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國我為王》第136章 劃分邊境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在水淵的極力撮合之下,燕國國君同意了和東胡簽訂互不侵犯的和平條約,並且也同意了在雙方的邊境之地設立互市。

但是,燕國和東胡的邊境早已經變得模糊了,這些年東胡人不斷南下,中原人為避其鋒芒,已經全線退縮到了燕山一帶。若是以燕山為界,做為東胡人和燕國的邊境,那麼燕國肯定是吃虧的。

在水淵的提議下,雙方經過一番詳細的洽談,最終確定了東胡和燕國的邊境線。

雙方邊境東部以遼河河道向西拐彎的地點為界,以北屬於東胡地界,以南則屬於燕國地界,而西部邊界則以灤河河道向東拐彎的地方為界,以南屬於燕國,以北則屬於東胡。

從遼河到灤河的一條直線距離,就是雙方的邊境線。為此,水淵和東胡王北殷烏力助帶著數千騎兵,親自將這條由東向西的邊境線給丈量了出來,他們每隔一段距離就做了一個簡單的界碑,將界碑結實的埋在地面上。

邊境線的確定,實則是燕國得到了大大的好處,因為水淵規劃的這條線實際上就是戰國時期,燕國長城的那一條線,只是現在這個時候,燕國還未曾修建長城。燕國長城的具體修建時間,是在燕國名將秦開率兵擊退東胡,奪取了東胡大約一千多裡的土地之後的事情。而秦開所生活的時期,明顯要晚於水淵現在所處的年代。

秦開,應該就是秦氏家族的人,很有可能就是秦逸風的後代。

北殷烏力助之所以同意這樣的邊境線,是因為這條線以南的大部分土地,以前都是燕國的,但是東胡人驅走燕國人之後,也沒有佔領這些地區,以至於造成了從東向西一段方圓長達數百裡的無人區。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一帶屬於燕山山脈的余脈,地勢上丘陵密佈,沒有一點草原。對於東胡這種依靠遊牧的方式來生活的民族來說,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所以,當水淵提出來將這些地方歸還給燕國的時候,北殷烏力助想都沒有想就爽快的答應了。因為這塊無人區對東胡也沒有什麼用,不如還給燕國,讓燕國人自己去開發,生產更多的糧食,來和東胡進行貿易。

雙方邊境線確立之後,燕國和東胡就在邊境線上,從東向西一共設立了三個互市,第一個互市是遼東城,第二個互市是遼西城,第三個互市是造陽城。

當然,這三個城,燕國目前都尚未建立,只是先確立了大致方位。水淵以遼河為界,遼河以東的地界屬於遼東,準備建立遼東城,而遼河以西到灤河以東的地界為遼西,準備建立一座遼西城,而灤河以西到燕趙邊境的地方則準備建立造陽城。三座準備建立的城池,正好對應東胡的東胡、中部和西部,可以實現一對一的互相貿易。

這些規劃好邊境線,以及準備在邊境線上準備建立的互市城池,水淵都通過他的父親水凈上報給了國君。這條邊境的確立,讓燕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一大片土地,燕國的國君姬亮自然是開心不已。當他得知這一切都是水淵在策劃的時候,對水淵讚不絕口。

除此之外,水凈在寄給國君的信中特意舉薦他的三弟水冰為遼東城城主,堂弟水凍為遼西城城主,水凍之弟水決為造陽城城主。

水凈的舉薦,都獲得了國君的同意,並且讓國相高攀著手調撥建造城池所需的一切物資和金錢。

所有的事情都塵埃落定之後,已經是兩個多月後的事情了。這兩個多月來,水淵一直致力於撮合燕國和東胡的關係,經過水淵的不懈努力,東胡和燕國暫時恢復了和平。

東胡人開始向北撤走,水淵便和北殷烏力助、夏延凱、夏延瑤等人分開。臨走時,北殷烏力助送給了水淵五千匹戰馬,而夏延瑤雖然對水淵依依不捨,但她必須先跟隨自己的哥哥一起回夏延湖一趟,去看望一下他的父親夏延璋。

「我們這一次分開之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見面,我把這個送給你,你帶在身邊,看到它就會想起我了。」夏延瑤送給了水淵一把十分精緻的短刀,刀鞘上鑲嵌著幾個耀眼的寶石。

水淵收下了夏延瑤送過來的短刀,笑著對夏延瑤說道:「我又不是這一輩子都不去東胡了,看你弄得像是生離死別了一樣。開心點,我們會再見面的。」

夏延瑤微微笑了笑,轉身便離開了,頭也不回,怕再次看見水淵,自己就不願意回去了。

夏延凱朝著水淵抱拳道:「再見了兄弟!」

送走了東胡人後,水淵也該和水凈一起回薊城了,他們出來兩個多月了,也該回去了。

此次水淵以一人之力,不僅解除了燕國的邊境危機,並且還和東胡簽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使得原本敵對的雙方握手言和了,最為關鍵的是,水淵就僅憑一張嘴,就能從東胡手中要回來大片的土地,這對於燕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很大的功勞。

水淵帶走了北殷烏力助送給他的所有戰馬,一共是五千匹。這些馬匹雖然個頭不高,但是耐心卻很好,水淵準備用他們建立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

可是,與之而來的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水淵要拿什麼去餵養這麼多的馬匹?

