掙錢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一個人在外面的世界不管有多大,有時候只有小小的家才是心靈的港灣,看著心情非常好的媽媽,郭家林的心裏更加滿足,這一世,他徹底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高欣每年做兩次身體檢查,而且在滬市的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安排的醫生都是郭家林熟識的。

除了投資之外,郭家林最關心身體健康問題,如果得了絕症,再有錢也不能救命,他還打算投資建一家醫院,具體在國內還是國外,還沒想好。

如今的高欣身邊有一個化妝師,一個營養師,一個禮儀師,一個健身教練,還有一個精通外語的翻譯,因為郭家林的客戶不少都是外國人,這些員工所求的無非是一份工資和輕輕鬆鬆的工作而已。

高欣一開始不接受兒子安排的這些人伺候,但是時間長了也變得習慣了,如果打麻將人手不夠,化妝師和營養師幾個人就能湊一桌。

養移氣居移體,高欣也從家庭婦女的地位解脫出來,精神氣質都變得不一樣了,養得白白胖胖的,身材苗條,根本不像是46歲的中年婦女,看上去就像是三十幾歲。

這樣的媽媽是郭家林十分樂意看到的。

聊天的時候,高欣忽然說道:「你小志大哥不願意做漁民,你有辦法安排嗎?」

所謂的小志哥是高欣大姐家裏的孩子,也是郭家林大姨高霞唯一的兒子王小志,高霞的丈夫王志航以前是一個水手,在漁船上工作,後來郭家變得有錢之後,就從高欣的手裏借了一筆錢打造了一條漁船,當起了老闆,乾的還是老本行,出海捕撈,一年的凈利潤在數百萬上下,這幾年也有了一些經濟基礎。

王小志比郭家林大六歲,今年29歲,早就結婚了,現在有一個四歲的女兒,王小志還有一個妹妹王小青,比郭家林大兩歲。

這些人都是實在親戚,血脈相連,不是外人,有事相求也是人之常情。

郭家林有點無語,他說道:「大哥連大學畢業的學位都沒有,怎麼安排工作?我的公司哪怕是保潔員都是高中以上的學歷,想做業務員,肯定需要大學本科的學歷。」

高欣不懂那些大道理,說道:「你總不能看著小志無所事事吧?」

「他就是懶,在市場裏面擺攤賣海產品不可以嗎?家裏有船,就賣自己家裏漁船上的海鮮,一年三五十萬能掙下來吧?去公司,他能幹啥?只會把公司攪得一塌糊塗,如果我任人唯親,人家也有樣學樣,我的公司就亂套了。」

「他的性子好動,不喜靜,擺攤賣貨看似容易,也得能坐住才行,前年乾過幾個月,半路上去跟人家打麻將,貨丟了不少,而且不是一次兩次了,你大姨都操碎了心,我看她的頭髮白了一半左右,肯定是小志那個小子鬧騰的。」

聽到王小志賣貨之中還能跟別人去打麻將,這樣的人郭家林更不敢使用了,他說道:「實在不行就扔給廣義吧,跟著廣義做管理,將來蓋樓也行。」

「哼,小志看不上廣義,說廣義太好色了。」高欣想起姐姐高紅彩跟廣義之間不清不楚的關係,又是一陣著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