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之財源滾滾》第七十六章欣欣家園
郭家林給親友單獨留了一棟樓,其餘的樓房全部對社會售賣,五千萬的投資基本上回來了,他沒掙錢,利潤產生的錢都投在公園上面了,那個佔地一千多畝的公園有假山池水,有曲廊回橋,花崗岩的廣場,還有清池遊魚,在遍地都是渾濁潮溝的東濱縣也是璀璨明珠一樣的環境,當時的轟動非常大,幾乎整個東濱縣的有前人都在欣欣家園買了房子,也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座富人區。

欣欣家園很多的設施超前發展,比如說停車位基本上都空著的,還有浪費電力的吊水設備,只為了讓公園有水,基本上無人欣賞,直到2000年之後,欣欣家園的設施依舊沒有被其他建築超越,而那個時候的社會環境大大變樣了,人們在滿足物質財富的同時追求精神財富,欣欣家園早先的投入才體現出前瞻性的價值,那個時候的欣欣家園一房難求,價格蹭蹭蹭往上漲。

郭家林記得以前的街道和小區道路被電力局挖掘,然後被自來水公司挖開,接著被移動公司挖開,又被煤氣公司再挖開,好好的道路被破壞的不像樣子,整個欣欣家園在建設之初就預留了一個直徑一米的水泥管子,讓一個人可以爬進去,以後所有的管道都從這些水泥管子通過,不需要再挖掘路面,當時這些水泥管子造價非常高,屬於很浪費的做法,但是二十年之後,欣欣家園一點沒改動,不管是煤氣公司還是水電公司,施工十分快捷,都利用了預留的水泥管道,不擾民還施工順利。

這是郭家林留給東濱縣親友的一個重要的貢獻,讓很多人看到了第一次施工花錢之後留下來的福利待遇,不再是東一頭西一頭不管不顧的施工帶來的嚴重後遺症問題。

欣欣家園這個政績牢牢實實落在雷波的頭上。

郭家林為家鄉的建設始終都是默默無聞的,他沒拿錢無償幫助別人,也沒給大部分的東濱縣老百姓發錢,但是欣欣家園就像是一面旗幟一樣矗立在那裡,成為一個樣板工程,如果出現了豆腐渣工程,即使是不懂建築行業的人也會做一下對比,給批評提供了擺在面前的證據。

後來的幾十年間,東濱縣還真的沒有出現過豆腐渣工程,很多的開發商認為在東濱縣乾工程利潤最低,但是他們依舊不賠錢,照樣在工程上賺錢,只不過回報率低一些而已。

這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按照建築物資使用壽命計算,一棟房子越是長久,對於社會的總體發展越是節省成本,只不過一般看不出來而已,那些數值只有很專業的人才能看出來。

郭家林對於東濱縣的整體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欣欣家園小區帶給無數人休閑娛樂的感受,帶給東濱縣新鮮的空氣,而且那裡任何人都可以去,也不額外收費,不管是家庭矛盾還是工作太累了,在那個公園轉一轉,心情會好很多。

而東濱縣的官方出資的公園一直到2012年才建起來,跟欣欣家園比較落後了將近二十年時間,差不多是一代人的差距。

行動電話出現之後,中國好像一夜之間出現了無數個電子工廠,一開始主要是生產比較簡單的非核心部件,這些工廠也發展的同時也被吞併,縱觀整個的1994年到1997年的三年時間裡,每天都有很多新工廠建立,也有很多的工廠支撐不下去了,最終被兼並,生產線也一再更換,在各省各市區的表現是:現代化工業園。

這個名稱被記錄在案,很時髦的一種稱呼。

郭家林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立刻叫來唐蘭,說道:「根據我和公司投資顧問的討論,認為你的工廠就建在蘇杭一帶,地點你去找,我建議你做代加工的同時,投入資金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研發部,前三年可能不掙錢,但是研發項目不能停止,將來研發部將會是工廠的核心,是擺脫掉代加工的殺手鐧,以生產手機為主,我會及時告知你研發的方向在哪兒,避免走彎路,浪費了最好的機會。」

假稱投資顧問的建議是郭家林編撰出來的,所有的大事都是他一個人決定下來的,他也知道將來的手機從簡單的通話功能轉化為上網功能,而且逐漸變得體積小、外觀漂亮、即用功能增多等等特點。

他記得諾基亞手機投資巨大研發耐用材料,這是一個明顯的投資誤區,耐用絕對不是手機的發展方向,歸結為電子類產品的開發速度超過了用戶的等待時間,大部分手機沒被使用壞掉,倒是被市場開發的新功能踢掉了。

手機的生產和銷售將會是代替房地產行業的另外一個暴利產業,正因為這個行業產生暴利,才會發展那麼快速,資本永遠都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柱,沒有資本的刺激,就不會有千千萬萬個專業精英的投入,發展絕對離不開精英人士。

接到了郭家林的通知之後,唐蘭立刻結束了在江城的項目,撤出全部資金,她親自到蘇杭考察廠址,蘇杭當地的領導舉雙手歡迎唐蘭的到來,給出不少的優惠政策。

唐蘭的下手時機很準確,也搶在別人的前面,蘇杭的領導以為唐蘭是沖著政府給出的優惠政策,豈不知,商人逐利,沒有發展的優惠政策不會吸引商人的到來。

早有計劃的唐蘭一口氣買下兩千畝的土地,後來的投資商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在蘇杭一帶土地的價格一路上揚,拿地辦廠審批肯定順利,但是交通便利的空間優勢已經沒有了。

