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青風執法堂》第五十一章 齊興軍
鏢隊重新整裝,朝著長白縣走去,此時路上的行人也逐漸多了起來。挑扁擔的貨郎,趕路的商人,還有一些直接在路邊擺攤叫賣蓧筍的商販。

「朱叔,剛剛那個軍隊是怎麼回事?」李長謙並沒有將年輕男人和老婦的對話說給朱崇明聽,這樣會引起不必要的懷疑。

朱崇明四下張望,確定周圍沒有監聽的耳線後,這才驅使馬匹靠近李長謙,小聲的說道:「少館主,剛剛過去的是齊興軍。」

「叫我長謙就行,或者叫辭己,總之別一口一個少館主、少爺的,聽著不習慣。」李長謙說道,而後看向朱崇明問道:「這齊興軍是什麼軍隊?」

朱崇明聞言笑了笑,於是說道:「既然少爺,額……辭己都這麼說了,那我便託大叫你辭己吧,這齊興軍是齊王的軍隊。」

「齊王?」李長謙心裡大概有了猜測,齊王應該是皇帝的哥哥或者弟弟,是齊州的藩王,按理來說作為皇帝的親王,不應該口碑如此不好。

人家藩王都是親民愛民,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能為了日後社稷之戰,自己能趁機碰一碰那至高之位。除非是放棄了爭奪皇位的心思,這才如此墮落,及時行樂。

「齊興軍本是征戰北方,對抗洪國的主力軍,由齊王親自率領,曾也是斬敵無數,令洪國蠻族心驚膽戰的猛軍,可後來在對抗洪國的一次戰役中,不知為何,洪國軍隊竟將我大許軍隊打的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

「最後齊興軍拖著慘敗的軍隊,回到了大許京城,而後齊王就就藩齊州,再也沒回過京城。」

朱崇明說的有種難掩的氣憤之情。大許是什麼國家,統治中原二百六十年,何嘗受到這種屈辱。

修士參與,李長謙的第一反應就是大許與洪國的戰爭中,洪國出動了修士,但是洪國畢竟是個小國家,而且行事作風還停留在原始時期,到現在還是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從起雲那裡得知,修士界是默認不參與戰爭的,這是當初那位阻止修道凃靈的道光敬九幽定下的規矩。

因為高品的修士能力過強,如果參與戰爭,互相廝殺,那必定會破壞世界的穩定,所以修士是不被允許參與國家戰爭的。

平民國戰是他們自己的事情,王朝更替是不可避免的,至少李長謙知道,歷史之中,沒有能撐過三百年的王朝。

修士只需管好自己就行,參與國戰會被修士圈聯合追殺的。

那為何一向勇猛高歌的齊興軍會被小小的洪國擊退,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洪國有修士參與,既然洪國不守規矩派出了修士,為何大許不派。

真的怕發動全面的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大許王朝若有如此有規矩,就不可能霸佔中原二百餘年了,那這其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李長謙還是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朱叔,皇室沒有派兵增援嗎?」

朱崇明點了點頭,說道:「嗯,皇室不但沒有派兵增援,反而降旨責罰了齊王,讓他來齊州就藩,據說當時還鬧了一場,險些被午門斬首。」

「嘿,要是平民鬧事,早就被拖出去斬首了,可畢竟是皇親國戚,是自己的親弟弟,要留些餘地的。」朱崇明一臉羨慕的說道。

平民有多少,皇親國戚就那麼幾個,都殺了,皇權自然就沒了。

在得到朱崇明肯定的回答之後,李長謙陷入了深思,大許不派兵?這是什麼情況,李長謙想不通皇室在搞什麼東西,但這也不是他該想的事。

「那為何齊興軍的名聲在齊州如此之差?」李長謙苦思冥想也沒想到一個原因,若是說戰敗,被人唾罵,但勝敗乃兵家常事,風頭一過,就會被下一場的勝利淹沒,不至於三五年過去了,還被一州之人唾罵。

「嘿,這就有得說了,我都是道聽途說的,不過走鏢來往齊州也有數十次,聽到的傳言都是差不多的,說明此事還是具有真實性的。」

朱崇明再次看了看周圍有無官兵,亂議皇家之人,是要被斬首的,看著四下無外人,他說道:「齊興軍敗了之後,被陛下放逐到了齊州,當初百姓雖有氣憤,但也知道齊興軍之前的功績,於是齊州人都還四處傳揚,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利,責怪人家久戰不敗的軍隊,一時間風向矛盾直指皇室,說皇家有些過於苛刻了,人不能一輩子總打勝仗,只是一次的戰敗就被放逐到齊州,這種做法不太妥當。」

「這不是很好嗎?百姓替自己說話,能體諒戰士的不容易。」

「對啊,我也認為很好,但你猜齊王是怎麼做的?」

朱崇明不太友好的眼光,讓李長謙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

果然,朱崇明清了清嗓子說道:「齊王把說皇室壞話的人,全部關押至大牢,而後又殺了不少。」

嗯?李長謙心中泛起了洶湧的波濤,這是什麼操作,與皇帝鬧僵,把替自己說話的人殺了,這操作也太迷了,加上皇帝不派兵增援,反而降旨逼齊王就藩,皇家人的操作都這麼離譜的嗎?

「於是民間就流傳出一句民謠,叫做齊興軍,護齊州,刀所向,砍人頭。」

這個民謠李長謙是知道的,剛剛那幾位匍匐在地的民眾呼喊了出來。

朱崇明繼續解釋道:「這民謠本是齊州百姓讚揚齊興軍的歌謠,因為齊興軍勇猛抗蠻,保護了齊州的安全,刀之所向,必定人頭滾落,打的蠻族嗷嗷求饒。可現在全變成了一句諷刺的話,刀所向的人頭變成了齊州百姓。」

原來是這樣,這中間的故事太複雜,李長謙聽完了朱崇明的講述,也沒聽出個所以然來,就聽出了皇家處事,還真是不同凡響,出人意料。

「可是這樣國運不就被動搖了嗎?這損失的國運就是永久的沒了,再多的勝利都難以彌補。」李長謙心中現在隻好奇一件事。

國運是一種縹緲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感受的到,五穀豐登,倉廩殷實就是國運昌盛;連年災害,民不聊生,就是國運衰敗的體現。

國運的構成無非就兩種,國戰和民心。國戰勝利,民心所向自然是國運日漸昌盛的體現,反之,國運走向衰弱。一旦國運被揮霍殆盡,那就距離滅國不遠了。

這兩件事怎麼看都是有損國運的繁榮,大許皇室為何這麼做?

不管了,不管了,這不是我這個平民老百姓該想的,天塌了,有大個的頂著,我瞎操心什麼,好好送我的快遞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