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寒門母子》第六百二十七章 「賣書」
大概男人好戰真的是天性。

關於到底要不要跟沃斯打一架,竟然在大宣朝堂上討論了三天。

這件事的起因是沃斯國派來使者,向大宣尋求糧食援助。

說來還是沃斯王比他兒子務實,在四王子黑鍋滿天飛時,沃斯王敏銳察覺到各部落對四王子的不滿,那是對他們王城的不滿。

「我還沒死呢!」沃斯王咆哮。

可咆哮過後就是一陣無力。

他還沒有年老體衰,還不想把寶座拱手讓人,可他那兒子竟然替他把各個部落都給得罪了!

糧食依舊是沃斯的大問題,覬覦大宣是一回事,可他的王座又是另一回事,兩相權衡,保住王座最急迫。

因此在召回四王子的同時,沃斯王就派出使者到大宣尋求合作。

盡然兩國建交,那就該有交往,用尋求糧食支援掩蓋四王子的不當舉動,算是一種亡羊補牢。

自王城向外傳出的信息是:四王子為黎民能夠平穩過冬,與大宣商隊交易的過程中,因兩國語言和習俗不同產生了誤會。

這樣做一方面替四王子惹惱幾大首領擦屁股,表達王城的態度:今年沒有開戰的意思,來穩定各個部落;另一方面在同時間賽跑,希望趕在大宣的商隊回國之前扭轉被動局面。

以國家的名義求援,總要好過四王子那般威脅商隊。

在沃斯王看來,四王子的舉動完全上不得枱面:打劫一個商隊,難道能獲得全國需要的糧食嗎?

看似打著個人的名義,可畢竟是沃斯的王子,大宣人能真的隻當是個人行為嗎?

因此,楚清進宮面見慶德皇帝的時候,沃斯的使臣也到達京都。

他們被晾在驛館。

而皇帝卻領著朝臣討論要不要跟沃斯宣戰。

武將們是支持開戰的,原因有二:

一、皇上既有此問,肯定是有想法,作為武將本就是保家衛國的,自然是必須要響應;

二、這幾年因為沒有戰事,剛剛地位有所提升的武將,地位再次回落,被文臣打壓得近乎頹靡。

有意思的是,文官竟也有半數主戰:

「皇上,他們看似打劫一個商隊,可那是大宣的商隊!他們在藐視我大宣!」

「皇上,那商隊還是楚清的,楚清是什麼人,那是把人家棉種都引進來培育成功的人,打劫商隊就是打劫楚清!」

「李大人,什麼叫打劫楚清?楚清只是個婦人,他們打劫的大宣的顏面!」

「趙大人說的甚是!楚清確實代表大宣的顏面。」

「皇上,臣以為,雖然楚清挑起這次事端,但我大宣護佑天下百姓,無論如何,在外敵面前必須袒護我大宣人。」

「臣贊同!不過,既然楚清挑起事端,多少也要負起些責任來,臣認為此次出戰,楚清至少應負擔起半數軍費。」

皇帝聽明白了,這幫人想打劫自己的私庫。

楚清這幾年選擇的棉田,除軍屯之外,以荒田、荒山為主,這些土地是世家、顯貴不能、也不屑於侵佔的。

而土地上產出的棉花,以及相關紡織業帶來的利潤也是他們染指不著的。

第一年看不出什麼,可從第二年起,楚清商隊規模的急速擴張、各類「寶」字型大小商鋪的崛起,讓他們驟然發覺:豪強出現了。

數次打壓,甚至把楚清弄到朝堂上當面鑼對面鼓地彈劾,不但沒有損傷她分毫,甚至他們還明顯感到皇帝的袒護之意。

這如何能行?

於是便有了「楚清代表大宣」這般捧殺、挑撥之言,也有了「楚清挑起事端」這般嫁禍之語。

皇帝這時候明白楚清那句「戰爭的目的是什麼」的深意了。

靈魂拷問呀!戰爭的目的是什麼?一萬個人至少有一萬個目的。

什麼「增強國防、保障大宣的安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交往和交流」,那都是朕的臆想!

瞧瞧吧,這幫人把話說的層層遞進,跟商量好了似的,目的多明確:瓜分楚清財產,那就是打劫朕的錢袋子!

皇帝一點兒開戰的心都沒有了。

別說今年災情,並不適合大動刀兵,就算是沒有災情也不行!

還好,以戶部尚書劉聚為首的一乾文臣對這些人的話進行了駁斥,駁斥的方式就是算帳,還算的跟楚清一樣一樣的,有些類目詳盡的差點兒讓武將打起呼嚕。

朝堂上的熱鬧不是楚清這等上不得枱面的小官員能知道的。

她既然來了京都,自然要去看看自家的鋪子。

「祖母,最近京城時興起這種紋樣,孫女覺得頗適合您老人家,不如咱們多選幾條?」劉宇芳手裏捧著兩條羊絨大披巾,給一個老人家看。

那位老婦髮絲斑白,很是富態,面若銀盤,卻無幾條褶皺,想來是保養極好,她是戶部尚書劉聚的老妻。

劉老夫人用手輕輕撫摸羊絨披巾上的彩色條紋,眉眼彎彎:「有些艷了吧?別回頭你祖父說我是老妖精!」

劉宇芳捂嘴輕笑:「祖父可不敢,不但不敢,他還得誇您節儉呢,您都不捨得買那狐皮大氅,買個羊絨披巾他還敢說什麼不成!」

「去!你個死丫頭!怎麼說你祖父哪!他是隻節儉他自己,卻何時苛待過咱們?」劉老夫人一邊笑著駁斥自己的孫女兒,一邊對披巾愛不釋手。

深秋了,京都但凡條件好些的人家,都已經燒炭取暖,劉府也一樣,可畢竟上了年歲,屋子裏放置炭盆也不覺得暖和,還感覺呼吸都乾燥。

在室內穿毛裘大氅自不像話,但是披上個披巾可就自在多了。

「寶清祥的新鮮玩意兒就是多!」老婦人贊著:「你瞧瞧,羊絨可比那羊毛細軟多了。」

「公子裏面請!」門口的店夥計往鋪子裏讓客:「小店新到絨褐,顏色、花樣繁多,您瞧瞧!」

店夥計不認識楚清和卓耀,但態度熱情而不過分,讓人舒適。

儘管老百姓把羊毛織物稱為羊毛衣、羊毛褲,但是京都人還是按照他們的習慣,把羊毛製品稱為「粗褐」,把羊絨製品稱為「絨褐」。

楚清的作坊今年成功把柔軟的羊絨從羊毛中剝離出來,並製成漂亮的披巾、手套、衣褲、襪子,讓寶清祥的生意火上加火。

「我看看襪子。」楚清說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