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朝海患》第六章:冰凍三尺
看到戚英有一股倔強之氣,恆智樂了,手心端著杯子笑道:「呵呵!無妨,我雖然左腿殘疾,但手還能動。我就坐在這裡,你若能用槍阻止我喝茶,就算你贏,如何?」

這話一出,戚英聽了心裡越發不服,激動道:「師傅你太小看我了!那我就把槍換成木棒,可以保證不會傷到你!」

恆智擺手道:「就用槍,不用換棒,你大膽放心。我腿殘疾,不能出招進攻人,但對學藝不精的人,還是可以自衛的。你儘管使槍來。」

戚英不再多說,一槍刺向恆智手裡的茶杯。

恆智不慌不忙,等槍尖刺到,杯子飛到空中。戚英刺了一個空,大驚,接著再刺。杯子飛到了恆智的頭頂。

戚英再刺,杯子又落到了恆智的肩膀。戚英一連七八槍刺了一個空。

恆智揭開杯蓋,喝了一口茶,微微擺頭。

戚英臉皮鼓鼓不服氣,又出槍刺去。

恆智忽地用杯口和杯蓋把槍頭夾住了。戚英用力拉回槍頭。槍被死死夾住了。

戚英拉不回槍,累的大汗淋漓。恆智用小指彈了一下槍頭。一股巨大的震動力從槍桿傳到戚英的手心裡。

戚英手掌發麻,鬆開了槍桿。身體失控,向後退了幾步接著跌倒在地。他驚懵了,一直自信滿滿的武藝,竟然在這位殘疾和尚面前不值一提。

戚景公看此情景大驚,急忙拍手喝彩,贊道:「師傅好功力!」

「阿彌陀佛,得罪了小少爺!」恆智雙手合十。

戚英這下輸得心服口服,躬身賠禮道:「師傅好厲害!佩服極了!」

戚景公給恆智倒茶,有些不解問:「阿英的槍法我教培多年。同是戚氏槍法,他也耍得熟練,卻總是威力不足。比我的槍法威力差得多!」

恆智想了想,回答道:「還是基本功的問題。基本功不足,招式圖有表,而無其力。基本功紮實,才能出槍有殺氣。當他有功力的時候,兵器自然就有威力,定不會被碗夾住而動彈不得!」

