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造了李二的反》第一百一十一章 郭孝恪
蕭嗣業的死。讓李佑很是遺憾。多麼好的將軍。也對蘇定方也是一個打擊,因為蕭嗣業出身蘭陵蕭氏。雖不是五姓七望,但也是頂級士族,當過皇族。這家族裏的人,這就樣不明不白被蘇定方殺死拋屍。自然是會引發蕭家的不滿的。拋開蕭嗣業兵敗的事實不談,你蘇定方是不是也有錯?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蕭嗣業確實沒啥可反駁的,仗打成這個樣子,他們也沒有臉皮去硬說蕭嗣業沒錯。不過他們可以另闢蹊徑,說蘇定方得負領導責任。於是蕭家的官員與受過蕭家恩惠的官員紛紛火力全開。蕭嗣業什麼水平啊?你叫他防守江州。他有這個水平嗎?守不了,沒這個能力知道嗎?還不是你蘇定方安排的,你自己識人不明,那責任得你負。怎麼偏偏要學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你就是找了蕭嗣業當替罪羊。臉都不要了。現在就丟江州了,馬上要丟金陵了,再就丟洛陽長安。接下來就沒什麼可以丟了。我看李靖帶的蠻好的,你把他換了幹什麼?你告訴我!勸皇帝早點罷免蘇定方。務實一點!我勸你們先把自己的分兵出擊,守城這個理念先搞懂!你在江州派個蕭嗣業輸的全軍覆沒,你倒告訴我怎麼解釋呢?這些話有理有據,更是絲毫沒為蕭嗣業叫屈。非常的有道理。邏輯嚴密。這讓李治也差點信了,正準備下旨去替換蘇定方。還好武媚娘急忙阻止。最後只是給蘇定方的頭銜上加了一個假。就是暫時的意思。此事了結後。李治繼續佈置。李佑盡全力之後,長孫無忌希望李治能讓蘇定方守住,然後主力去攻擊荊州。理由有二。一是李佑大軍多出,腹地空虛,正是一舉蕩平老巢,斷其退路。二是李佑軍士全部都是本地人。攻擊掉荊襄。就會讓軍心大亂。李治不準。因為他得知,李佑已經將官兵家屬大部集中到了嶽州前線等地。這說明李佑的目的很明確。必然是全力攻擊金陵。現在江南淮南已經成了全國的糧食稅賦一大重要基地。要是丟失了。損失是異常巨大。就算攻佔了荊襄之地也得不償失。不過還是同意了長孫無忌的部分辦法,他再度起用了李積,讓他率領山南道的軍隊去攻擊荊襄。作為牽製。接著發河南河東兩道軍隊十五萬由昆丘道副大總管郭孝恪為主帥,右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和右衛大將軍阿史那步真為副帥。前去支援蘇定方。郭孝恪本是來長安探親加報捷的,歷史雖然轉向,然而阿史那社爾還是討平了龜茲。但是歷史又是偶然的,原本在歷史上留守延城時,遭到龜茲國相那利的襲擊,以身殉國的郭孝恪,這次卻活了下來。正當李治為蕭嗣業大敗的消息苦惱之際,郭孝恪帶回了阿史那社爾滅掉龜茲,揚威西域的好消息。這讓李治覺得郭孝恪是個副將。不管能力怎麼樣,這運氣挺好。而且郭孝恪的能力也不錯,當年李世民的成名之戰。就是郭孝恪建議。當時東征王世充。竇建德擔心唐朝滅掉王世充後危及自己,於是率軍援救洛陽。這時,郭孝恪進言道:「平定王世充指日可待,竇建德遠來,糧運不便,這是天要亡他。大王應固守虎牢,屯軍汜水,到時隨機應變,殲滅他們就很容易了。」李世民聽從了他的建議,最後說這戰全靠郭孝恪的必勝言論。因此遷升郭孝恪為上柱國。所以郭孝恪是個長者,既有威望,又有戰功,還是個福將。而且一直在經營西域,與自己的舅舅沒有什麼交集。更符合李治的用人標準。怎麼可能不重用呢?於是加封了貝城縣公,讓他做主帥是合乎常理的。而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彌射都是西突厥的降將。特別是阿史那步真。看這姓氏,就知道他也是突厥皇族的。這也是兩個資深「突奸」。由於在西突厥內部權力鬥爭失敗,想當大汗而不被人支持。就轉而投靠了唐朝。原本會隨著蘇定方滅掉西突厥,成為唐朝所封的繼往絕可汗。為了大唐,連自己祖國都能滅的,還甘心當馬前卒,親自指揮。那麼阿史那步真的忠誠度自然沒有問題。由於李治與李積為首的軍頭關係沒有原時間線上那麼和諧。起用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彌射也算是十分不錯的抉擇。而且這兩人有矛盾,正好方便郭孝恪製衡,不會動歪心思。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