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國我為王》第169章 衛國公孫
沒有了樂池的威脅,水淵率領著偽裝好的使團,拿著盧浩給的通關文牒,渡過黃河之後,便順順利利的進入了齊國境內。

此時的黃河是那條最古老的黃河古道,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則是黃河改道不知道多少次後的位置,而最初的黃河古道,要比現在的黃河河道還要偏北一些。所以,水淵等人離開易城之後不久,便從黃河古道上的一個古渡口乘坐船隻,進入了齊國境內。

齊國和燕國毗鄰,只有一河之隔,也曾經是友好的盟邦,當年燕國差點被山戎給滅了,齊桓公二話不說,率領齊國的軍隊便進入了燕國境內,不僅收復了燕國的失地,還順帶滅了令支和孤竹這兩個位於燕國東北部的國家。齊桓公滅掉兩國之後,把原有令支和孤竹國的領地全部送給了燕國,彰顯了齊桓公時代的豪情仗義。

所以說,齊國是燕國的恩人。自那之後,燕國便成為了齊國的小迷弟,只要齊國大哥說一句話,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

但是,再強大的大哥,也有倒下去的時候,齊桓公之後,齊國的後代一代不如一代,最後大權旁落至田氏手中。田氏完全掌控齊國大權之後,就把薑氏從齊國國君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而田氏便成為了齊國的國君。

燕國這個小迷弟看到齊國原本的大哥倒下去了,就本著仗義發兵攻打齊國,揚言要為薑氏討回公道,結果燕國實力較弱,被齊國打的大敗,齊國趁機渡過黃河,侵佔了部分燕國的領土,從此後,燕國便和齊國結下了梁子。

直到十五年前,齊國為求盟國,便派使者出使燕國,主動把所佔領燕國的部分土地歸還給了燕國,兩國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北歸燕國,黃河以南歸齊國,燕國這才和齊國重修舊好,互為盟友。

但實際上,齊國佔領了一部分黃河以南的土地,以前是屬於燕國的。有趣的是,當時有不少戶生活在黃河兩岸的人家,原本都是一家人,這樣劃河而治之後,竟然瞬間成為了兩個國家的人,所以燕國和齊國兩個國家之間,人們往來不斷,邊境上從來沒有出過什麼亂子,黃河兩岸的人家也因為身處在兩個不同的國家而顯得更加親昵了。

所以,水淵從黃河以北渡過黃河之後,即便是抵達了黃河南岸,他所看到的,聽到的,也基本上和燕國相同,基本上沒啥差別。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水淵等人進入齊國之時,並未受到什麼刁難,因為這裏的人從心裏面,還是比較認可自己是燕國人的,只是迫於無奈才成為了齊國人而已。

水淵聽完秦越人的講述之後,這才知道原來是這麼一回事,之前的好奇心也都消失了。

進入齊國之後,水淵在蓋順的帶領下,沿著黃河南岸一路向西,這一帶地廣人稀,他們走起來也非常的順暢,白天趕路,晚上休息,一連走了大概三天的時間,這才抵達了齊國和衛國的邊境。

進入衛國領地時,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派荒涼的景象,沿途所路過的地方都是一些無人的村落,村落裏面一片狼藉,村莊外面田地荒蕪,就像是進入了一個無人區一樣。

「這裏地處中原,怎麼會變的如此荒涼?竟然連我們燕國還不如?」秦越人看到這裏的情況後,不由得發出了疑問。

一旁的蓋順解釋道:「是因為戰爭!諸侯混戰,衛國夾在其中,哪個國家都得罪不起,各個諸侯國的軍隊都肆無忌憚的從衛國的領土上跨過,有的甚至在衛國的領土上交戰,弄得衛國雞犬不寧,只有都城濮陽、甄城附近才比較熱鬧一點,其他地方都如同一片荒野。」

水淵聽完蓋順的話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道:「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啊!」

衛國是存活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即便是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也沒有把衛國滅掉,而是繼續保持了衛國的獨立性,其根本原因就是,衛國實在是太過弱小了,弱小到連秦始皇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即便是存在,也成為不了大秦統一天下的絆腳石。而且衛國在戰國中後期時,一直是秦國的附屬國,所以滅不滅衛國根本無關大局。

水淵身處這樣的一個亂世,更加懂得這樣的一個道理,而他此行的目的,也是跟國家的實力有關,如果燕國再強大一點,還用得著去害怕中山國嗎?那麼他也不用費盡心思的把公子侃送到趙國了。

落後就要挨打,在整個戰國時代,是非常經典的至理名言。

看到衛國如此殘破的局面,水淵越發覺得只有國家強大了,國人才會幸福。

他們這一行人繼續向前走,沿著黃河岸邊又接連走了二十多裡路,這才停下來休息。

這時,被水淵提前派出去偵察情況的斥候回來了,向水淵彙報了他所偵察到的情況,在前方大約五十裡的地方,就是衛國的一個重要渡口,從那裏渡過黃河,就可以直接抵達趙國境內。

