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一家人》第九十章 見聞
送走張榮,趙福祥馬不停蹄的趕去鋼鐵廠,在工地上找到了自己的老子趙志寬。

這幾天鋼鐵廠的進度很快,一座熔煉生鐵的生鐵爐已經拔地而起,進入最後的施工階段,趙福祥帶回來的煉鐵師父作用很大,正是他們的指導,讓趙志寬少走了很多彎路。

趙志寬將父親拉到一邊,低聲問道:「爹,現在能不能造火炮?」

趙志寬一愣,問道:「啥?現在就造火炮?」

看到兒子點頭,趙志寬說道:「現在還不行,生鐵剛運來,化鐵爐還沒建成,還有你知道生鐵太脆了,用生鐵造火炮可有炸膛的危險!」

趙福祥當然知道,但這不是沒辦法嗎,趙福祥說道:「爹,我也知道,可是沒辦法,現在已經是八月份,在有一年清軍就打過來了,沒有海軍機動咱們只能挨打!兒子昨天跟當地的水師說好了,他們在兩個月內提供船隻,咱們提供火器,所以這兩個月一定要將火炮造好!」

趙志寬知道事情緊急,想了一下問道:「你需要多少火炮?如果小批量的生產應該能保證質量!」

趙福祥想了一下,三艘大鳥船,每艘需要火炮三十門,這麼算應該準備一百門才夠!

「爹,現在需要一百門!」

趙福祥不懂工業,數字當然可以亂說,但趙志寬知道自己的底子怎麼樣,聽趙福祥說完瞪眼罵道:「啥,一百門?你小子當我這是母雞下蛋呢?一天能給你下個十個八個?火炮需要鍛造,還需要鑽孔,這工藝可比槍管複雜多了,我只能保證兩個月給你十門!」

十門?這也太少了,十門不要說武裝三艘大鳥船,連一艘趕繒船都裝備不齊,還怎麼去怒海爭鋒?

趙福祥聽父親說火炮要鍛造和鑽孔,問道:「爹,你準備按照生產槍管的工藝來生產火炮?」

趙志寬點頭道:「自然是啊,要不用不了幾次就炸膛了,費工費料不說,還威脅炮手的安全,你敢用嗎?」

趙福祥記得自己看過一部小說,上面記載的是製造火炮可都是翻砂鑄造,這工藝比鍛造省事多了。

趙福祥想不起來是那部小說中看到過,對父親問道:「爹,兒子聽過一種方法,是翻砂鑄造,咱們用這種方法試試怎麼樣?」

如果別的方法趙志寬還真不知道,但翻砂鑄模可真是太了解了,現在島上的一些鐵質大件都是翻砂鑄模,比如汽輪機的飛輪,傳動箱的齒輪,還有趙志寬剛研究成功的往複式蒸汽機的關鍵設備,蒸汽閥門也是翻砂鑄模,王鐵匠現在的翻砂工藝可以說十分精湛,按照他自己說,比京師那些兵仗局的專職鐵匠都厲害。

翻砂鑄模雖然生產工藝簡單,但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成品件內部有大小不一的砂眼,這時無法避免的。翻砂製作出來的成品,應用在一些簡單的工具上沒問題,比如飛輪與閥門,但火炮因為膛壓超高,內部有砂眼就成了致命缺點。

其實明代對防止砂眼產生早有手段預防,廣東生產的紅夷大炮可以發射上百次不炸膛,這工藝已經比歐洲先進多了。可趙福祥找來的工匠是煉鐵師父,並不是鑄炮師父,自然不知道這項專門工藝。

趙福祥聽過後也挺為難,自己老子說的很對,如果火炮主體中存在砂眼,確實有安全隱患,就算趙福祥不愛惜炮兵的生命,但火炮的錢你總要花吧。一門火炮就需要將近千斤的生鐵,在加上工時,一門重型火炮出廠的成本就在一千五百兩左右,這種花了大價錢的東西送到戰場上發射不了幾次就炸膛了,就算趙福祥富可敵國也折騰不起。

趙福祥想了想還是回去拿手機找找小說裡的生產工藝,他對趙志寬說道:「爹,我先回去找找生產工藝,你們這邊先準備前期工作吧!」

趙福祥說完趕緊重新回到家中,在地下室翻到了自己的手機,現在趙福祥已經改變了沒有手機活不下去的習慣,畢竟這個時代沒有網路,就算手機有電也只是能發光的磚頭。所以趙福祥在去廣州之前就把手機放在了地下室,同時害怕受潮還專門找了個吸潮的檀木箱子裝著。

這個箱子裡裝著趙福祥的一些私人物品,比如以前的工作牌、辦公室和家的鑰匙、錢包手機等等,自然還有趙福祥一家人的照片。

趙福祥拿起那張照片,那是兒子趙恆考上警校去報到時照的,看到一家人臉上幸福的笑容,趙福祥嘆了口氣,這種情形在也回不去了。

趙福祥放下照片找到了手機,插上充電寶後久為的開機聲響起,熟悉的桌面出現在趙福祥面前,趙福祥沒空去看手機裡那幾個小姐姐的視頻,直接打開了讀書軟體,翻到一本叫閹黨二世祖的書。

