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之財源滾滾》第七十三章雙譚夾一戴
等郭家林交卷的時候,愕然發現,兩位監考老師睡得嘴角流涎,鼾聲震天響,不知道夢遊到了何方,他們輕手輕腳走出考場,相互拍手慶賀,因為在考試的過程中,這三十多個人密密麻麻坐在一起,有負責翻書找答案的,還有寫字快負責抄寫兩分考卷的,還有負責站在門口望風的,反正這一次補考就糊裏糊塗過去了。

集體的力量真的很可怕。

房地產項目落幕之後,郭家林雷霆出手,將旺家投資劃分為三個相互有關又獨立核算的公司,他是唯一的董事會主席,下面設立了三家企業,分別是:旺家投資公司,法人代表是戴七唐,總經理,戴七唐;公司律師事務所,法人代表譚金白,總經理譚金白;旺家房地產公司法人代表譚蘇波,總經理譚蘇波。

關於譚金白的那家法律事務所,是郭家林直接買下德朗律師事務所,趕走了肖金之後的一家公司,由於德朗律師事務所沒啥固定資產,才花了十萬元就買了下來,郭家林把勞苦功高的譚金白直接任命為律師事務所的總經理,以後關於旺家投資公司的法律事務全權交給譚金白處理。

這就是那個階段郭家林旗下的三家公司組成部分,當時有人戲稱:「這是雙譚夾一戴的格局,很像衛生巾呀。」雙譚指的是譚金白和譚蘇波。

那些學校出身的師生也是閑極無聊,給郭家林麾下的幹部起了這樣的名字,聞者無不哈哈大笑。

張俊麗做了戴七唐的副手,黎紅卻被提升為郭家林的助理,不再是秘書了,可以代替郭家林行使董事長的權利,一時間黎紅威風赫赫,權柄無雙,張俊麗在戴七唐的名下也就是掛了個職務名稱,事實上她依舊是郭家林之外最有權勢的人。

這兩個女生讓旺家投資的人十分羨慕,暗地裏的流言卻不怎麼好聽。

郭家林私下裏對黎紅說道:「我很羨慕你們滬市的女人,你給我找幾個靠得住的滬市女子進入公司。」

這話讓黎紅十分疑惑,說道:「董事長,我看您也不像是好色之徒呀,為什麼找那麼多的女人?」

「不是說了嘛,我對滬市的女子優雅的風度很羨慕。」

「你羨慕她們啥呀?」黎紅可不想在這方面滿足郭家林的想法,繼續慣著他,自己的地位肯定岌岌可危,於是問道。

「比如語言簡練,穿著時髦,一舉一動都勾人心魄。」郭家林慢慢回憶道,同時抓心撓肝收集辭彙。

「這好辦。」黎紅眼珠子一轉,拍著手說道:「我馬上起草一份文件,你看了之後就明白了。」

「行。」郭家林提出來的要求也是鼓足了勇氣的,被黎紅駁斥之後,心裏有點狼狽。

結果,黎紅做主,給郭家林找了專門定做衣服的裁縫,這叫做「貴族訂製」,還有一位專門的理髮師和禮儀指導師,從「黃銅世家」定製了一套黃金碗筷和白銀餐具。

反正,按照黎紅的想法,直接把郭家林從貧民打造成了貴族,卻沒有來自皇室的誥封。

黎紅的安排也非常及時,按照郭家林的身家來說,已經是上流社會的人士了,但是郭家林不被上流社會接納,就是因為他沒啥背景,而且在社交禮儀的方面欠缺太多,比如上流社會的男士看到女士要保持微笑,距離在一米開外,主動給女士拉開椅子,女生上車前要主動打開車門,並且伸手護住上車人的頭部等等。

這些禮儀都需要經過訓練,做到行雲流水一般的流暢才行,還有其他的方面都要一一做到。

郭家林把公司交給幾位法人代表管理之後,意味著他的投資進入另外一個層次,來自復旦大學師生的投資全部採取股份的方式,旺家投資公司還沒獲取上市資格,也沒有給股東正式的股票,只能採取簽署一份份文件的方式,旺家投資公司的職員私底下議論:「這就是原始股。」

原始股也屬於創業股,曾經有報紙報道過,某某公司的原始股從一元錢增值到100元,很多人購買原始股發了大財,這是不是真的呢?

按照郭家林的想法,如果有原始股增值一百倍,那就肯定有人縮水一百倍,多如牛毛的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所有的公司都需要錢,搞錢的途徑基本上只有兩條路,一個來自銀行,一個來自民間。

銀行貸款需要抵押,固定資產是最受歡迎的,民間集資大都來自圈子,郭家林的圈子就是復旦大學,他一手建立的旺家投資已經有了良好的口碑,打造成了金字招牌。

但是旺家投資公司永遠缺錢,不管郭家林怎麼有錢,他還是缺錢,有了更多的資本,才能在更多的行業進行投資,得到回報。

由於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規範化,一些看不見的網阻礙了旺家房地產業務的發展,郭家林已經拿不到百分之四百的利潤了,最好的時期那麼快就變成了過去式。

郭家林對譚蘇波說道:「今年的房地產行業競爭會更加殘酷,咱們能做到的只有把工程的質量抓緊,建設材料嚴禁浪費,你要委派專人負責這件事,每一個人的責任落實到位,誰不負責任,將來就得承擔責任後果。」

譚蘇波也是在微末時期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建築商,對郭家林的話深以為然,回頭就開始落實下去。

郭家林這邊根據他的判斷,確定了幾個地點,也就是最有可能開發的起來的位置,房地產項目其實還是很掙錢的,這是國家當成經濟支柱的產業之一,基本上怎麼乾都不賠錢。

但也不能蠻幹,比如說拿到地皮三年不動,基本上就掙不到多少錢了,地皮賣不動就需要付利息,結果給銀行做了資金流通的渠道,到了掌握地皮的開發商手裏,渠道受阻,開發商就付出代價。

其次是建起了房子賣不動,只要三年賣不出去,也一樣賠錢,哪怕有雄厚資本也不行,工程這東西只有變成錢才有利潤,房子是死的,錢的流通才能盤活公司,這是學經濟的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如何不把地皮和房子壓在手裏,是每一個房地產商人絞盡腦汁需要解決的問題,誰能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都是大贏家。

郭家林的眼光始終盯著滬市市區的擴張方向,市區的擴張是早晚的事,就是這一早一晚決定了無數房地產公司的命運,郭家林拚不過那些有背景的公司,人家或有銀行的支持,需要多錢就能貸出多錢,這一類的公司郭家林乾不過人家,另外就是有靠山的公司,人家拿地皮、運輸、籌備材料都是賒欠的,用行話說就是空手套白狼,蓋完了樓房再結算,不需要投入太多錢就能掙到錢。

郭家林也乾不過這一類的公司。

但是沒有永遠的靠山,一般來說,靠山能維持的也就是十年八年的,靠山倒了,這家公司就完蛋了,如果房子賣不出去,壓手裏三四年,也夠那家公司喝一壺的。

郭家林只有靠自己,他觀察居民數量、商業配套設施、工廠的距離等等,郭家林的模式只有一個:居民喜歡購買靠近商業區,接近工業區,說白了就是上下班方便,購物方便就行了。

這個理念,郭家林自己當成秘方一樣掌握著,別的人誰也不知道秘方,如果傳出去大家都知道了,郭家林肯定被別人搶了飯碗,他乾不過的公司太多了,旺家房地產公司也就是一條小魚而已,而且是闖進滬市的小魚,在陌生的環境、沒有靠山、四面楚歌的情況下,稍稍偏差一點就會折戟沉沙。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