兩千畝地不是一天開發出來的,這些土地將會在五年之內陸續開發建成廠房,唐蘭首先成立了研發部,然後尋找商家簽署代加工的合同,工廠這邊這才招募工人、購買設備等等,跟著唐蘭的下屬只有從江城帶過來的五個職員,他們一開始是做圖書生意的,現在轉行做工廠,還不太適應,工作總是出錯,好在唐蘭早有計劃,不追求細節,先把架子搭建起來,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這家名叫「貴蘭電子」的工廠已經響起機器的隆隆聲音。

開工之後唐蘭才知道辦工廠多費錢了,她手裡的資金將近一個億,買了地皮,再購買機器設備之後,連職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而產品需要賣出去才能變成錢。

郭家林手裡也缺錢,他想到了遠在羊城的羅冠森和曲馬達,羅冠森主要做電子類的商品批發生意,曲馬達做服裝類的批發生意,都跟郭家林有一些生意上的來往。

他給羅冠森打電話:「羅大哥,你想不想投資電子加工工廠?」

「哈哈……老弟,你說這話沒意思啦,直接告訴我年利潤是多少就行了,其他的話不用再說了。」

使勁揉了揉鼻子,郭家林心裡很不舒服,如果不是因為資金太少的緣故,他都不想讓羅冠森插一腳進來,唐蘭的生意將來十分掙錢,拉羅冠森也是給羅冠森分錢,現在卻是主次顛倒了,羅冠森拿著資金好像是施捨郭家林一樣。

壓了壓心裡的不適感,郭家林說道:「百分之三十的利潤。」

「有點低了,現在隨隨便便投資任何行業都是百分之四十的利潤。」

「風險同樣巨大。」郭家林認同羅冠森的話,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機遇與風險並存。

並不是拿出錢來就能穩穩噹噹拿到效益的,投資一次失敗可能會萬劫不復。

羅冠森也知道郭家林比其他人更加靠得住,他們有過四年多的合作機會,沒有一次出現失誤的,按照幾率計算,郭家林比更有實力的大老闆還靠得住,就連遠在香江港的李豪富也有錯誤的時候。

他沉思了一下說道:「三天,一個億,夠不夠?」

「肯定夠了,資金到位,馬上籤署正式股份合約,基本上是三成左右吧。」

「你那邊也是一個億,我這裡注入一個億,隻佔三成?難道你的一個億是美刀不成?」羅冠森開始討價還價了,他們是熟人,說話的方式與眾不同。

「我這裡還有技術,你只是純粹的資金注入,未來的行業,技術佔據主要地位。」

「也可以,就按照你說的辦。」羅冠森也知道,拿出一個億不管不問的,到時候有錢回帳,佔三成這個比例不太意外。

跟羅冠森聯繫完畢,郭家林沒再找曲馬達,在拉資金的人選上,羅冠森排在第一位,那邊有難度才會找曲馬達,既然有了錢,郭家林沒有給曲馬達添麻煩。

唐蘭得知馬上就有錢了,這才放心,一轉身開始督促生產,郭家林那邊派來了比較信任的張驍勇和馬保國兩個來工廠幫忙,主要是招募、訓練保安隊伍,唐蘭剛剛起步,不管是人手還是資金都缺,至於需要搞研發的精英人才,郭家林交給在旺家投資的那些教授,他們桃李遍天下,認識很多的專業人才,打幾個電話就能找到人,根本不需要做廣告招聘。

郭家林把能夠利用的資源全部發動起來,把唐蘭的工廠扶持起來,一個半月之後,貴蘭電子就拿到了工廠加工的第一批貨資金,這就代表著開門紅,工廠有了運轉的渠道。

貴蘭電子走上正軌之後,郭家林才放心下來,抽出星期天去工廠實地考察,又提了一些建議給唐蘭,包括給工人製作統一的製服,繳納養老醫療保險,提高待遇等等,讓職工有歸屬感。

旺家投資的高級領導大都是學生,他們的優勢是有活力,創造潛力十分巨大,投資顧問陶沈跟他們經常接觸,說道:「你們能在學校裡保持成績不掛科就行了,分數高不高一點不重要,其實學校裡能教會你們的東西不太實用,書本永遠不能跟實踐較量,在實際工作中你們會遇到很多學校裡教授的無法解決的事情,這就需要你們開拓思路,逐一解決困難。」

陶沈的這番話對郭家林等人很有意義,他們也把主要精力放在經營方面,郭家林覺得旺家投資的模式已經成熟,想了一些辦法把股東們的回報率降低下來,理由是市場經濟低迷,投資環境不好,高利、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郭家林的投資開始變得穩定下來,很少冒險,低風險的投資,回報率當然很低了,旺家投資不掙股東們的錢,已經是十分講良心了,郭家林需要的是大學教授們的廣泛人脈,而不是他們手裡的錢。

盧宣平和卓浩看到唐蘭僅僅打了個招呼就離開了江城,心裡也有一些想法,商量了一番之後,盧宣平和卓浩忍痛割肉,把持續火爆的圖書生意轉讓出去,這個過程他們一點沒有為難,放出風聲之後,願意接手的人足足有十餘家。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