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陞官!發財!死皇帝!》四月個俸祿引發的血案!
李嗣源叫來安重誨、孔循、豆盧革、韋說把馮道的主意說了一遍,安重誨正和李嗣源一樣天天愁的睡不著覺,聞言自然說好,孔循也覺得這主意妙,只有豆盧革和韋說兩人面色勉強,安重誨和孔循是樞密使,誰當宰相自然無所謂,可他倆卻是宰相,來個新宰相肯定會分他倆權,兩人自然不樂意,可這兩人對著空空的國庫誰沒辦法,也不敢說什麼。

於是,兩人同意,兩人不發表意見,李嗣源拍板,這事就成了。

李嗣源叫馮道來寫了一份詔書,又回宮讓自己夫人請兩位長公主吃了場家宴,在李嗣源夫人曹氏推心置腹的勸說下,兩位正擔憂不已的長公主自然滿是感激,在得了李嗣源的保證後,兩位長公主紛紛給自己的丈夫寫了封家信。

李嗣源忙派人把詔書和家信一起送到駙馬任圜和孟知祥手裏。

如馮道所說,任圜此時處境果真十分尷尬,魏王李繼岌已死,他哪怕想擁立李繼岌為新帝都做不到,征蜀大軍的將士又都是北方人,如今知道回家的路被斷,早已慌亂不已,要不是他領兵有方,大軍只怕早已嘩變,在知道李嗣源既往不咎,甚至還許給他宰相之位後,任圜當即和石敬瑭達成協議,帶徵蜀大軍一起回京。

兩日後,任圜率征蜀大軍抵達洛陽,李嗣源派兒子李從榮親去迎接。

任圜隨後隨李從榮進宮請罪,李嗣源待任圜十分寬厚,不但毫不怪罪,反而特地和夫人宴請任圜和其妻長公主,任圜也十分知趣,知道京中困頓,特將軍中剩餘五十萬貫錢帛獻上,恭賀李嗣源登基。

蜀中的孟知祥收到李嗣源的詔書和家信後,得知妻兒無事,也投桃報李派人送來五十萬祝禮錢。

在兩位駙馬的贊助下,李嗣源終於接受百官勸進,開始籌備登基大典。

……

同光四年四月二十日,李嗣源自興聖宮付西宮,文武百官穿喪服於殿內,李嗣源身著斬衰之服(五服中最重的喪服,例如:子為父),親奉攢,塗設奠,哭盡哀,乃於柩前即皇帝位。

因李嗣源於李存勖柩前繼位,相當於李嗣源繼承了李存勖的皇位,而非改朝換代,故李嗣源登基後的第一件是,就是帶著文武百官一起給李存勖守孝。

這也是馮道當初阻止李嗣源改朝換代的主要原因,若李嗣源改國號,李存勖就成了前朝末帝,別說讓新帝和群臣守孝,就怕連李存勖的陵墓,只怕都大打折扣,畢竟誰會管前朝皇帝的身後事怎麼樣。

七月,李嗣源和文武百官按唐製替李存勖守完靈,以宰相豆盧革為山陵使,將莊宗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廟號莊宗,追謚為光聖神閔孝皇帝。

守完靈,除服後,眾臣開始上表請求李嗣源聽政,李嗣源自然應許,於是新朝第一次朝會開始了。

禮部先上奏請李嗣源改元,新帝即位需改元,這是規矩,李嗣源已經和幾位重臣商量好了,於是改同光四年為天成元年。

禮部又上奏請李嗣源按唐製每月朔望臨朝,李嗣源想到唐朝後期因皇帝性懶每月隻初一、十五臨朝,連大臣面都見不了幾次,就問禮部唐朝初年皇帝幾日臨一次朝,禮部答曰唐朝初年也是每月朔望臨朝,不過每五日宰相會領群臣進宮問安一次,李嗣源於是定下每月朔望臨朝,宰相和六部官員每隔五日進宮問安一次。

禮部奏完,其他幾部紛紛上奏各自章程,李嗣源一一定下。

等到各部上奏完,李嗣源開始分封官員。

雖然之前李嗣源已經任命了許多官員,可畢竟沒做皇帝,沒有明旨,現在算是正式下旨。

於是,李嗣源登基後第一次大封官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中門使安重誨進位樞密使,加檢校司空、左領軍大將軍。

汴州刺史孔循進位樞密副使,權知汴州。

宰相豆盧革進位左僕射。

宰相韋說進位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監修國史,平章事。

太子賓客鄭玨進位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工部尚書任圜進位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三司。

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知製誥馮道,翰林學士、中書舍人趙鳳,俱以本官充端明殿學士。

禮部尚書李琪為禦史大夫。(這個是降了~)