要知道,水氏家族雖然是個大家族,但卻並不是一個富貴的家族,水氏家族的財富大部分來源於種植的農田。如今突然多出來那麼多的馬匹,如何飼養這些馬匹,成為了水淵首先要面對的關鍵的問題。

水淵的父親水凈曾建議將這些馬匹全部留在盧龍城塞,算是送給了他的叔父水冰,可是水淵卻果斷的拒絕了,因為水冰地處邊境,這裏還會開放互市,如果想要馬匹的話,可以直接和東胡人換。但是水淵遠在薊城,若想一下子要這麼多匹馬,急切之間去什麼地方弄啊?

再說,水淵就想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騎兵隊伍。騎兵,就需要有馬匹,這五千匹戰馬,剛好派上用場。

這一次率軍回薊城,水淵決定水凈的大軍走的太慢,便帶著一千騎兵,牽著他的五千匹戰馬,日夜兼程的趕回薊城。對於他來說,時間就是金錢,這一路上由於馬匹眾多,所以基本上都是換馬不換人,等到士兵們真的疲憊不堪的時候,再停下來休息。

就這樣,一行人在水淵的帶領下,僅用了四天的時間,就已經回到了薊城。

回到薊城之後,水淵並未在第一時間回到水氏家族位於城中的府邸,而是先去了高家鎮,他把五千匹戰馬全部寄存在了高家鎮裡,讓高照、黃成他們好生看管。然後他才回薊城,首先去了一趟國相府。

現在的國相府其實就是高氏家族在薊城內的那座老宅,而原先的國相府,在姬超死後,國君姬亮便收回了那座宅院,暫時無人居住。

水淵獨自一人騎著馬來到了國相府的門口,他翻身跳下了馬背,徑直朝國相府裡走了進去。

國相府裡的人都是高家的人,這些人是伺候高攀多年的人,當他們看到水淵來了,立刻上前將水淵迎入了書房。

此時此刻,高攀正在書房裏面籌劃著一些事情,他的身邊站著一些屬官,高攀一番吩咐之後,這些屬官便一個個離開了書房。

一瞬間,書房裏面就剩下高攀一個人了,他坐在那裏,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抬起手放在自己的額頭上捏了捏。

自從他擔任國相一來,處理的政務一直從不間斷,但是他的年歲已經大了,精力也不如從前,所以會感到疲憊。

但是就算是再怎麼疲憊,國君能把國相的位置交給他,他就要盡心儘力的為國君分憂,為燕國造福。

「外祖父!」水淵從書房外面直接跨了進來,看見坐在那裏的高攀直接喊道。

高攀聽到水淵的聲音後,倒是吃了一驚,他急忙問道:「你怎麼回來那麼快?昨天我才收到你父親的書信,你怎麼今天就到了?」

水淵道:「他們走的太慢,我帶領一部分騎兵日夜兼程的趕回來了,我先去了一趟高家鎮,舅父說你在城裏,我就來這裏找外祖父了。」

高攀聽後,非常的開心,他站起身子來,做到水淵的身邊,一把抓住了水淵的手,說道:「好外孫,你一路車馬勞頓,辛苦你了。你回來之後就來見我,我真的感到很高興,這說明你的心裏面有我。只是,你現在也是中大夫了,你回來之後,應該先去宮城拜見國君,向國君述職之後,才能見我。」

「國君又不知道我回來了,再說我已經把人全部留在高家鎮了,就我一個人回來了,他們是不會知道的。」水淵道。

高攀道:「好好好,你這樣安排也好。不過,你既然回來了,還是應該去一趟宮城,你此次在邊關和東胡對抗,所取得成績斐然,不僅解決了東胡的威脅,還要回了那麼大的一片地方,可謂是為燕國立了一件大功。國君對你很是賞識,已經發佈了命令,若你隨同水凈回來之後,要你第一時間去宮城拜見。不過,你一路上太過勞累,如今天色也晚了,今日不如就留在這裏休息,等明天一早,你和我一起去宮城拜見國君。」

水淵點了點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