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國我為王》第212章 蝴蝶效應
水淵和趙語、趙溪、肥義等人一路向北,朝著代地而去,但是代地距離邯鄲還有一段距離,加上古代道路路況又不怎麼好,所以行走起來,確實有些困難。

此行若只是水淵等人,或許並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此行還跟著趙語、趙溪兄妹,趙氏兄妹習慣於乘坐馬車,無法像水淵等人一樣騎在馬背上那樣輕鬆自如,而且馬車行走的道路也有所受限,所以就拖累了整體行軍的速度。

不過,這樣一來,水淵倒是和趙語有了更長的時間去接觸以及相互了解。出於對歷史的愛好,水淵主動向趙語詢問了關於代地的林林種種。因為在歷史的史書上,關於代地的記載並不是很詳盡,只有模糊的一些文字而已,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關於代地的記載幾乎沒有。

代地位於趙國北部,相當於現今河北西北至山西東北,核心區域在張家口蔚縣西南一帶。先秦時期這裏是華夏世界與遊牧部落的交界地帶,境內地形以山地和草原為主,胡漢雜居,半耕半牧,民風剽悍。在中原華夏諸侯眼中,這裏是蠻荒偏遠之地。

事實上,從趙語口中水淵才得知,代地雖處邊境,但並不蠻荒。

傳說商湯上位後,封代子於此,故名代國,其歷史之久遠超過絕大多數周室諸侯。代國西面和北面是匈奴等遊牧部落,東、南則是燕、晉等姬姓諸侯。這裏是連接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紐帶,各種文化在這裏交匯,諸民族在這裏互換商品,各取所需,商貿活動的繁榮造就了代國的興盛,延續千年。

進入東周以後,北方遊牧部落逐漸興盛,侵襲燕、代、邢、衛等北地諸侯,代國作為前線國家,承受到了最多的攻擊,國力迅速衰落。至春秋中後期,晉國崛起,成為北方第一大國,代國便依附晉國,應對來自草原的威脅。是時晉國卿權膨脹,朝政大權被六家卿族瓜分,他們各有封地,形同國中之國。其中趙氏的封地靠近代國,代人便把寶壓在了趙氏身上,末代代王還與趙氏聯姻,鞏固晉代的同盟關係。

春秋中後期,趙氏迎來號稱「簡襄之烈」興盛期,期間積極向外擴大勢力範圍。趙簡子父子把目標放在了代國身上,意圖將代國建成趙氏的大後方,然而趙氏吞併代國的過程並不光彩。

趙簡子曾做過一個神奇的夢,據他說見到了天帝,天帝還送給他一條翟犬。後來有人解夢,翟犬是代國的圖騰,上天的意思是令他攻取代國。趙簡子當時身子骨已經不行了,便把吞併代國的任務交給了繼承人趙毋恤。傳說趙簡子曾為了考驗諸子的能力,告訴他們在常山有趙氏的寶物,誰能尋來誰又是趙氏的大功臣。諸子一番尋覓,並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趙毋恤最有慧根,領悟了父親的意思。登上常山北眺,便能看到代國,他回稟父親,代國正是趙氏的寶物。趙簡子很是欣慰,故放心地將位子傳給了趙襄子趙毋恤。

趙襄子的姊姊在趙代聯姻時嫁給了代國國君,兩家正處在蜜月期。趙襄子掌控局勢後,借口串親戚邀代王到夏屋山相會,代王不疑有他,僅帶少量侍衛赴宴。酒席上趙襄子預先設下埋伏,宴飲正酣時,他親自給代王斟酒,趁代王不備,用酒具砸暈了他。之後趙襄子的伏兵立即殺出,將代王和亂作一團的代國侍從全部殺死。

代國上下對趙襄子的突然發難都全無準備,防備甚為空虛,趙氏趁機進兵攻佔了整個代國。自此代國成為趙氏領地的一部分,趙襄子終於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趙氏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吞併了代國,但代價並不是沒有,首先就是損失了信譽,諸侯沒人再敢輕易相信趙氏的承諾。其次趙氏領地驟然增加,為晉國國內其他卿族忌憚,最終釀成智韓魏三家圍趙事件,趙氏一度危如累卵。除此之外,代王后趙姬接受不了丈夫被親弟殺死的現實,自殺而亡。趙襄子也因趙姬之死而在族內備受詬病,為趙氏的分裂埋下了種子。