戚景公點頭稱是,給恆智夾了一塊豆腐。他問:「師傅這次離開國清寺,有何打算?」

恆智道:「我今日來此,本是向將軍您交付我收藏的忍術秘密。但將軍您已經閑職在家,又有疾病纏身,告訴你也沒用了!至於以後嘛,餘生還是要回五台山念經度日。」

戚景公眼睛一轉,笑道:「師傅回五台山何必急一時,不如留在我這裡,幫我兒戚英提高提高武藝。雖無豐厚回報,但粗茶淡飯總歸管飽的。」

恆智笑道:「將軍客氣了,你救過我師父,我當知恩圖報,幫阿英提高功力,哪能求回報不回報的。」

戚景公高興道:「阿英,快來跪拜師父!」

戚英聽到要拜面前的這位恆智和尚為師,高興不已,跪在恆智前面,磕頭道:「戚英拜見師父!」

行過拜師禮,恆智伸開雙手扶起戚英。就這樣,恆智呆在戚景公家裡,教戚英練習基本內功,劍法和槍法。

戚英開始苦練基本功。他站在幾米高鬆動的竹桿上,蹲馬步,單手舉起幾十斤重的罈子,每日兩次,每次一個時辰,一連三個月。

他一開始堅持不住,累得人要散架一般,都要放棄了。

恆智擺頭道:「這般秀氣,回去繡花算了,還想練武!」

戚英不服氣,一咬牙,竟然三個月堅持了下來。他明顯感覺自己的步伐很穩了,三四個人不一定能推得動自己。

恆智見戚英耐力還行,又教他練勁力功。

戚英雙腿站在木樁上,木樁下面是火盆。雙手抓著罈子,上下提動。每日兩次,每次一個時辰。

又三個月下來,他感覺自己臂力大增,一個石滾都抱得起了。

接著又練遊壁功,扛背功,一年下來,戚英基本功突飛猛進。再也不是連槍桿都能被碗夾住的花架子。

第二年,恆智開始教戚英練內功。鷹爪功,天山梅折手,六陽掌,上乘輕功。

又練了一年,戚英的功力已經今非昔比了。

第三年,恆智開始教戚英練習花雨劍法。

看到戚英層層進步,戚景公很高興。他知道自己身體越來越差,活不了多久。能有一個文武雙全的兒子去接防登州衛,才是自己最大的希望。

戚景公以前在上峰嶺突圍時,被日本高手刺穿過胸部。好在被一名道士救活了過來。以至於不能再運功用刀槍,還怕風怕雨。一到下雨天,胸部的傷口就隱隱作疼。

恆智看戚景公身體每年愈下,幫他查看傷口,見他胸口處有些密密麻麻的小點子。

一般郎中看到這些小點子,會以為是皮膚斑點。戚景公對家人謊稱是皮膚病,怕家裡人徒增擔憂。

但恆智懂忍術,看出了不對勁,問道:「你是不是中過金蟬飛絲忍術?」

戚景公點了點頭,道:「當年上峰嶺突圍時,中了野天純狼的金蟬飛絲,被一名叫諸葛雲的道士用仙丹救活了過來。這些年傷口越來越疼,吃任何葯都沒用,我估計活不久了!」

恆智道:「我們都以為你是傷寒舊疾,原來是被忍術傷過。為何要對你家人隱瞞?」

戚景公道:「我雖被忍術傷過,但都是往事了。我個人的仇恨不想讓孩子們背。我以前的戰場經歷也沒有對孩子說。他們走自己的路子就好。師傅你也得幫我保密些。」

恆智聽後點頭,無奈道:「我在國清寺當主持時,也打聽過當年的上峰嶺戰役,你們輸得蹊蹺,輸得冤枉呀!」

戚景公嘆氣道:「這就是我不肯把舊事告訴阿英的原因,他以後要陞官,這些知道得多反而惹禍。」

恆智又無奈點了點頭。

看到戚景公時日不多了。呆在屋裡的一家老小都悲傷哭泣。

戚英悲傷道:「父親,我再去更遠地方找郎中,一定有郎中能治得好你的病的!」

戚景公道:「不必了,我只是有點不舒服,暫時死不了。」

戚英懷著悲傷心情,練著花雨劍法。他已經練成了花雨劍法的絕招——飛花逐月。

恆智道:「花雨劍法適合走江湖,適合在屋牆巷道作戰。馳騁沙場的話,還得靠槍法!」

恆智又教戚英練習虎門槍法。戚英經過內功升級,學了花雨劍法,又開始學虎門槍法。

又經過一年的槍法練習。他的槍法已經虎虎生威,只要出招,殘疾的恆智已經無法應接。

這年戚英十七歲了,武藝已經達到上乘水平,就差一個武林名氣了。

而這年戚景公終因身體虛弱離世而去。戚英披麻戴孝大哭,為父親辦喪事。恆智念經超度戚景公。

守喪完畢,戚英已經十八歲。戚英世襲父親的登州衛指揮副使,但卻是空職,剛進兵營報到被當為一個普通兵,站營哨崗。

登州衛都指揮念戚家多年的功勞,又見到戚英有一身好武藝,就令戚英幫助教習士兵。

後來因成績出色,都指揮讓戚英開始帶兵。

戚英在軍營成績不錯,戚家上下聽後都開心高興。

戚英管轄一個兩百餘人的衛所。一開始士兵們都不太服他。但戚英憑著高強武藝,又加和氣近人,再加父親以前的名聲,很快得到了衛所士兵的忠心。

都指揮見戚英管理軍營有法,又撥了一個衛所讓戚英管理。戚英下轄士兵達到了五百人。

戚英長時間呆軍營,恆智也經常去軍營查看戚英的槍法進展。

又過了兩年,都指揮升任。戚英由副都指揮升任為登州衛正都指揮,管轄八個衛所,兩千名士兵。

看到戚英扛起了擔當和重任。恆智心裡開心高興。就在這時,江湖傳來了一個消息:五台山方丈德圓,圓寂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