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嶽不群也要模擬人生》第66章、嘉靖愛道
新來的人是朝廷錦衣衛的。

千戶藍天嶽,此番來陝西乃是為了這場疫病。

這疫病朝廷怎麼可能會不關注,畢竟關乎皇帝的稅務錢袋,關乎他修行之事。

所以就派了一個錦衣衛千戶,還派了一位戶部侍郎。

這兩人嶽不群都接觸過,嶽不群純以多年閱歷與他們聊成了朋友,藍天嶽愛談鄉野民俗,戶部侍郎喜愛古文觀止。

這些嶽不群皆有涉獵,民俗不深,古文深且透,而且「年歲」長於他等,還精通其他,而一通百通,高屋建瓴下,嶽不群自然能輕易將他們說的一愣一愣,愛與他談天說地。

不過他們可都不在華陰縣,而是身處西安府,那兒是陝西布政司,在那裏統合SX省全境事宜。

藍天嶽此刻就在門前。

他要請嶽不群去華陰一家酒樓吃飯。

嶽不群隻跟楚丁青和鄂英奇囑咐了幾句,讓他們看著丁勉。

只是丁勉聽到了動靜,竟立即出了雛菊閣。

他找上來,竟露出扭扭捏捏之色。

「這位朋友是?」藍天嶽因嶽不群之顧,也沒有露出倨傲之色,還問了丁勉名字。他

「在下嵩山丁勉,見過千戶大人。」丁勉拱手道,臉上拘謹更多。

錦衣衛千戶,武功超群,地位還不低,是個大官。

雖然私底下會喚一聲鷹犬,但真箇遇見,沒有起那種要見生死的衝突,他們這種江湖人可不會太過放肆自身心性,真箇和他稱兄道弟的。

「嵩山的朋友啊,可要一同去亨通酒樓吃酒?」藍天嶽笑著問道。

嵩山可不止有嵩山劍派,少林寺,還有嵩陽書院。

如今朝廷中的官員多是江南一帶的人,可也有不少出自北方的人才,而這嵩陽學院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才源地。

當然,藍天嶽還是能一眼看出丁勉是個粗俗武夫,並非嵩陽學院的讀書人。

但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嵩山劍派與嵩陽學院同在嵩山,這麼近,怎麼也該有點接觸吧。

所以,嵩山劍派的面子可以不給,嵩陽學院的面子還是得給一些的,何況伸手不打笑臉人,就請頓飯交個朋友。

而且既然嵩山劍派的人來了,也可以順道將嵩山的活也給辦了,有這麼個「熟人」,這些事也好辦不是。

「丁師兄可要一道去?」嶽不群也跟著問道,若非藍天嶽這個請客的先問了,他也不好說這話,免得顯得越俎代庖了。

丁勉聽得此言,立即不扭捏了,都不委婉拒絕,應了下來:「好啊。」

之後,就是三人變七人……

華山別院中有名有姓之人都去了亨通酒樓。

到了亨通酒樓,自然要點好吃好喝。

陝西地界有甚美食,多是羊肉和麵食。

這些美食嶽不群吃得慣,可藍天嶽和其他三個外省來人就有些不習慣了。

但亨通酒樓的廚師也不會做別的,所以將就著了。

而且都是練武的糙人,有肉便好。

還有酒,點的是女兒紅,十四年份的。

這女兒紅只要了一盅,沒要一壇。

而這一頓就得花十兩。

有些偏貴了,但也正常,畢竟如今的陝西正在遭災,糧食漲價了,其他肉菜也跟著漲了不少。

只是這一頓的費用最後卻是免了,因亨通酒樓的掌櫃與嶽不群相熟,知曉嶽不群來此,還特別來喝了杯酒,加了一盅女兒紅。

尤其是在得知這兒還有一位錦衣衛的千戶,更是殷勤。

然後就說嶽不群為陝西疫病之事兢兢業業,勞費心血,千戶遠道而來,為國勞心勞力,遂請了這一頓。

聽得掌櫃這麼說,嶽不群幾人自然是推脫幾下,然後「不情不願」的應了下來。

待得酒足飯飽後。

藍天嶽總算是說了他的此行緣由。

「敢問嶽兄,這華山可能上得?」藍天嶽問道。

聽到藍天嶽這麼一問,丁勉等人都精神了起來。

沒想到走這一趟還有這好事,不止吃好喝好,還能探聽到此等好消息。

而嶽不群聽到,心中卻是閃過許多念頭。

他都懷疑這藍天嶽是不是跟嵩山劍派通過氣了,所以仗著自己的錦衣衛千戶的身份來問他這個問題。

而且嵩山劍派三人恰好來此,這之中怕是有貓膩啊,他也不得不生出這等疑慮來。

「這……我奉師命下山後,便再未歸山過,我們華山自古下山容易上山難啊。」嶽不群嘆息道。

「想必藍兄也聽過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吧,自打上次華山上生了急疫,我們華山的師叔師伯們便把諸多棧道毀了,生怕疫病傳到山下,禍害百姓,現如今,也沒有路能上華山了。」嶽不群連連嘆氣。

「沒個三年五載,華山的棧道怕是修不好啊,而且現下華山上的急疫還未好,不宜再上山啊。」

「不知藍兄想上華山作甚?」

嶽不群一番話下來,自己的眼睛都紅了,其中的傷心難過,就是瞎子都看得見吧。

而藍天嶽等人竟也受了影響,露出戚戚之色,甚至還心有慚愧。

這便是嶽不群的天賦壯神的初步效果。

神思已壯,感染生靈之七情六慾。

正因此,藍天嶽被他說得有些不好意思,隻無奈道:「近年陛下崇道,愛好道經古文,更愛前賢遺文,遂讓我等為他搜索天下,查找名人古文,我便聽說華山曾有全真道士在山上隱修,且聽說這些道士還在山上留有刻字,遂就想著上山將前賢刻字拓印一份下來,再獻與陛下。」

「哦?」嶽不群面色不變。

但是他卻又想到了更多。

他想到了一事。

王陽明的手書被盜之事。

這兩件事是否有關聯呢?

畢竟王陽明乃當世大儒,其手書之中必有其精神意念之粹,而華山上的前賢遺刻也有前賢留下之「真意」。

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實在太大,而且還是嶽不群親身經歷,所以他尤為清晰,如此之下,就有此等聯想。

「不過,既然華山難上,陛下也未曾親命我必要從華山取來拓印,便算了罷。」藍天嶽嘆息道。

然後,他轉而看向丁勉三人。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