代王后的死節說明了一個事實,代國人並不歡迎趙氏的到來。趙襄子自然也清楚這一現實,代地的體量不遜此時的趙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反噬,趙氏要想穩固新地盤,必須慎之又慎。趙襄子的舉措是派自己的嫡子趙嘉鎮守代地,並駐以重兵,統禦北境,宣示趙氏對代地的永久擁有。

在代地逐漸融入趙氏領地的時候,趙襄子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將趙氏帶向另一高峰的雄主內心其實一直很自卑:他是個庶子。趙毋恤的母親只是趙氏的奴婢,而且還是狄女,他出生後就不被重視,他面目普通甚至有點兒醜,加上性格有些軟弱,在趙家從小低調異常,甚至趙簡子都不記得有這樣一個兒子。但趙毋恤勤奮好學,謙和穩重,被趙家的相師看重,並推薦給了趙簡子。趙簡子經過一些列考察,認定他便是子嗣中最優秀的那一個。臨終前趙簡子廢黜了長子趙伯魯的繼承人身份,將家主之位交給了趙毋恤。

趙毋恤恪守禮法,始終認為按規矩應由長兄繼位,但又不能違抗父命推脫。他最後想出的兩全之策是:自己在退位前將家主之位還給趙伯魯一脈的子嗣。趙襄子臨終前,趙伯魯及其子已死,家主之位便交給了趙伯魯的長孫趙浣,是為趙獻侯。

然而趙襄子留在代地的兒子趙嘉並不認同父親的安排,他繼承父親的遺產合理合法,憑什麼讓給一個堂侄。趙浣一登位,趙嘉立即從代地帶兵南下晉陽,驅逐了趙獻侯,並自立為趙氏家主,是為趙桓子。

趙桓子在代地經營良久,加上趙襄子舊部的支持,因此實力雄厚,代地的軍力甚至蓋過了中原的本家。此時代地已經融入趙氏大家庭,並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趙桓子運氣並不好,入主晉陽一年後就病逝了,他的子嗣不能掌控局勢,被親獻侯的勢力推倒,迎回了趙獻侯,趙氏家主的位子回歸趙伯魯一系,而趙桓子的後裔則被重新趕到了代地。

趙獻侯鑒於晉陽地近代地,而代人系殘餘勢力仍舊強大,為避鋒芒,趙氏遷都到了太行山東麓的中牟。趙氏的核心地至此從太行山以西轉移到太行山以東,而這之後,趙氏歷代國君都對代地多有防備,並且層層削弱代地的軍事力量。

到了趙獻侯的孫子趙敬侯時(也就是趙語的爺爺),趙敬侯的堂兄弟,趙武公的兒子趙朝因不滿趙敬侯繼位,於是發動兵變,但是卻以失敗而告終。

趙朝在潰敗後,逃到了魏國,獲得了魏國魏武侯的支持,同時趙朝又寫了一封密信派人送往代地,聯合代地趙桓子的後裔趙朔共同夾擊趙敬侯。

趙朔一接到趙朝的書信,便立刻帶領大軍從代地出發,和趙朝率領的魏軍一南一北,前後夾擊在中牟的趙敬侯。當時人人都以為趙敬侯要完蛋了,結果趙敬侯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

趙敬侯率先派人前往趙朔軍中,向趙朔示弱,並說自己有意讓位於趙朔,還祈求趙朔在成為趙國國君後,能把代地賞賜給他,讓他替趙朔防守北方。趙朔一時間被麻痹住了,以為趙敬侯真的害怕他,信以為真。接著,趙敬侯的使者又繼續遊說,說趙朝才是趙國的賣國賊,他奪取國君之位不成,便聯合魏國人來進攻趙國,理應先把趙朝除掉。

趙朔覺得趙敬侯的使者說的有道理,便答應了趙敬侯,兩軍夾擊趙朝,先把魏國的軍隊驅除出趙國國境。於是在戰場上,趙朝以為趙朔是來助戰的,結果卻發現趙朔是來殺自己的,結果毫無防備,魏軍更是大敗而逃,而趙朝也被趙朔殺死在亂軍當中。

