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朝海患》第130章:義烏募兵
羅龍文在酒席上聽到趙文華對戚英表示不滿,暗自高興,平靜問道:「朝廷讓戚英組建戚家軍,戚英準備在哪裏招募士兵呢?」

趙文華不假思索道:「我猜他會留守台州城收稅,在台州寧海地區組建團練。」

羅龍文笑道:「我了解浙江的風土人情,要是讓我組建團練呀,我會選擇在義烏一帶招兵,那裏窮山避壤民風彪悍最適合招兵。

台州寧海地區富庶財稅豐厚,怎麼可以交給武將管轄呢,應該歸才高八鬥的大人您管轄才對。那種窮山避壤適合練兵的地方才是戚英該去的地方。」

趙文華聽後點了點頭,同意道:「台州寧海地區富庶不能白白讓給戚英收稅,得想辦法把他趕到義烏去才對。」

賈銀高興道:「大人是他的上官,調走他不是一句話的事嗎?」

趙文華擺頭道:「沒那麼簡單,戚英現在是浙江都司僉事又是參將,職責是收復寧紹台三地。只要他想呆在台州城,我是調不走他的。」

羅龍文聽後由喜轉憂,擔心趙文華調不走戚英,沒想到賈銀出主意了。

賈銀笑道:「大人謙虛了,台州城已經收復,戚英不應該繼續逗留台州城,應該想辦法去收復寧波城,把他從台州城趕走才是合情合理的。」

趙文華擺頭道:「不,不,我沒辦法。」

賈銀急得要哭:「大人,我再不陞官就要回金陵了,我這輩子就再也見不著大人了。」

趙文華嘆氣道:「好吧,我就試試看。」

羅龍文好奇問:「大人有辦法調走戚英?」

賈銀笑道:「大人當然有辦法,這點辦法都沒有,你是不是小看大人了。」

羅龍文嚇得擺手道:「不敢不敢,我哪裏敢小看大人,我是想知道趙文華真的能調走戚英嗎。」

賈銀笑道:「那有何難,給他穿雙小鞋子,讓他住台州城住得不適應,自然就乖乖地走了。」

「哦?」羅龍文似懂非懂,「為什麼這叫穿小鞋?」

賈銀捂著嘴笑道:「因為不合腳嘛。」三人大喜喝得大醉。

且說戚英的官職為浙江都司僉事,不管台州城同知的官位空缺不空缺,戚英都能以浙江都司僉事之職管轄台州城,統領寧紹台三地的軍防。

戚英坐在府衙的官位上,位子還沒坐熱,還沒來得及招募戚家軍,趙文華的官令來了。

趙文華是兩江總督,但無權強令戚英去哪裏駐守。因為戚英的職責是收復寧紹台三地,朝廷給予了他自主活動的空間。

雖如此,趙文華作為兩江總督特殊情況之下還是有權調派戚英平息民亂的。

趙文華製造了礦場民鬥事件,然後一紙官令送到了台州城,請戚英趕去義烏縣平息礦工械鬥。

原來義烏有兩個鎮的民眾,因為礦場利益有糾紛經常小打小鬧。

官府調解雙方的利益維持著平衡,兩鎮人之間總體上保持著和平狀態。

趙文華這次故意照顧一方利益,引起了另一方的強烈不滿,進而引發了兩鎮民眾七千人規模的大械鬥。

戚英看到了趙文華的官令,毫不猶豫就帶領官兵趕到義烏械鬥戰場。

他發現義烏民眾在械鬥中表現勇猛民風彪悍大吃一驚。義烏民眾勇猛好鬥的風格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舉人出身的吳惟忠和鄉野彪漢陳大成打得不可開交。

