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頑帝》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奏摺提交上去,朱厚照就回去補覺了。

弘治帝也知道為難了孩子,並沒有強製他連議政和午朝都參與,只是一個早朝,先讓他體驗了一下,就招來一封挑戰祖製的奏摺,鬧得他也有些哭笑不得。

看得出小太子是有起床氣的,可奏摺說得也並非全無道理,寅時候朝,卯時上朝,不光他這個小孩子受不了,有些年紀大的朝臣也扛不住。

可對於素來恪守禮教的重臣來說,朝綱祖製就是規矩,小太子尚未成年,就有膽子挑戰祖製,若是等他長大真的繼位當政,那還得了?

才旁聽早朝一次,就提出要取消早朝,這個先例萬萬開不得,一旦開了,那以後誰知道小太子還會有什麼驚人之舉,這種昏君暴君的苗頭,還是儘早在萌芽階段就捂死,萬萬不可助長其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君臣相得的確是佳話,可事實上,大多數時候,君臣的利益是相對的。

君強臣弱,君弱臣強,但凡有能力有魄力的大臣,都不希望自家的皇帝是個強硬派,否則皇帝一句話,大臣跑斷腿。真正實幹的臣子,最怕皇帝異想天開的主意。

比如,何不食肉糜?

大臣們不怕皇帝沒主意,就怕皇帝亂出主意。任性的皇帝,遠比無能的皇帝對大臣們的殺傷力強大得多。

哪怕小太子提出改變早朝這事,其實對幾位都五六十歲的內閣大佬有好處,可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不妙的徵兆。

皇帝依循祖製,表示他會在規矩範圍內行事,讓大臣們可以用規則來約束皇帝的行為,不至於太出格。

可這規矩一旦打破,只要有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這是暴君的苗頭,危險的徵兆,一定得掐死在萌芽期。

所以就算有利於他們,閣老們也不敢接受,開這個先例。

弘治帝聽他們一個個慷慨陳詞,說得「有理有據」,小太子不過是提議早朝推遲兩個時辰,卻像是捅了個馬蜂窩。

他有些疲憊地揉揉額角,嘆道:「朕今日身體不適,就先散了吧。」

幾位閣老正準備力勸皇帝,不可縱容小太子,沒想到皇帝突然告病要休息,他們也不敢說不,隻得先勸皇帝保重身體,方才憂心忡忡地離開文華殿。

從小太子旁聽早朝,到皇帝告病,讓他們隱隱感覺到有件大事正在皇帝父子間醞釀,關係到整個大明王朝的未來,讓他們不得不提起心來,苦苦思索對策。

果然,文華殿議事提前結束,當日的午朝也臨時取消,甚至連下午的經筵侍講也暫時不開,眾臣只聽說太醫去侍奉皇帝,至於皇帝的身體到底如何,誰也不清楚。

一向勤政的弘治帝突然「請假」,讓群臣震驚之餘,終於開始正視小太子提出的問題。

早朝,真的有必要那麼早嗎?

祖製,真的就一點兒不能變嗎?

前朝成化帝怠於朝政,別說開午朝,連早朝都經常不開,以至於朝政被萬貴妃和宦官把持,結黨營私,險些讓成化帝絕後。

他們是沒改祖製,就是不遵守,大臣們又能如何?

弘治帝這些年寬厚待人,對大臣相當仁慈,除了縱容張氏兄弟之外,真是沒多少汙點。如此也養大了臣子們的心,犯言直諫還能得到皇帝嘉許,青史留名,對於將名聲看得比性命還重的「清流」而言,當真是刷聲望的好時代。

可現在弘治帝因為小太子,「罷朝」了。

就連朱厚照自己,一個回籠覺睡醒,都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居然會是這樣的走向。

他那個素來溫和仁厚的父皇,突然支棱起來了。

一聽到高興旺和魏發達繪聲繪色地講述文華殿議事後閣老們的表現,朱厚照對這兩個傢夥的八卦能力先是表示了認可,然後就讓人給自己更衣,立刻去幹清宮探望父皇。

這是他惹出來的麻煩,總不能全讓父皇替他頂著吧。

更何況,他是真的十分擔心父皇的身體,才會提出推遲早朝的時間,畢竟對他而言早期睡眠不足耽誤長個子,還可以補覺,可父皇原本就虛弱的體質,這樣個折騰法,上什麼神仙十全大補藥都補不過來。

還沒進寢宮,就聞到了裏面傳出的藥味,朱厚照不禁想起在萬歲山時,看到乾清宮上方的空洞。那是因為弘治帝身上的龍氣消散,就算李廣用符籙陣法調動國運和子孫後代的命數填補,卻越補越虧,成了個無底洞。

起因,就在於李廣的術法來路不正,張皇后一家又拖了後腿。

夫妻本一體,尤其是當弘治帝承諾一生一世一雙人,就已經和張皇后的命運綁定一生,就必然要替她承擔她和她家人作惡時帶來的惡果。

這也是朱厚照必須要斬斷張氏兄弟伸進皇宮之手的原因。

弘治帝半倚在床上,還在翻看著奏摺,何鼎在旁伺候著,一見小太子進來,就急忙上前相迎。

「殿下……有勞殿下勸勸皇上,太醫說了皇上需要多休養,盡量少耗費心神,可皇上堅持要看完奏章才肯休息。內閣那邊昨日送來的奏摺尚未批複,今日又多了許多,如此下去,何時才是個頭啊!」

何鼎說完,才驚覺自己居然對著小太子在發牢騷,趕緊彌補道:「臣不該妄議朝政,只是擔心皇上身體,還望殿下見諒。」

「你沒錯!」朱厚照擺擺手,徑直走到床前,搶過了弘治帝手裏的奏摺,「是父皇不遵醫囑,錯在父皇才對。」

弘治帝不以為忤,反而笑著望向兒子,「這可是你自己從朕手裏接過去的,不讓朕看的話,你來看?」

其實從兒子闖入坤寧宮的那一天開始,弘治帝已經隱隱感覺到有些變化,他身為一國之君,雖然說不上有什麼大才,但這一生能任用賢才,識人之能還是有的。

更何況這是他一直最關注的兒子,突然之間轉了性一般,不再跟著劉瑾和那些小太監們胡鬧瞎玩,而是「有意無意」地弄出不少好東西來,這種變化,他當爹的如果還看不出來,那真是白當爹了。

好在,兒子仍然是那個兒子,只是多了一些見識和智慧,加上他自幼被養出來的脾氣,似乎,比他更適合當這個皇帝。

既然如此,那麼老子累了,就該兒子上了。

子承父業,天經地義。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