正當趙朔滿心以為他可以成為趙國之主的時候,卻突然慘遭趙敬侯軍隊的猛攻,也是毫無防備的趙朔,被打的大敗,帶來的軍隊十有七八都陣亡了。趙朔也被趙敬侯以叛亂的名義五馬分屍。

經此一戰,趙敬侯一戰而聞名於天下,加上代地的軍事力量幾乎被趙敬侯一舉盪盡,再接下來趙敬侯兵臨代地的時候,趙朔的後裔只能出城投降。趙敬侯並未為難趙朔的後裔,而是繼續讓他們留在代地,自己則率領大軍回中牟。趙敬侯回到中牟後,便立刻做出了遷都的決定,將都城從中牟遷到了現在的邯鄲。一方面是為了更加徹底的參與中原爭霸,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擺脫代地對趙國的威脅。都城的位置雖然和代地變的遠了一些,但趙國的國君始終保持著對代地主權擁有,兩地之間的聯繫也變的越來越微妙。

趙獻侯及其子嗣對代地始終心存芥蒂,而代人對邯鄲也毫無認同感。在若即若離之間,趙國成為名列天下的諸侯,進入了戰國時代。

趙氏立為諸侯後,對外擴展始終盯在中原方向,北疆的代地被日益邊緣化,很長時間內幾乎在史書上消失。但事實上,趙國能之所以能參與中原的爭霸,都跟趙敬侯一戰而削弱了代地的軍事力量分不開。而且趙國歷代的國君對代地也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因為代地依然成為了趙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水淵從趙語的口中知道了這麼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對於他這個歷史教授來說,實在是受益匪淺,尤其是趙朝作亂這一段,歷史上曾有疑問,一說是趙朝,另外一說則是趙朔,有的人則認為趙朝和趙朔是同一個人。

通過趙語的講解後,水淵終於知道了答案,趙朝和趙朔是兩國不同身份的趙國貴族,兩個人都參與了這場叛亂,而且代地也在這次叛亂之後,徹底失去了和趙國本宗相抗衡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代地在以後的那麼長時間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原因,直到趙武靈王時期,代地才重新回到了趙國的主舞台。

先是燕人進犯代地,趙武靈王親自領兵,從邯鄲出發進行救援,成功擊退了燕軍,保住了代地,代地和邯鄲的關係至此開始緩和。

後來趙國的發展方向發生戰略轉移,趙武靈王放棄了中原諸侯間的爭霸,轉而對付位於腹心的中山國和西北的林胡、樓煩等遊牧部落。而要完成這兩大戰略目標,代地都不可或缺。

代地位於中山國之北,代地可以和邯鄲相互呼應,對中山國進行南北夾擊,如此事半功倍。而欲征服西北遊牧部落,地近草原且盛產騎兵的代地又是最佳的前進基地。除此之外,代地地接燕國,一個強大的代地可以威脅燕國的側翼,從而為邯鄲的後院提供保護。趙武靈王自然很是看重代地,數次親赴代地,彌合兩地關係,代地和邯鄲就此重新成為一個整體。

趙武靈王時期,代地在趙國舉足輕重,很好地完成了夾擊中山和遠征樓煩的任務,趙國也因此拓地千裡,聲威大震。

然而隨著趙武靈王的離去,趙國的戰略目標重新投向中原,代地再次消失在舞台。

代地的這次失寵仍然和慘烈的政變有關,趙武靈王為了集中精力發展軍事,將王位傳給了次子趙何,是為趙文惠王。然而沒多久他又後悔了,覺得虧待了長子趙章,趙武靈王於是打算另立趙章為代王。趙武靈王此舉不僅僅是要補償長子,也有進一步提高代地的用意,繼續拓展趙國的北部空間。然而趙武靈王的分國之舉遭到了趙國權貴的集體反對,最後在沙丘之變中,趙武靈王和趙章全部死難,代王也就無從說起。

趙國失去了一代雄主,但也免於分裂。

然而,由於水淵的到來,這個時代已經開始悄無聲息的發生了一些變化,代人迫於匈奴的威懾,出於自保,第一次破天荒的向邯鄲求救,這比歷史上記載的時間要早上許多年,因為趙語就是趙武靈王的父親。

或許,這就是蝴蝶效應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