戚英沖入亂民中,用槍法勸開了吳惟忠和陳大成,平息了械鬥,迫使兩人坐下來和談。

吳惟忠和陳大成得知到來的將官是台州大捷的戚將軍都敬佩不已,願意服從戚英的調節。

戚英調解好雙方的利益衝突。兩鎮的礦場糾紛被他化解開了。

趙文華得知戚英平息了民眾的械鬥,急忙又下了一道官文,請求戚英駐守義烏維穩一個月再離開。

戚英本想回到台州城,不願意得罪趙文華就逗留在義烏維穩,隻好獃在當地觀察義烏的風土人情了。

趙文華趁戚英聽話沒有回台州城的時間,保舉賈銀當了台州城的同知。

賈銀趁戚英來不及回城趕到了台州城,然後下令解散了民團。兩千民兵被他解散打發路費回家。

季金憤憤不平帶領兩百心腹民兵趕往義烏縣。

柴三要安置一家老小回鄉暫時去不了義烏縣。

這段時間,戚英越觀察越覺得義烏人不同凡響。他們個個身材魁梧精氣神很足是上好的兵源。

他本想在台州地區招募士兵,現在想改變主意在義烏當地招募士兵,但又擔心一個月後趕回台州城,於是不敢放開招兵規模,最開始計劃在義烏募兵一千人。

不過還沒來得及招募,季金帶領兩百民兵趕到了義烏。

季金向戚英訴苦,說新任同知賈銀拿著官職文書,解散了民團,還把和戚英關係要好的副千總們都撤換了,現在整個台州城的權力部門都被賈銀安插了人。

戚英一聽糟糕了,才離開台州城不到一個月就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得趕緊回到台州城去。

戚英帶兵趕回台州城。賈銀不敢明面上對戚英來硬的,但在暗中處處和戚英作對。

戚英要五更開城門,賈銀下令辰時開城門。

戚英打擊囤貨控制物價,賈銀暗中使喚奸商囤貨,搞得市價混亂民眾唉聲怨氣。

戚英要召回民兵,賈銀派人貼告示勸說民兵報名參軍變成了正規軍享受軍響。

民兵紛紛加入正規軍歸屬到台州官兵名下。戚英能號召回來的民兵不到兩百人。

戚英看到賈銀暗中為難自己,不敢對他動武,也沒有精力陪他鬥智鬥勇,隻好帶領三百多民兵離開了台州城來到義烏縣駐紮。

義烏縣知縣趙大河熱情歡迎戚英。他沒有戚英官大不敢為難他,積極支持戚英在義烏縣的募兵行動。

戚英心想台州城回不去就回不去吧,就呆在義烏當地招募士兵組建戚家軍。

趙文華以為戚英要收幾個月的稅收後才有錢財招兵,看到戚英台州城都呆不下去了哪裏會有錢招兵,要是他招不到兵,收復寧紹台三地就是黃粱一夢,到時他的官位未必能保。

趙文華算計得很精準暗暗高興,哪裏知道戚英搶了辛五郎兩萬多兩銀票,還保管著台寧商會四萬兩銀票,哪裏是差錢的人。

戚英以略高於正式官兵的軍響開始招募士兵。季金幫忙招兵事務。

趙文華打聽得知戚英竟然有錢招兵暗生悶氣,把茶杯打翻。

和以前當教頭時別人作主選兵不一樣,戚英這次招兵完全由自己作主了。

他發現在明朝正式軍隊的兵製中,隊伍內部的年齡差距很大,有老、中、青三代同為行伍的軍戶製,嚴重拖累了隊伍的戰鬥力,而且他們一般習慣當地的生活條件,無法進行大規模的調動轉移。

這次在義烏招募鄉勇,他親自把關挑選體格健壯長相樸實的農民充實到隊伍中。

戚英出榜招兵,義烏民眾踴躍應募。半個月後戚英招募到了三千義烏兵。

戚家軍就此誕生了。招募完畢後,戚英首先對士兵們進行思想上的教育,讓他們明白何為忠君愛國,保境安民。

思想教育過後,開始軍事訓練。

戚英分析義烏兵的特點,看到他們械鬥時勇敢無懼但也不愛受約束,開始的時候義烏兵沒耐心軍訓,也不樂意遵守行伍紀律。

戚英針對這個特點制定了軍事紀律,編好隊伍號令,並要求每一位士兵熟記,每日出操前朗讀一遍軍事紀律。

戚英幹勁十足,想訓練出一支能和倭寇打硬仗的戚家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