這本書是趙福祥當時在網上隨便找的,雖然寫的不怎麼樣,但豬腳暗黑不要臉到挺對趙福祥的胃口,不過後來不更新了,趙福祥還留言罵過作者。

這本書中有一章詳細記述了火炮如何製造,當時趙福祥看過後還以為是作者吹牛逼,但經過事後查證,作者確實查找了某些材料才寫的,至於有沒有誇張刪改的成分就不知道了。

趙福祥現在只能死馬當活馬醫,趁著手機有電,趕緊將書上記載的方法寫了下來,準備一會兒拿去給自己老爹學習。

明代以前使用的是泥范法,這種工藝在西周時期就已經被發明,當時主要用來製作青銅器。泥范法原理十分簡單,先用細籮篩製白泥,剔除石子和雜物。然後將調合均勻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等泥片半乾後按照所鑄造的火炮的形狀製成幾大塊泥漠,而後晾乾,或用微火烘烤,修整剔補范內面的瑕疵,做到盡量光滑,這就成了鑄造所用的外范。

然後用相同工藝製作內范,外范分為幾個部分,內范是一個整體。但是要比外范要小,和外范相差的尺寸就是大炮的厚度。也是等到裡外全都乾透,將內范倒置於底座上,再將外范置於內范周圍。外范合攏後,用膠泥把外范封死,等到膠泥乾透後,再蓋上上面封閉的范蓋,范蓋上至少留下一個澆注孔。

然後就是澆鑄了,將融化的青銅溶液沿澆注孔注入,等鐵液冷卻後,打碎外范和內范,將所鑄的火炮取出,經過打磨修整,這就是紅夷大炮的製作工藝。

這種工藝不能說不好,泥范法工藝簡單,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適合大規模生產。可是泥范法制造青銅器可以,使用溫度更高的生鐵就不行了。因為泥范在怎麼陰乾其中也含有氣泡,當溫度高達上千度的鐵水灌進泥范時,其中氣泡就會膨脹,這樣鑄造好的炮身內部就會出現氣泡,這對火炮的使用壽命和威力都有不少的影響。

明代中期歐洲火炮鑄造方法傳入中國,這就是一直用到清末的失蠟法,當然不是西方生產工藝更先進,只是這種工藝會大大減少炮身氣泡的形成。

趙福祥的書上記載了一種更簡單、更適合中國國情的工藝,這就是鐵范法。

鐵范法也叫鐵模鑄炮法,發明人就是清末的龔振麟。龔振麟是浙江嘉興縣縣丞,本來和軍火工業八竿子打不著,但是他有個「素有巧思」的名聲在外,鴉*片戰爭期間被兩江總督裕謙調到寧波軍營專門負責鑄炮。

當時清朝正在和太平軍作戰,前線大炮損耗多,需求量極大。龔振麟經過幾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鐵模鑄炮法。

鐵模鑄炮法和泥范法差不多,先用熟鐵製造成大小合適的硬模。鑄炮時,先將鐵模的每瓣內側刷上兩層漿液。第一層漿液是用細稻殼灰和細沙泥製成的;第二層漿液是用上等極細窯煤調水製成的。然後,兩瓣相合,用鐵箍箍緊、烘熱,節節相續,最後澆鑄金屬熔液。待澆足熔液,冷卻成型以後,即刻按模瓣次序剝去鐵模,如剝掉筍殼一樣,逐漸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內的泥胚胎,膛內自然光滑。

同傳統泥模鑄炮相比,鐵模鑄炮的優越性在於鑄造出來的炮身品質好,裡外表面光滑,不像泥模那樣會讓炮身產生氣泡。再來就是因為不需辛苦塗製泥模等乾燥,因此製造速度極快,且不受氣候影響。因為模子可以重複使用,生產速度快,產量大,成本可以壓得很低。更大的意義在於標準化製造。標準化批量製造出外形、性能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產品,這點對於火炮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還有書上記載的辦法比龔振麟的要先進,這就是後世美*國南北戰爭時使用的身管自緊法。

第一步是和龔振麟一樣製作外范。然後用傳統泥模鑄造法鑄成鐵製內范,這樣就可以用來鑄炮了。因為內范也是鐵製,所以內部是空心的,兩頭各有管道用來進水和排水。

炮身這次不用生鐵,改用低碳鋼。當融化的金屬液澆入模具後,金屬液便開始慢慢冷卻,這時候內模裡的水就派上用場了,靠近內模的金屬液在水的作用下最先冷卻凝結成鋼,而在外層的金屬液冷卻較慢。

因為熱*脹冷縮的原理,等到整個鑄件都冷卻完畢後,外層後冷卻的部分就會緊緊地箍住內層先冷卻部分,這樣整個鑄件就會產生一個向內緊箍的力,就是有了這個力才使得炮管能夠承受更大的膛壓。這種內模控制冷卻的方法可以有「身管自緊」的效果。

經過身管自緊工藝的身管,使用壽命大為延長,還能大幅度的減少身管厚度,減輕重量,增加火炮的機動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