水淵了解了情況後,便讓人埋鍋造飯,在用過午飯之後,這才催促人前往渡口。

他們這一行人有不少馬匹,馬車,無論誰見了,都是一個很大的目標,如果是在敵國境內行走的話,想不被發現都難。但是衛國這裏方圓百裡之內連一個人都看不到,他們就不用再刻意偽裝什麼了,一路疾馳,連續趕了二十多裡的路,這才停下暫時歇息片刻。

此時已經是傍晚了,可距離渡口還有一半的路程,吳明所帶領的使團哪裏嘗試過如此高強度的行軍啊,下面的人都抱怨太累了,都不想走了,都反映到了吳明這裏。

吳明無奈之下,隻得前去請求水淵,希望能留下來暫時休息一晚,明天再走。

可是水淵卻果斷的拒絕了吳明的請求,理由很簡單,因為他派出去最遠的那個斥候回來了,並且帶回來了最新的消息。

齊國的軍隊從齊國長城出動,侵入了衛國的領地,並且用大軍包圍了衛國的甄城,衛國派兵前去救援,結果卻被齊國大軍打的大敗,甄城也被齊國攻了下來。齊國軍隊順勢便把矛頭指向了衛國的都城濮陽,並且包圍了濮陽。

兩國交兵,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齊國大軍包圍了衛國都城濮陽,那麼衛國的老百姓會感到無比的恐慌,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躲避戰亂,而躲避戰亂就要逃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家,那麼與衛國相鄰的趙國、魏國、宋國、魯國等地便成為了首選的地方。

這樣一來,他們要去的那個渡口,肯定會人滿為患,如果齊國在這個時候出兵搶掠百姓的話,那麼渡口可能也會隨之被毀掉,到時候再想渡過黃河去趙國就很困難了。

水淵把這些情況全部說給了吳明聽,讓吳明下去動員一下使團的成員,讓他們能夠理解一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逃離衛國。

吳明聽完水淵的話後,也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便立刻下去做使團成員的說服工作,這些人動動嘴皮子還行,一牽扯到動武的事情就害怕不要命,更別說現在是身處別國境內了。

於是,這些人聽完吳明的解釋之後,想都沒有想,便重新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恨不得現在就能到渡口,趕緊渡過黃河才算安全。

短暫的休息過後,所有人立刻啟程,原本最拖後腿的使團成員,這一下子個個表現的像是打了雞血一樣,跑的比誰都快,生怕趕不到渡口似的。

這樣一來,所有人的積極性都提高了,他們行走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了。就算天黑了下來,他們也沒有停下來的打算。但是這些人使團的人體力還是有極限的,走走停停的,本來以為不會抵達渡口,可是最終還是在夜裏趕到了渡口。

抵達渡口時,已經是深夜了,渡口這裏基本上看不到什麼人,也不知道是他們來早了,還是來晚了。好不容易看到渡口有點亮光,水淵便派人去詢問了一下,這才知道,渡口只有白天才開放,晚上沒船,而且一天只有一趟船,明天午時的時候,船才會抵達。

水淵他們這一行人總算鬆了一口氣,累了一天的他們,便就地安營紮寨,埋鍋造飯,飽餐一頓後,便倒頭睡下了,這一睡,大家很快便睡著了,真是太累了。

因為附近水淵都已經派人提前偵察過了,除了他們之外,沒有任何人,再加上大家都太累了,所以水淵沒有安排人去值夜。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水淵突然就醒了,再怎麼也睡不著了,而此時天還沒有亮,四周一片漆黑。

他睡不著,便起來走到了公子侃所在的地方看了看,見公子侃睡得正香,也就放心了。

就在這時,他的耳邊傳來了一連串急促的腳步聲,那腳步聲由遠及近,他二話不說,立刻從地上撿起了一張大弓,挽弓搭箭,朝著腳步聲傳來的黑暗中望去,靜靜的等候在那裏。

「公孫鞅!你跑不掉了!還是認命吧!」緊接著,一聲清晰的喊聲從黑暗中傳了出來。

與此同時,天空中烏雲逐漸散開,一輪明月穿透了厚厚的雲層,把他皎潔的月光灑在了大地上。

原本黑暗的大地,一下子有了亮光,靜靜等在那裏的水淵瞬間看到在距離他正前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兩個晃動的人影,一個穿著白色長袍的人在前面拚命的跑著,另外一個穿著黑色勁裝的人在後面追著,而那個黑色勁裝的人手裏面還提著一柄長劍。

「公孫鞅!你給我站住!」穿著黑色勁裝的人在後面喊道。

水淵的耳朵這一次聽的仔仔細細的,心中頓感疑惑,失聲的道:「公孫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