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未央頌》第一百九十九章 子時兵禍
陳敬軒育有兩兒一女,大兒子陳祿,現還在獄中。女兒陳悅怡,如今在冷宮。小兒子名叫陳冕,是他最愛。

陳冕其人天資聰穎,聰慧過人。七歲那年就被一大儒收為徒弟,帶著他雲遊四海。

如今學成歸來,又正直陳家危機關頭,陳敬軒終於找打了一個能夠商量的人,怎能不高興。

父子二人相見,感慨萬千,情緒波動,難免淚眼闌珊。

而後寒暄罷,陳敬軒說出了陳家的劫難,也說出了大王想要打壓陳家的想法。

陳冕聽後大怒,「我陳家對代王忠心耿耿,沒想到換來的卻是這種待遇,實在是不值!」

陳敬軒慌忙說道:「話不要亂說,小心隔牆有耳。」

「爹,孩兒已有對策,只怕你心有顧慮,所以這就帶你去見一位貴人。」

「何人?」

「去了便知。」

陳敬軒上了馬車,跟隨陳冕來到了醉紅樓。他要見的那位貴人,正在聽楚紅袖唱曲兒。

陳冕和陳敬軒來到房門前,侍衛進去通報。裏面那人便讓楚紅袖先行離開,然後才喚陳家父子進來。

陳敬軒來到房中,只見一儒者模樣,年紀和他相仿的人坐在那裏。又見他兒子對那人行禮格外恭敬,更加好奇這是何人。

「爹,孩兒來向你介紹,這位,便是大漢左丞相審食其審大人。」

陳敬軒一聽,大驚,慌忙行禮拜見。

審食其立即上去扶他起來,微笑道:「陳老的名諱,我也是久有耳聞啊!!如今一見,實是幸事,請坐。」

審食其和陳敬軒相對而坐,審忠和陳冕分別站在二人身後,聽後差遣。

審食其親自給陳敬軒倒酒,慌得陳敬軒連忙答禮,受寵若驚。

「來,陳老爺,我敬你一杯。」

「豈敢,應當我敬丞相才是……」

兩人各喝了一杯酒,陳敬軒輕輕地放下酒杯,輕聲問他為何到此。

審食其看了陳敬軒一眼,道:「本相十分欣賞陳老的才能,如果沒有陳老,這代國就沒有今日之繁榮昌盛。以陳老之才,坐老夫這個位置亦是綽綽有餘。」

這番恭維,讓陳敬軒不好意思的拱了拱手,「丞相抬舉了,陳某哪能和丞相相比。」

「陳老不必過謙,冕兒的才華老夫是親眼目睹的,能有這樣的兒子,陳老功不可沒。」

陳敬軒更加不安了,往時他經常被人奉承,感覺是飄飄然,如今被審食其這麼奉承,他是如坐針氈,心裏也明白,審食其此番來到代地的目的更不簡單。

他眼角餘光瞟了身邊的兒子一眼,心裏怨他不提早說明緣由,害得他現在在這裏胡思亂想。

老父的不滿陳冕也注意到了,但他隻當做沒有看到。

「可惜啊,可惜……」審食其忽然嘆息道。陳敬軒自是要問他為何嘆息,他說道,「陳家對代地的經營是功勛卓著,只可惜終究會落得不得善終的下場。」

「此話怎講?」陳敬軒有些不高興了。

「你兒子陳祿,女兒陳後,陳老不掛心?」

陳敬軒怔住了,眼底流露出哀傷之色。

「以你陳家對代地的功勞,去抵他們的罪,也是功能抵過,可為何代王絕情,非要將他們置於死地?」

不等陳敬軒說話,審食其就敲著桌面繼續說,「因為你陳家功高蓋主,他是怕你心有反意!」

「陳家對代王忠心耿耿,天地可鑒,怎麼會又反意!」陳敬軒站了起來,慌忙表明心意。

審食其淡淡道:「人心隔肚皮,你的心,代王未必能見。否則,他又怎麼會對你陳家下手?即便你現在站在代王面前對天發誓,你戳穿了他的意圖,致使他顏面掃地,他能饒你?」

陳敬軒無力地坐了下來,神情恍惚不定,已經六神無主。

審食其趁此機會,又說道:「太后欣賞陳老的才能,早有將陳老召到長安之念,若陳老能完成太后心願,不僅子女平安無恙,更能封侯賜爵,永享富貴。」

說到這裏,陳敬軒就明白審食其想讓他做什麼了,所以他嚇得心驚肉跳,不安地問:「太后想讓我做什麼?」

審食其淡淡一笑,「陳老何必明知故問?」

陳敬軒收回了目光,轉到陳冕身上,陳冕立即跪下,磕頭相勸,「父親,代王薄我,我們又何必愚忠?」

陳敬軒想了想,又對審食其道:「丞相,可容我父子回家商議之後在做決定?」

「請便,只是,時間無多,可得抓緊些。」

陳敬軒頷首答應,這桌宴,自是沒了胃口,因此他和兒子便先告辭離去,匆匆回府。

陳府,書房。

「你們究竟是什麼意思?你一回來就給我找來這麼大煩……你到底想怎麼樣?」陳敬軒愁眉苦臉,向兒子發泄著怨氣。

陳冕依然沉穩,道:「父親不覺得審丞相之言有理嗎?」

陳敬軒看到兒子這麼鎮定,自己也不好意發火。對於陳冕的問題,他保持沉默。

「父親,其實你也知道代王有意削弱咱們陳家的勢力對不對?」