……

*

李嗣源登基後,想著馮道的話,惦記起其他幾個小國甚至契丹的助禮錢,就令禮部派使者去各國報信。

南方小國雖然說是國,其實不過是原來的藩鎮割據,節度使自己在藩鎮做土皇帝,所以雖然中原想直接插手這幾個小國不大可能,可名義上,幾個小國還是隸屬朝廷的。

接到報信,各小國開始紛紛回應。

最先回應的是吳越國王錢鏐,錢鏐遣使進金器五百兩、銀萬兩,綾萬匹。

錢鏐之所以回應的這麼快,主要還和他這吳越王的頭銜有關,昔日李存勖登基,錢鏐身為吳越節度使,想進位為王,就偷偷派使向李存勖密求冊封,李存勖不願意給,錢鏐就偷偷使了很多錢,李存勖這才答應,賜了玉冊、金印給他,結果錢鏐才當了兩年,李存勖就死了,李嗣源上台,錢鏐生怕新朝廷反悔,收回玉冊、金印,這才特地送來賀禮,名義上是賀禮,其實是讓李嗣源認下他是吳越王。

李嗣源現在還沒空收拾吳越,再加上錢鏐佔吳越多年,早已成既定的事實,吳越王不過是名頭,李嗣源也樂意給,李嗣源甚至還加送了錢鏐一個尚書令。

其他幾個小國一看李嗣源這麼好說話,立刻也紛紛派使來賀,李嗣源收錢收的高興,也隨手贈幾個不用花錢的太傅、太師……

當然也有讓李嗣源沒賺到錢的,那就是契丹。

李嗣源派使者去契丹送國書,恰逢契丹之主耶律阿保機病逝,繼位的耶律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雖然派人送來李存勖的喪儀和李嗣源的登基賀禮,可李嗣源還得回一份耶律阿保機的喪儀和耶律德光的登基賀禮。

算下來,李嗣源不但沒賺到,居然還虧了一些。

不過好在耶律阿保機一死,耶律德光初繼位,北方邊關會安寧一陣,李嗣源倒也沒心疼虧得這點錢。

總體來說,如馮道所料,李嗣源確實趁著登基替國庫大撈了一把。

有了錢,李嗣源也終於大方了一次,先給軍隊撥了軍餉,又開始給百官發俸祿。

誰曾想這一發俸祿,居然坑掉了兩位宰相。

當時朝廷久未發俸祿,李嗣源想著自己登基了,手了又有些錢,就想著把百官的俸祿發了,可由於錢也不算多,李嗣源就決定從自己登基那月開始發俸祿。

也就是說從天成元年五月開始發,之前的欠,都不發了。

對於此事朝臣們也算理解,之前又不是李嗣源當皇帝,李嗣源沒必要替李存勖填這個窟窿,而且大家一年多沒發俸祿了,能發就很好了,所以朝臣們還算滿意。

結果就是發俸祿時,朝臣們卻無意間發現,兩個宰相豆盧革和韋說居然仗著自己是宰相,偷偷領了從一月起的俸祿,而且還領的是錢!

當時朝中銅錢極少,所有大臣的俸祿都是用絹帛折算,絹帛雖然按價折算,可誰都知道銅錢更值錢,也更好存放。

所以在得知豆盧革韋說多領了四個月的俸祿,還全是錢後,整個朝廷頓時炸了!

※※※※※※※※※※※※※※※※※※※※

唐代帶「平章事」三個字就是宰相的意思。

唐朝是群相製,文官、武將都能當宰相,只要加「平章事」頭銜就能去政事堂議政,就是宰相,並且是實權宰相。

不加平章事的,哪怕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三省長官,也只是有宰相之名,沒有實權。

所以豆盧革雖然進位尚書省左僕射,但沒加平章事,其實空有宰相之名,被明升暗降,養老了。

*

可能有人覺得不就貪了四個月的俸祿麽,這算大事麽?在唐朝,這還真算大事。唐朝大臣雖然也受賄,但對貪汙國庫、對魚肉百姓一直很鄙視。

唐朝做官的多是世家門閥子弟,這些人從小錦衣玉食,家財萬貫,所以對錢大多沒什麼追求,人家追求的是名聲,是做更大的官。

而且唐朝皇帝比較大方,一旦做到大官,無論文武,皆賜爵位,賜食邑,對唐朝官員來說,當官比貪汙來錢快。

所以除了唐末朝廷太腐敗時,大臣們平素還是很愛惜羽毛的,大部分都靠朝廷俸祿、自己的食邑吃飯。

不過到宋朝就變了,宋朝皇帝為了防止節度使坐大,哪怕武將立再大的功,也隻賞錢,不賞爵位食邑,文官更是如此,幾乎沒什麼食邑,所以朝臣們目標也慢慢變了,當時趙匡胤時,一位名將出征,趙匡胤許諾得勝回來就封樞密使,賜爵位、食邑,結果這位名將回來,趙匡胤絕口不提這些事了,只是賞了五十萬錢(其實一算才五百貫),氣的這位名將破口大罵:「千裡做官隻為財!」

後來宋朝貪汙成風,逼得宋朝不得不高薪養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