以陳敬軒的敏銳的政治嗅覺,他當然知道,但他認為代王這麼做也是無可厚非,換做是他的話,他也會這麼做。

如果大王逼得太緊,他也打算放權,希望能夠衣錦還鄉,頤養天年。

老父親的想法,陳冕當然明白。

所以他對老父親嗤之以鼻,冷言道:「爹,你難道還看不出來,正是你一味的退縮,才害得哥哥和姐姐一個身陷囹圄,一個打入冷宮。」

「你以為你的退讓就能換回陳家的太平?你錯了,因為你知道的太多,代王絕對不會放過你的……」

陳敬軒眼皮一跳,面上露出痛苦之色,但眼裏可見他的舉棋不定。

陳冕惱了,「爹,你何時變得這麼優柔寡斷!現在陳家的危亡只在旦夕,你若拿不定主意,只會拖累陳家。難道你願意看著陳家頹亡?」

「更何況,這次是有太后支持我們,你還怕什麼?為君效命難道不是臣子本分?」

這句話如同一盞明燈,點亮了陳敬軒眼前的黑暗,他顫抖著問道:「丞相所言,可否相信?」

「這些年來,孩兒一直在丞相府中為其幕僚,丞相將孩兒視作心腹,孩兒以性命擔保,丞相所言非虛。」

陳敬軒長舒了一口氣,終於是做出了決定,「你答覆丞相吧,此事我自有主張。」

陳冕欣喜不已,立刻反悔醉紅樓告知審食其。審食其滿意的點點頭,拿出一張黃色的絹子交給陳冕,「這是陛下的聖旨,它可祝你事成。」

陳冕接在手裏,謝過,表示一定不辱使命。

隨後陳冕離去,審食其便令審忠準備馬車,連夜離開了晉陽。剩下的事情,全都交給陳家父子就好了。

是夜,陳家父子召集親信到府中密謀,這些親信又他本家人,有朝中的一些文武官員,還有江湖上的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些人平日很難湊在一起,也只有陳敬軒出面,才能將他們撮合起來。

聽到陳敬軒說要舉大事,眾人都嚇了一跳。好端端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陳敬軒說出了三點理由:

第一,代王被妖妃所惑,所有決策都是妖妃授意,這等好色薄義之君,如此值得忠心匡扶。

第二,代王正在清理陳家的勢力,這兩天,接連有和陳家關係密切的官員被以各種理由或調離都城,或罷免貶謫,都是徵兆,早晚也會輪到他們。

到時如果清算舊帳,每個人都逃不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舉大事乃是呂太后懿旨,陛下的意思。諸位皆為漢臣,焉能不聽君命?

說著,陳敬軒出示了聖旨,眾人過手一閱,聖旨上有國璽大印,確定無誤。

聖旨加上這三點理由,如同給眾人餵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舉事是師出有名,而且名正言順。

眾人主意已定,便歃血為盟,以陳敬軒為馬首,共舉大事,絕不退縮。

接下來,眾人開始商議對策,要造反舉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計劃必須詳盡周密,而且還必須有足夠多的人力。

人力方面,陳敬軒這邊可是個大問題。因為都城的守備都掌握在韓鄺手裏,韓鄺和他有仇,自是會全力保衛都城。

而在都城裏能聽他調用的禁軍和府兵,加上一些江湖朋友的勢力,合起來也不過韓鄺兵力的四分之一。

這不分析還好,一分析眾人都皺起了眉頭,心生退意。

就在眾人進退兩難的時候,陳冕站出來說道:「我們並不一定要在都城裏動手。」

「公子的意思是?」

「大家不要忘了,再過七天便是祭天大典……」

經他這麼一說,已有人恍然大悟。

祭天是每年一次的盛典,屆時,代王要挾百官出城前往荊山廟台,廣祭天下,祈禱這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但是,祭天大典期間,都城裏近一半以上的禁軍也會護駕隨行,他們有神算打敗這些禁軍嗎?

這個問題,又令眾人重新感到憂慮。

但陳冕卻笑了,「你們錯了,咱們的目標不是代王!」

他這麼一說,眾人的的思路就明朗了。

趁著代王領著上萬人馬前往荊山時,都城、王宮裏必然空虛,那時候先拿下都城,控制太妃,逼迫劉恆退位,再請朝廷派人接管代地,那時他們即能得勝。

眾人聽了陳冕的計劃,讚不絕口,以為高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